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传统

穷寇勿追什么意思?穷寇勿追典故出处

要说董卓最忌惮的人肯定就是孙坚,当时天下十八路诸侯共同讨伐董卓,结果其他诸侯都不愿全力出战,只是相互之间都在试探。只有孙坚带兵全力进攻董卓,最后逼的董卓只能迁都。这次要为大家介绍的成语穷寇勿追的背景故事,就出自董卓和孙坚之间的一次较量。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下穷寇勿追的意思和出处,一起来看看吧。

穷寇勿追什么意思?穷寇勿追典故出处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后汉书•皇甫嵩传》,时间是在灵帝中平五年(公元188年),主人公是董卓和皇甫嵩。原文如下:

王国围陈仓,自冬迄春,八十余日,城坚守固,竟不能拔。贼众疲敝,果自解去。嵩进兵击之。卓曰:“不可。兵法,穷寇勿追,归众勿迫。今我追国,是迫归众,追穷寇也。困兽犹斗,蜂虿有毒,况大众乎!”嵩曰:“不然。前吾不击,避其锐民。今而击之,待其衰也。所击疲师,非归众也。国众且走,莫有斗志。以整击乱,非穷寇也。”遂独进击之,使卓为后拒。连战大破之,斩首万余级,国走而死。卓大惭恨,由是忌嵩。

穷寇勿追什么意思?穷寇勿追典故出处

这段记载的大意是:王国围攻陈仓,从冬季直到春季,时间长达八十多天。但由于陈仓城墙坚固,防守严密,王国始终无法攻克,而且其部众大多疲惫不堪,最终果然自行撤退。皇甫嵩打算进军追击敌军。董卓劝说倒:“不可。兵法上说对陷入绝境的敌人不要去追赶,对撤退的敌人不要去逼迫。如今我军追击王国,这就是逼迫撤退的敌人,追赶陷入绝境的敌人。陷入困境的野兽尚且搏斗求生,蜜蜂和蝎子是有毒的,更何况实力不俗的敌军呢?”

皇甫嵩回答:“不是这样的。前面我讲不进攻敌军,是要避开敌军的精锐。如今我决定发动攻击,是敌军出现了衰败的迹象。我要打击的是疲惫敌军,而不是正常撤退的敌军。王国的军队正在逃跑,手下将士毫无斗志。用我们士气正旺的军队去攻打混乱不堪的敌军,并非去追赶陷入绝境的敌军。”于是,皇甫嵩独自进军追击敌军,仅让董卓担任后援。连续几仗之后,皇甫嵩大败敌军,歼敌一万多人,王国在逃跑时死去。董卓非常惭愧,因此怨恨皇甫嵩。

穷寇勿追什么意思?穷寇勿追典故出处

本文要说的成语,便是董卓口中的“穷寇勿追”,意为不要追击陷入困境的敌人,以免敌人情急反扑,造成自己的损失。也比喻不可逼人太甚。这句成语的最早出处是《孙子•军争》当中的“穷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

这个成语故事发生在灵帝中平五年(公元188年)。当时朝廷任命皇甫嵩担任左将军,与前将军董卓一起各自率领两万人马来到关中地区,与叛军王国所部交战。此时,王国正率部围攻关中重镇陈仓。董卓打算率部迅速赶往陈仓解围,却遭到了皇甫嵩的反对。皇甫嵩认为陈仓城防坚固,敌军难以攻克。

穷寇勿追什么意思?穷寇勿追典故出处

结果也正如皇甫嵩所说的那样,王国围攻陈仓八十多天,始终无法攻克,将士们筋疲力尽,只得撤军。就在这个时候,皇甫嵩准备发兵攻击王国,董卓却提出了反对意见,他借用《孙子兵法》当中的“穷寇勿追”这一作战要诀提醒皇甫嵩。不过,皇甫嵩并没有采纳董卓的意见,并将敌军的现状做了详尽的分析,最终决定单独率部追击敌军,仅让董卓作为后援。

战事的结果证明,皇甫嵩的意见是正确的。董卓之所以怨恨皇甫嵩,一则是因为当初皇甫嵩否决了自己的进攻计划,认为是皇甫嵩抢了自己的头功。二来是对皇甫嵩的能力强于自己非常妒忌。这件事情也使得董卓对于皇甫嵩的能力非常忌惮。关东联军讨董时,董卓并没有将袁绍、曹操等人放在眼里,仅仅认为孙坚是“小戆,颇能用人”,但对镇守关中地区的皇甫嵩非常担心,这才有了放弃洛阳退守长安的计划,后来有借机解除了皇甫嵩的兵权。由此也可以看出董卓对皇甫嵩有多么的惧怕。

相关阅读
历史解密
火烧赤壁是谁的计谋?火烧赤壁的主人公究竟是谁?

火烧赤壁是谁的计谋?火烧赤壁的主

如果你是看的是《三国演义》那你一定会认为火烧赤壁是诸葛亮的计谋,而整个赤壁之战的主人公也是诸葛亮,不过事 ...

历史趣闻
古代的镖师,走镖的时候为什么不洗脸?

古代的镖师,走镖的时候为什么不洗

镖局这种机构,经常在很多电视剧当中出现,甚至还有以镖局的生存兴亡为主要线索的影视作品,对我们了解古代的镖局 ...

@ 2015-2025 www.youbianjiang.com 游边疆
本站资料部分为网友互联网收集分享,不代表本站观点和立场。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runsly@qq.com处理。粤ICP备1808850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