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

历史人物小故事之“恩情刻于石上仇怨书于沙上”

  我们在生活中,谁都可能遇到恩人,也都可能遇到仇人。所谓恩人,就是曾经指点过自己的人、支持过自己的人和帮助过自己的人;所谓仇人,就是轻视过自己的人、反对过自己的人和伤害过自己的人。有恩人很正常,有仇人也很正常。有一些人可能看你很顺眼,也有一些人可能看你不顺眼;有一些人可能愿意帮助你,也有一些人可能不愿意帮助你。而我们必须明白,铭记和感谢恩人,恩人就会越来越多;忘却和宽容仇人,仇人就会越来越少。

  当我们把仇怨写在心灵的沙滩上,记忆的潮水轻轻漫过便烟消云散。而那些恩宠和怜爱,须刻在心灵的最深处,时时冲刷、历久弥新、永不遗忘。

  春秋时期,赵宣子(赵盾)在首阳山附近打猎,便住在了翳桑。有一次打猎归来的路上,他看见一个人虚弱地躺在树下,就上去询问他的病情。那人说:“我已经三天没吃东西了。”宣子就将食物送给他吃,可他却留下一半。宣子问他为什么,他说:“我离家已三年了,不知道家中老母是否还活着。现在离家很近,请让我把留下的食物送给她。”宣子让他把食物吃完,另外又为他准备了一篮饭和肉。

  后来,灵辄做了晋灵公的武士。灵公派武士去杀宣子,灵辄却在搏杀中反过来抵挡晋灵公的手下,使宣子得以脱险。宣子很是感激地问他为何这样做,灵辄回答道:“我就是在翳桑的那个饿汉。”宣子非常诧异,再问他的姓名和家居时,灵辄却不告而退。

  灵辄的故事成了知恩图报的典范,杜甫在《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写道:“常拟报一饭,况怀辞大臣。”便是在夸赞灵辄的高风亮节,记住别人对他的恩情,不忘记回报。宣子赵盾是幸运的,他在首阳山下不经意间施舍点食物,就换回了一条命。同时,这也是必然的,没有那一饭之恩,灵辄大概也不会还他一命。

  《左传.宣公二年》载﹕灵辄饥困于翳桑时﹐受食于赵盾﹐盾并以箪食与肉遗其母。后辄为晋灵公甲士﹐灵公伏甲欲杀盾﹐辄倒戈相救。盾问其故﹐曰﹕翳桑之饿人也。遂自逃去。后遂成为有恩不忘报的文学典型。

  春秋战国时期,魏国有一位叫宋就的大夫,在一个和楚国相邻的小县里做县令。当时,魏国的边境兵营和楚国的边境兵营都种瓜,各有各的方法。魏国戍边的人勤劳努力,经常浇灌他们的瓜田,所以瓜长得很好;楚国士兵懒惰,很少去浇灌他们的瓜,所以瓜长得不好。

  楚国士兵因此而嫉妒魏国人,趁夜偷偷去魏国的瓜地里,踩断瓜苗。魏国人发现后,很生气,请求宋就也派人去弄坏楚国的瓜。宋就说:“不能这样,本来是小怨仇,如果我们也针锋相对就可能引起战争了。”并且反而派人夜间偷偷地去浇灌楚国的瓜田,不让他们知道。

  后来,楚国人发现瓜总有人浇水,越长越好,这才知道是魏国人做的。楚国县令听说此事非常高兴,就把事件报告给了楚王。楚王听了很是惭愧,对手下官员们说:“魏国人的品行比我们高太多了。”于是,拿出丰厚的礼物,向宋就表示歉意,并与魏王结交。魏楚两国的友好关系,就是从宋就开始的。

  宋就的行为恰好“转败而为功,因祸而为福”。就像老子说的:“报怨以德”,当别人对你做了错事,你不能效仿,而是应该用有德行的办法,让他知道错误。这样才能化解掉怨仇,不然只能让彼此间的缝隙愈演愈烈。

  宣子首阳山下施恩救人,灵辄晋王宫内舍身回报,宋就以德报怨结魏楚之交。这些事实都在向我们陈述一个道理:“善行善举在乎善心,消愁消仇皆因宽容。”多一个恩人,就少一个仇人,世间的爱恨情仇全看你以何相待。当你学宣子把善行当作举手之劳时,你便有了一份施恩之意;当你学灵辄把恩情刻在石头上时,你便有了一份感恩之心;当你学宋就把仇怨写在沙滩上时,你就多了一份容人之量。须知做人做事,看天看势,更要看心。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历史解密
火烧赤壁是谁的计谋?火烧赤壁的主人公究竟是谁?

火烧赤壁是谁的计谋?火烧赤壁的主

如果你是看的是《三国演义》那你一定会认为火烧赤壁是诸葛亮的计谋,而整个赤壁之战的主人公也是诸葛亮,不过事 ...

历史趣闻
古代的镖师,走镖的时候为什么不洗脸?

古代的镖师,走镖的时候为什么不洗

镖局这种机构,经常在很多电视剧当中出现,甚至还有以镖局的生存兴亡为主要线索的影视作品,对我们了解古代的镖局 ...

@ 2015-2025 www.youbianjiang.com 游边疆
本站资料部分为网友互联网收集分享,不代表本站观点和立场。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runsly@qq.com处理。粤ICP备1808850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