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

唐太宗为什么会怕历史魏征给他的十条规定他做到了吗

对至高无上的唐太宗皇帝来说,历史是对他一个很好的制约。唐太宗什么都不怕,他就怕历史。唐太宗天不怕、地不怕,为什么会怕历史?

唐太宗李世民回家读书/作者截频

唐太宗曾经去找史官,说你们这些史官,把我的一言一行都记下来了,是不是把我的很多坏事,不好意思见人的事,也记下来了?能不能让我看一看?史官告诉他,不行!这个不能让你看,你别做坏事,做了一定会记下的。史官不记,老百姓也会记,你看了也没用,改了也没用。有史官的笔,有老百姓的眼,这对当权者,就是一个很好的制约。

唐太宗说,听说皇帝没人制约得了,惟有历史才会让皇帝害怕。历史必须秉笔直书,否则,要历史干什么用?这是唐太宗以史为鉴,通过对历史的总结,找到治理国家的政策依据。

唐太宗李世民与长孙皇后剧照/作者截频

唐太宗说,隋朝到了后期,租税很重。税收不断增长,给老百姓造成了沉重的负担,一些有田、有地、有家产的大户,到最后啥都没保住。因为国家在不断加税,你就啥也保不住了。可是,隋朝喜欢用权术,隋文帝经常赏赐,临时的赏赐,通过赏赐,给老百姓小恩小惠,好像这个皇帝很亲民,所到之处就赏赐,这里赏一点,那里赏一点。

唐太宗说,这些都是假象。因为老百姓连自己的家产都保不住,你在那边做一点赏赐,有什么用?唐太宗说,我不赏赐,但是,我减租让税,让老百姓能够生活,能够保住自己的财产,这是最重要的,国家不是通过小恩小惠来治理的。

唐太宗李世民剧照/作者截频

唐太宗还问王珪,为什么近代以来,整个国家的管理都不如古代?道理在哪里?王珪对他说,以前的君主内心都比较清净,以百姓之心为心。近代的君主,都纵欲,所用的大臣都是些特别能搜刮的大臣。我们史书上把这些能搜刮的大臣,叫做什么“能吏”,都是用这种“能吏”来治国。汉朝的宰相,都是精通儒道的,君主要求宰相,至少要精通一条儒道。所以,是以文治国。现在的官,文化是不通的,就懂得搜刮。因此,整个社会风气就变得很坏,所用之人急功近利,讲钱讲权,这就是为什么现在管理,没有古代好的原因。

唐太宗李世民与大臣交谈/作者截频

说了半天,是要以德治国。唐太宗听后,龙颜大悦,高兴地说:“好,说得好有道理,朕就要以文治国,以德治国!”唐太宗就这样,不停地发问,不停地思考,不停地探索。他一直在寻找,最好的治国道路。后人评价他,说唐太宗大德有三:第一是谦虚纳谏;第二是知人善任;第三是恭俭爱民。说这三条,后来的皇帝都没有超越他的。

公元637年,魏征写下了著名的《谏太宗十思疏》,把如何吸取历史教训,如何建立强盛国家的想法,都原原本本地写了下来,呈献给太宗皇帝。那么,在这篇奏疏中,魏徵给唐太宗提了哪些执政理念和治国思想?

谏议大夫魏徵剧照/作者截频

魏征给唐太宗上奏了十条,说当皇帝要是能做到这十条,您就是一个好皇帝。第一,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什么意思呢,要懂得知足,很多事情可以做,但是一定要懂得知足,不要没有限度。第二,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要懂得在什么地方,要停下来,有个限度,要知止,才能让老百姓安定,安居乐业。第三,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要懂得谦虚。

唐太宗李世民剧照/作者截频

第四,惧满溢,则思江河下百川。一定要懂得包容,海纳百川。第五,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你喜欢享乐,你喜欢玩,一定要懂得有节制,有节。第六,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做人要懂得,慎始慎终。懂得慎始的人多,懂得慎终的人少。往往是有头没尾,有个好的开始,没有一个好的结尾。第七,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要虚心听取意见。

唐太宗李世民与大臣们在朝堂上剧照

第八,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有很多谗言,怎么办?怎么对付这些小人?第一要做到身正;第二,要对这些坏人坏事进行打击。第九,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看到一个人,你喜欢了,我奖赏他,是错误的。因为你喜欢他、奖赏他,这叫做谬赏,错了,滥赏。第十,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你讨厌一个人,重型,这也不对。特别是后面这两条,不能意气用事,高兴了乱赏,不高兴了乱罚。要用这十条自戒,如果有这十条自律、自戒,您这个皇帝就能当好。同时,要做到让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大臣们在上奏/作者截频

要让这些智者、勇者、仁者、信者,都能展现自己的才华,为帝国效忠,恪尽职守,天下就太平了。天下太平了,大家也用不着那么劳累,君臣就可以一起出去游玩,这才叫做天下太平。魏征向唐太宗提出来,一定要懂得慎始慎终。他说,历史上许多皇帝,他们做事都有一个好的开始,却没有一个好的结尾。做了几年,就觉得自己了不起了,成就辉煌了,就吹起来了,吹得自己飘飘然了。中国有个词很好,叫做自欺欺人,先是骗别人,最后也骗自己了,自己也相信了。一旦自欺欺人,就不能有一个善终。所以,慎终很难。

朝堂上的武将剧照/作者截频

唐太宗说,皇帝和历史上的人物一样,在艰难困苦的时刻,大家能够共患难,最后获得成功。但是,却没有办法一起享受太平,不能慎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人在患难之中,有强大的敌人,有生存危机,就能竭诚以待下,对下面的人以诚相待。就有人气了,就能团结人了,事业就蒸蒸日上了。但是,人一旦得志,则容易纵情傲物,骄傲自满,声色犬马。听不进不同意见,就会造成与亲人离心离德,亲人离心离德了,你用严刑去震慑他,没用的。

唐太宗李世民剧照/作者截频

到了用严刑对待下面的人时,就会出现“貌恭而不心服”。表面看,好像很恭敬,其实他的内心是不服的。所以,“怨不在大,可畏惟人”,意思是怨气不在大小,最怕你失去人心。政权和皇帝是船,老百姓是水,水可载舟,也可覆舟,千万不可掉以轻心。

唐太宗李世民知道,在集权体制下,皇帝周围都是顺从的大臣,听到的全是赞扬的声音,这样,最容易让你当初的理想、目标,渐渐地松懈,渐渐地忘记。要做到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是不容易的。唐太宗就因为做到了这些,才被后世认为是一代明君。对于这个问题您怎么看?

历史解密
火烧赤壁是谁的计谋?火烧赤壁的主人公究竟是谁?

火烧赤壁是谁的计谋?火烧赤壁的主

如果你是看的是《三国演义》那你一定会认为火烧赤壁是诸葛亮的计谋,而整个赤壁之战的主人公也是诸葛亮,不过事 ...

历史趣闻
古代的镖师,走镖的时候为什么不洗脸?

古代的镖师,走镖的时候为什么不洗

镖局这种机构,经常在很多电视剧当中出现,甚至还有以镖局的生存兴亡为主要线索的影视作品,对我们了解古代的镖局 ...

@ 2015-2025 www.youbianjiang.com 游边疆
本站资料部分为网友互联网收集分享,不代表本站观点和立场。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runsly@qq.com处理。粤ICP备1808850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