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传统

望风破胆典故出处介绍 望风破胆是什么意思?

曹操统一北方后也是最意气风发的时候,当时曹操已经算是天下最强,所以他身边时刻有人提醒曹操趁热打铁赶紧把汉中也给拿下算了。但是曹操好像并不急于进攻,而是打起了拖延战,反正吴蜀也不敢贸然进攻自己,如果他们两个联手那胜负也是不好说。这次要讲的成语望风破胆的典故就和这些事件有关,具体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望风破胆典故出处介绍 望风破胆是什么意思?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志•刘晔传》,时间是献帝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主人公是刘晔。原文如下:

晔进曰:“明公以步卒五千,将诛董卓,北破袁绍,南征刘表,九州百郡,十并其八,威震天下,势慴海外。今举汉中,蜀人望风,破胆失守,推此而前,蜀可传檄而定。刘备,人杰也,有度而迟,得蜀日浅,蜀人未恃也。今破汉中,蜀人震恐,其势自倾。以公之神明,因其倾而压之,无不克也。若小缓之,诸葛亮明于治而为相,关羽、张飞勇冠三军而为将,蜀民既定,据险守要,则不可犯矣。今不取,必为后忧。”太祖不从,大军遂还。晔自汉中还,为行军长史,兼领军。

望风破胆典故出处介绍 望风破胆是什么意思?

这段记载的大意是:刘晔进言说:“明公(曹操)当年以五千步兵起家,诛杀董卓,北破袁绍,南征刘表,九州百郡已经统一了十分之八,威震天下,势力之强盛连海外都为之慑服。如今您攻克汉中,蜀人听到这个消息后,非常惊恐,失去守卫城池的信心和胆量,趁着这个有利时机向蜀中进发,蜀地可不战而胜。

望风破胆典故出处介绍 望风破胆是什么意思?

刘备本是一代豪杰,虽有谋略但行动迟缓,他占据蜀地的时日尚短,民心尚未完全依附。现在您攻破汉中,蜀人震惊惶恐,刘备的根基更加不稳。以明公您的英明神武,趁着蜀人气势倾倒之际出兵,必将战无不胜。如果不利用这个机会发动进攻,刘备任用精于治国的诸葛亮为相,再让勇冠三军的关羽和张飞统率三军,蜀地民心稳定,然后再扼守险要之地,我们就再无机会了。现在如果不进攻蜀地,必定成为日后的大患。”

望风破胆典故出处介绍 望风破胆是什么意思?

曹操并没有听从刘晔的建议,率领大军返回中原。刘晔从汉中回到中原后,被任命为行军长史,兼领军。

本文要介绍的三国成语,便是刘晔口中的“望风破胆”,意为远地看见对方的威势,就把胆吓破了。比喻军队毫无斗志,完全被敌方的气势所吓倒。这也是由刘晔所首创的一句成语。

望风破胆典故出处介绍 望风破胆是什么意思?

这则成语故事发生在曹操打败张鲁并占领汉中之后。谋士刘晔建议曹操乘胜追击,向刚刚被刘备占据的益州地区发动进攻。从当时的实际情况来看,这也是曹魏集团夺取益州的最佳时机。可惜曹操并没有听从刘晔这一正确主张,率主力返回中原,将夏侯渊留在汉中镇守,最终也导致了汉中失守、夏侯渊被杀的悲剧。

相关阅读
历史解密
火烧赤壁是谁的计谋?火烧赤壁的主人公究竟是谁?

火烧赤壁是谁的计谋?火烧赤壁的主

如果你是看的是《三国演义》那你一定会认为火烧赤壁是诸葛亮的计谋,而整个赤壁之战的主人公也是诸葛亮,不过事 ...

历史趣闻
古代的镖师,走镖的时候为什么不洗脸?

古代的镖师,走镖的时候为什么不洗

镖局这种机构,经常在很多电视剧当中出现,甚至还有以镖局的生存兴亡为主要线索的影视作品,对我们了解古代的镖局 ...

@ 2015-2025 www.youbianjiang.com 游边疆
本站资料部分为网友互联网收集分享,不代表本站观点和立场。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runsly@qq.com处理。粤ICP备1808850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