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2014年导演的《一步之遥》重述了20世纪20年代上海洋行买办阎瑞生谋杀花国总理王莲英的风流命案。他将故事的主人公变换成前清遗老马走日,马走日闯荡上海,与多年好友项飞田一起策划,成功让完颜英担任了花国总统,但没想到风光过后他却卷入了离奇命案,而他竟是人人喊打的“真凶”,摆在他面前的只有一条死路。影片的主演包括姜文、葛优、周韵、舒淇,可谓大牌云集,又顶着《让子弹飞》后续的名头,让观众期待满满,但上映结束后影片却仅收获5.13亿票房,不仅如此,众多观影者还表示故事不流畅,看不懂,一时间口诛笔伐,差评如潮。
但我认为,《一步之遥》依然延续了他的姜文风格,并且水准不低。这是一个对历史保持怀疑态度的思考者以影像形式对“历史真实”的反面解释,正如历史学家杰夫里·巴勒克拉夫所说:“严格地说,我们所阅读的历史尽管依据的是事实,但绝不是事实。它不过是一系列被接受的判断而已”。我认为姜文的《一步之遥》给了盲目相信历史者一剂清醒剂,他试图将自己的思考展示给陷入了娱乐至死的单向度的中国观众。
众所周知,20世纪20年代的上海正处于一种畸形繁荣的经济时代,旧的政治权威已被打破,但新的政治权力还未诞生,社会陷入了无序和混乱之中,于是一种狂欢节式的自由自在的疯狂生活悄然滋生。大上海的市民不在乎时代洪流的冲击,人人都陷入了自娱自乐。花边新闻,猎奇,追求时尚,成了上海这方天地的主旋律。而这也为马走日事业的成功与人生的失败埋下了伏笔。为了渲染这种文化,《一步之遥》在影片的方方面面都将狂欢贯彻到底,“花域大选”中金碧辉煌的舞台,香艳的美女,诱人的大腿,无一不是在展示狂欢。“王天王”滑稽戏中,叫嚣的观众,离奇的故事,露骨的色情展示,指责的又何止是20年代的自嗨观众?也正是在这种情绪渲染下,无罪的马走日之死,才是意料之中的事。
这种狂欢情绪是《一步之遥》的内在基调,也是所有悲剧的源泉。马走日正是被这种情绪控制住了,这个力量推动着他将完颜送上高位,也让自己最终跌入深渊。这位前清遗老可以随意完成别人无法做到的棘手之事,众人垂涎的花域总统也对他情有独钟,他骨子里透露出的是玩世不恭、桀骜不驯,但他果真可以无法无天么?不,看似无所不能的他在真实的灾难面前根本不堪一击,他无法洗脱自己的罪名,他无法保护自己的女人,甚至在他身处囹圄之时,他真心搭救过的伙伴却舍他而去,还同大众联合对他绞杀,最后他所有自由的希望居然都只能寄托于女人的力量。
追捕马走日与马走日的定罪,是由项飞田代表的官方、王天王代表的媒体和无意识的大众联合而定的,马走日根本没有杀完颜英,但社会却集合各自力量逼迫他承认他未曾实施的罪行。根本没有人愿意听马走日的辩解,也没有人想要知道事情的真相,他们所要的只是各自所需的利益,权利,金钱与狂欢。
为了更好的展现主题,姜文在影片中还设置了武六的导演身份和王天王的演员身份。在所谓的马走日奸杀逃跑之后,社会大众对马走日形象的接受主要来自于这两方面,武六的断章取义的所谓“真实演绎”和王天王添油加醋的猎奇演绎。观众在狂欢中娱乐,他们并不关注真相,甚至在后续中武六已经知道了马走日的委屈,她决心拯救马走日,但已经形成的社会舆论已经根本无法扭转。武六的真人演真事的理想成为对歪曲真相的印证,对真实真相的遮蔽。
正是在这个层面上,《一步之遥》对我们的现实生活产生了反思与警示,一个靠后台操作的女人能够成为花域总统,一个杜撰的猜测能够主导一个人的生死,这未曾不是民众的愚昧,又何尝不是消费时代的人的悲哀。整个上海滩的普通民众以为抒发着民间正义,却不知这是推人入深渊的悲剧。21世纪的我们避免了这出悲剧了吗?显而易见,并没有,2012年陈凯歌导演作品《搜索》,叶兰秋之死又何尝不是当今社会的“枪毙马走日”?而最近胡歌遭受的大型网络暴力不亦是普通民众所谓的正义发声的结果?
对历史的怀疑主义一直贯穿在姜文执导影片的始终,他始终对大历史叙述有着某种间离而避免被它腐蚀,而《一步之遥》最能体现他的思考。在这个娱乐至死的年代,社会就是一出荒诞的闹剧,没有人真正关心真相。而这也正是《一步之遥》的价值,他借助20年代的事件演绎,真实显示出了消费社会的真实镜像。可以说,影片就是一个关于消费社会的寓言,他借助风流旧案的外壳,在浇自己心中的块垒。他以犀利的讽刺,让观众认识到了自己所处的尴尬地位。也让我们体会到了事件中心人物在各方权力运作之下无所适从的悲哀。
戴锦华曾说:到今天为止,我仍然认为这是 2014 年最重要的中国电影。它已经在中国电影史上占据了一席之地。”但与此同时,她也坦言《一步之遥》“让我由衷认同,但仍无法进入。”可以说戴锦华的这两句话直接抓住了姜文的命脉,故事深刻的讽喻让我们感同身受,我们也深刻理解他表达故事的内涵,但过于追求故事的深刻,过于追随自己澎湃的内心带给姜文的是故事讲述手法层面与观众的隔离,大量的戏仿镜头与致敬与现实的中国社会有着少许的水土不服,人物情感的断裂,跳跃的情绪让观众在狂欢中无所适从,可以这样理解,姜文为了展示20世纪20年代上海文化的狂欢而将观众也带进了狂欢的海洋,而这同他讲述的深刻的社会讽喻是背道而驰的。
但狂喜过后的悲伤与深思也是姜文作品的一贯风格,他一直保持着外喜内悲的悲剧意识,只不过这一次他的作者主观意识的表达与观众的接受期待有着较大的差别。但我依然相信,《一步之遥》对中国电影有着无法替代的标本意义。这个时代从来不缺少主流叙事的歌功颂德者,但我更欣赏有独立思考的自说自话者。
• end •
战争皇位,穷困潦倒,而死作者:中老联合声明 2019-12-05
战争诺贝尔奖,他曾,之遥作者:dota地形转换器 2019-12-04
战争权臣,帝位,上有作者:火线三兄弟 2019-12-03
看剧黄金瞳,德叔,庄睿作者:九朝秘录 2019-11-18
人物皇帝,傀儡,曹髦,司马昭,司马师作者:小松鼠偷油吃 2019-03-29
@ 2015-2025 www.youbianjiang.com 游边疆
本站资料部分为网友互联网收集分享,不代表本站观点和立场。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runsly@qq.com处理。粤ICP备1808850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