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

老龙门阵|800年历史的渝北古迹——多功城

重庆城的老龙门阵

800年历史的渝北古迹——多功城

楼主:@俺老年痴呆病人

多功城是古迹,载入《巴县志》。说到古迹,一般认为多已不存。但多功城经过800多年,现在仍然存在。在哪?在江北县,今渝北区翠云街道的花朝村。

说起多功城,有必要把它所处的地方简要说一下,以便读者对历史沿革有一点了解。

明朝前,巴县(重庆)城长江以北、嘉陵江以东(今江北区、渝北区)属巴县辖地,称为江北里。明朝时,巴县在江北嘴一带设立巴县江北镇,大致以今江北、渝北为其辖区。清乾隆十九(1754)年,重庆府把巴县江北镇的义里和仁里一部分从江北镇分出,撤销巴县江北镇,设立江北厅,改归江北理民同知管辖。

几年后,乾隆二十四(1759)年,又把巴县长江以北、嘉陵江以东之地划归江北厅,以扩大江北厅的地域。从此,巴县的长江以北、嘉陵江以东部分属于重庆府管辖。巴县辖区已无一寸江北地域。1913年改江北厅为江北县,抗战时期,江北县沿江一带部分乡镇逐步划归重庆市管辖,为今江北区。90年代,江北县改渝北区。

▲从西寨门外的梯道看多功城

多功城在翠云街道,翠云(乡)街道却没有多长历史。五十年代初以前,翠云场属鸳鸯乡管辖。鸳鸯场于1929设鸳鸯镇,1941年改鸳鸯乡。鸳鸯乡境内有翠云山,山上有翠云寺,1953年以翠云寺名从鸳鸯乡划出设立翠云乡。1958年并入鸳鸯乡,四年后又分开,仍叫翠云乡(街道)到今。

多功城在翠云街道的翠云山上。南宋年间,蒙古兵马攻打四川。南宋朝廷只剩下江南、西南半壁江山,为了抵抗蒙军侵扰,宋理宗不得不采纳抗战派文武官员的建议,下旨在四川以及重庆府范围内修建各式城寨,以图苟延残喘。度宗朝的端明殿大学士大中大夫四川安抚制置使朱禩孙,此时暂代兵部尚书。考虑到形势紧急,开始在翠云山上修建城寨,与合州钓鱼城互为犄角,南北相望。

经军民共同努力,城寨终于在淳祐年间筑成。朱禗孙见大功告成,为作纪念,在西城门的石壁之上,刻有“端明殿大学士大中大夫四川安抚制置使朱禩孙建”等文字题记。因有翠云寺在寨内,亦名翠云寨。

前些年,笔者曾趁空去过多功城。多功城建在一座石岗岗上,城墙全部用大条石垒成。寨子不大,方圆不过数百米,城墙厚一丈左右。城墙依山就势,有高有低,正面(西)高一些,两三丈,背后山陡,人不能立足,就矮一点,一丈多点。有东门和西门两道寨门,门洞上方阴刻有“东城门”、“西城门”,已经风化,只能看个大体。东城门外山坡陡峭,易守难攻。西城门外石坡相对平缓一些,城门下面百数十米,有一个长方形的大水塘。这个水塘是在整石坡上开出来的,应是筑城时,开采石料留下的塘口。

在西寨门,看到门洞里放了好几条长板凳,门边的土地菩萨面前,有香烛燃着,却没有人。在寨子内转了一圈,也没见过人影,似无人居住。城内有一小庙,叫翠云寺。庙门锁着,有两条狗看门,见到有人来,狂吠不已。好在狗被绳子拴着,有惊无险。在寺背后,有一采石塘口,有水,似为天池,因此寺也曾名天池寺。

上世纪后期,寺庙曾设花朝中小学校,这水池就是学校的饮用水源,有学校的告示为证。

▲多功城内曾设过花朝中小学

在天池外墙上

贴有学校关于保护水池饮用水的通知

▲多功城内的水池

▲花朝中小学保护饮用水源的告示

这座石寨城为什么叫多功城?在下山的路上,与几位在石塘口洗衣服的老太婆交谈,问到这事,她们都说不晓得。后来遇到一老者在土头办菜,他说了一些,但有些也不得要领。回来查了些资料,连同老者说的,才晓得一些关于多功城的民间传说。这些传说中,有当年抗击蒙军进攻的故事,也有鲁班赵巧造城的神话。

其中一个关于多功城的得名的故事,是这样说的。

蒙古大军进入四川以后,一边攻打合州钓鱼城,一边分兵顺嘉陵江南下,攻打重庆。翠云山下百姓听说蒙军前锋已到土沱,正往悦来场开过来,不由惊慌起来。山下大路边上,住有一户人家,家中只有两娘母。母亲年近七十,又有眼病,全靠儿子黑牛当挑夫、打短工挣钱赡养。黑牛四十多点,当挑夫走南闯北,也有些见识。他听说蒙古大军将到,想带着母亲逃难,但想到母亲年岁已大,眼睛又看不到路,咋个走?就是背着母亲走,一天也走不了多远。蒙军多是骑兵,开进速度比较快,人跑不过马,想逃也逃不了。

想到山上修了石寨翠云寨,不如上山进入翠云寨,组织大家凭着寨子的险峻地形,方有望躲过这一劫难。于是连忙找乡亲们商量,说明利害。乡亲们本来在兵荒马乱之中,已是六神无主,听黑牛这一说,觉得逃跑不是办法。上山寨去,凭险固守自救,可能还有一条活路。因此,也都同意进石寨,并且公推黑牛为首领,掌管山寨上一切事务。

