首页 > 趣闻

避讳怎么避?古人为了避讳用过什么办法?

“避讳”在古代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讳”就是指名字,但也不是所有人的名字,一般来说,指的是当时代的君主和自己的尊长的名字,而对于这些字眼,自己绝不可以随意念出来,就是谐音一般也不可以。那么,为什么古人要对避讳如此重视?为了避免那些不能念出来的字眼,他们又会用一些什么样的办法呢?

避讳怎么避?古人为了避讳用过什么办法?

避讳,有一条总则,记录在《公羊传》中:“春秋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具体来说,就是圣人、君主、官员、父母等。但也不是所有人都要避,例如对于父母,当然就只是子女要避自己父母的名讳,对于官员,当然就是当地的百姓要避当地的官员。但是为了这一个规矩,也曾经出现过不少趣事。

例如,现在很多人总会“转发锦鲤”,尽管只是一种愿望,但还是希望能够带来好运,有喜事举办宴会的时候,鲤鱼也是一定要出现的一道菜。但是,鲤鱼的“鲤”可是和大唐皇室“李”字谐音的,如果你在唐朝想吃鲤鱼,那岂不是“吃李”?因此,唐朝不允许吃鲤鱼,就算不小心钓鱼钓上鲤鱼了,也必须即刻放生。

避讳怎么避?古人为了避讳用过什么办法?

那么有人要问了,明朝可怎么办?“朱”可是与“猪”谐音,难道人们还不能吃猪肉了?猪与鲤鱼可不是一个概念,不吃鲤鱼没关系,不吃猪肉怎么可能?这一点不需要担心,因为猪在古代有另外一个名字,“彘”。还记得鸿门宴,项羽赏赐给樊哙的“彘肩”吗,那就是猪肘子。

陆游的《老学庵笔记》里记载过一则趣事。某地太守名为田登,因为与“灯”谐音,因此不允许当地百姓叫“灯”,只能叫“火”。正月十五那天,按照惯例摆花灯,于是贴出告示“放火三日”。这一下子,谁能想起来这是要避讳,都以为是真的要放火,不少人都赶着逃命去了。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也是从这里来的。

避讳怎么避?古人为了避讳用过什么办法?

而遇到父母名字的,就更有意思了。有个学生因为父亲名字中有“谷”,每次读书的时候都会把“谷”改成“爹”,五谷成了“五爹”,百谷成了“白爹”,同窗不由得笑他,你究竟是有多少个爹啊?

除此之外,还有同义替换的方法,例如用人来代替民,用于李世民,还可以加减笔画,《琅琊榜》中主角避讳母亲就是用的这个方法。

历史解密
火烧赤壁是谁的计谋?火烧赤壁的主人公究竟是谁?

火烧赤壁是谁的计谋?火烧赤壁的主

如果你是看的是《三国演义》那你一定会认为火烧赤壁是诸葛亮的计谋,而整个赤壁之战的主人公也是诸葛亮,不过事 ...

历史趣闻
古代的镖师,走镖的时候为什么不洗脸?

古代的镖师,走镖的时候为什么不洗

镖局这种机构,经常在很多电视剧当中出现,甚至还有以镖局的生存兴亡为主要线索的影视作品,对我们了解古代的镖局 ...

@ 2015-2025 www.youbianjiang.com 游边疆
本站资料部分为网友互联网收集分享,不代表本站观点和立场。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runsly@qq.com处理。粤ICP备1808850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