黑牛见状,义不容辞地接受了大家的委托。一面派精灵的几个年青人外出,打探蒙军消息,随时来报。一面让老弱妇人背着被褥行李先行上山,安排居住地方。又组织青壮年,赶在趁蒙军尚未到来的空档,尽可能多背运粮食上山,以便持久坚守。

待大家进了石寨后,黑牛马上安排青壮年,把石块搬上寨墙,以作为防守的武器。翠云寨是条石筑成,山上山下开有塘口采条石,寨内剩下的边角余料很多。很快,大量石块搬上寨墙。他又让老弱妇女,烧茶做饭,让大家有吃有喝。

黑牛根据翠云寨有地形,觉得西门坡度较缓,小队军兵可以展开。故安排百十个精壮的中青年防守西寨门。东门是陡坡悬岩,一道陡石梯通寨门,石梯只能容一人行走,易守难攻。因此只安排二十个人防守。南北两面是悬崖,各派几个人巡逻监视,剩下的男子用作预备队。

▲西寨门

蒙军早已侦知在翠云山建有城寨,但不知城寨的虚实,于是分兵一部顺路来到城下打探。领兵部将到得山前,看城寨不大,东南北三面都是陡峭的山崖,士兵不能立足。只有西寨门外稍为平缓,可地方狭窄,也排不开大队人马。西寨门虽然紧闭,也不见一个守兵。蒙军带兵部将以为是空寨,于是想占据城寨,作为临时据点,以安置伤病人员。蒙军士兵想推开城门,却推不动。于是抬来攻城撞木,以图撞开城门而入。

黑牛早就防到这一着,在寨门内用石头堵死门洞。寨门的木门厚实,加上石头堵塞,那撞得开?蒙军这才觉得寨内有人,猜想可能有少量官军驻在寨内。蒙军部将下令架起云梯,一声呐喊,开始攻寨。

哪晓得蒙军兵人才爬到梯子一半,突听一声鼓响,寨墙上冒出许多人来。城上百姓将石块一块接一块往蒙古兵头上砸。顿时,石块如雨点般砸下。寨门外能站人的地方不大,蒙军队形密集,猝不及防。蒙军兵被石头砸的死的死、伤的伤,只好退到坡下。

首战得胜,黑牛以及百姓信心大增。大家一面补充石头,一面轮流吃饭。

蒙军吃了这个亏,哪肯甘心。领兵部将一面下令弓箭手掩进弓箭射程之内,以掩护攻城。一面组织数十人的精壮士兵,在弓箭的掩护之下再次攻城。弓箭手站的有前有后,又由下往上射,威力大减。待蒙军来到城下,寨墙上百姓冒着箭矢突然出现,石头又如雨下,蒙军死伤了一些,再次退下。百姓虽有多人中箭受伤,但都不重。就这样,数天之中,寨内百姓一次又一次打退了蒙军的进攻。

这时,蒙军领兵部将接统帅命令。命令中说,据捉获的当地百姓招供称,守寨之人并非宋朝官军,只是当地百姓。这些百姓进入翠云寨,是为了躲避兵祸,以图保家自救。百姓不过数百人,老弱妇孺也多,由当地一个挑夫叫黑牛的人临时统领。这些百姓只求保命,不会主动向蒙军攻击。

又说城寨之中,有寺庙可供住宿,百姓上山时运送的粮食多,足以持久。尤其是寨内有天池,四季不枯,饮用水不缺。指示能攻下就攻下,不能攻就放弃,转进重庆,让部将酌情处置。部将想到这城寨太过艰险,数次攻城不下,且伤亡不小。

又见守城的的确都是百姓,老少都有。想再攻,怕是一时半会也攻不下来。攻下了,也于大局无补。攻不下,徒增伤亡,实在不划算。想想统帅既有令,不能攻就放弃,还是算了,攻重庆要紧。于是下令撤出围攻,转道向重庆城进发。

众人见蒙军撤到山下,沿路退走。石寨解围,纷纷相互道贺。连连称颂黑牛,说这一方百姓能躲过灾难,全靠他有勇有谋,指挥灵活得当,是他的功劳。黑牛很谦虚,说凭他一个人,哪里能够守得住城?哪里能够退敌?要说功劳,是众多乡亲们齐心协力、同仇敌忾,是大家的功劳。众乡亲见黑牛如此说,就决定将这翠云寨取名为多功城……

历史解密
火烧赤壁是谁的计谋?火烧赤壁的主人公究竟是谁?

火烧赤壁是谁的计谋?火烧赤壁的主

如果你是看的是《三国演义》那你一定会认为火烧赤壁是诸葛亮的计谋,而整个赤壁之战的主人公也是诸葛亮,不过事 ...

历史趣闻
古代的镖师,走镖的时候为什么不洗脸?

古代的镖师,走镖的时候为什么不洗

镖局这种机构,经常在很多电视剧当中出现,甚至还有以镖局的生存兴亡为主要线索的影视作品,对我们了解古代的镖局 ...

@ 2015-2025 www.youbianjiang.com 游边疆
本站资料部分为网友互联网收集分享,不代表本站观点和立场。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runsly@qq.com处理。粤ICP备1808850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