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

历史∣“水泥大王”王涛(一)

 王涛,字松波,1905年3月出生在江苏省崇明县南堡镇(现隶属上海市)。父亲王志夔是清朝末期的秀才,一生教书,对家中孩子管教很严。孩子们必须黎明即起,洒扫庭院,锻炼体格,读书习字,任凭酷暑严寒,天天都不得间断。王涛就在这样一个家庭中成长,并从这里走上自己创业的道路。

01学业出众

 王涛天资聪颖,学习勤奋,1920年从苏州第二工业学校毕业后,即考入全国名校——北洋大学矿冶工程系深造。在大学期间,成绩优秀,年年享受免费生待遇。1926年大学毕业时,因成绩全校第一而获校长茅以升颁发的金质奖章。

 经介绍,王涛大学毕业后到姚锡舟先生在南京创办的中国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工作,在德国总技师(即总工程师)克斯满领导下当一名化验室技术员,从此开始长达近60年的水泥生涯。克斯满对王涛颇为器重,有意进行培养,除化验室本职工作外,还经常带领他到窑头和磨房处理一些技术问题,从而使他学到了熟料烧成和水泥制备等方面的知识。1927年中国水泥厂收购太湖水泥厂,厂方派他参加设备拆迁工作,进一步学到了水泥机电设备安装知识。这些,都为王涛日后兴办水泥实业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1929年,王涛通过江苏省官费留学考试,赴德国皇家水泥研究院进修,师从世界著名水泥化学家库尔教授,研究水泥凝结硬化机理。当时水泥凝结硬化理论是水泥化学研究的前沿和热点,对改进水泥性能和发现水泥新品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王涛在库尔教授指导下,用独特研究方法取得新颖科研成果,进一步补充和发展了水泥凝结硬化理论。库尔教授对此十分满意,与王涛共同署名将该成果以 《水泥水化》为题发表于1932年2月出版的德国《水泥》杂志,此后又以德文单行本发表。这篇论文在国际水泥化学界受到高度重视和赞赏,成为日后诸多水泥论著经常援引的经典性著作。王涛因此而扬名海内外,其名字从此在水泥权威性著作中经常出现。王涛是中国第一位在国外学水泥的留学生,由于学业出众,成为中国第一位扬名国际水泥化学界的学者。

 库尔对王涛的才学和勤奋极为赏识,总是举荐他为投师自己门下的年轻中国学者的学习榜样。在王涛留德期间,上海实业家刘鸿生先生造访库尔教授,请他为华商上海水泥股份有限公司龙华工厂推荐总技师。刘鸿生本意要请一位德国人来担任这一重任,出乎意料,库尔推荐的却是一位年轻的中国留学生,这位留学生便是王涛。库尔向刘介绍了自己的这位得意门生,风趣地说,如果王涛这样的人才被别人请走,将不利于你企业的竞争。王涛由于学业未成,无法应聘于刘鸿生门下,但他的名字已引起国内水泥界的重视,成为国内各大水泥企业竞相争聘的对象。

02第一位中国水泥总工程师

 1932年6月,王涛完成在德国三年的进修任务,如期回到祖国。他婉拒了一些水泥厂的聘请,应姚锡舟先生之聘仍返回水泥知识的启蒙地—— 中国水泥厂工作,担任德国总技师克斯满的副手, 即副总技师。王涛是位要求上进的有志青年,在工作中逐渐感到在克斯满手下难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当时启新洋灰公司丹麦籍总技师金森任期将到,公司领导对他的工作不满意,拟不再续聘而另选他人,初定王涛是人选之一,并设法向王涛本人转达了拟聘的意向。启新洋灰公司是一个大企业,下属分别位于唐山和湖北的两个水泥工厂,其总产销量约占全国的一半。到这样一个大型水泥企业去任总技师,无疑具有很大吸引力。因为中国水泥界此前尚无聘用中国人担任总技师的先例,所以启新洋灰公司对聘用王涛仍持十分慎重的态度。1932年11月,启新洋灰公司让公司董事、王涛的北洋大学同学陈范有出面邀请其到唐山工厂参观,以参观为名,行考察之实。事后,王涛写出了考察报告《参观唐山厂概述及意见》。

 王涛在考察报告中充分肯定了唐山工厂的有利条件,写道:“因毗连开深矿区, 可得多量及廉价之燃料”,“因位于北宁路之中心地带,运输极称便利”,“因棉石 ( 即石灰石) 黏土之采掘即在厂之左右, 且质量均称丰富”。但报告以主要篇幅分析和提出工厂存在的多方面问题和解决办法, 指出:部分石灰石含镁量较高,“但幸此种石料极易辨别而剔除之”; 有红黄两种黏土,“所含砂率之不同,对于配合洋灰原料之成分甚为自如,优质洋灰之制造亦较便宜也”; 燃料灰分较多,“但仍用种种化学方法以为补救,并非无办法也”;关于水泥质量,“ 现存水泥速凝问题也不难解决”;关于工艺布置, “历次扩充, 前后似欠连接,机器之布置, 颇不经济”,“设置存贮灰块之专仓及用机械转运法以补缺”;关于动力配备,“两种不同电压和周波并存,两台机组仅在半负荷情况下运行,不仅管理困难且造成很大浪费”;关于器材管理,“ 库存零配件大量积压, 按现有生产规模可用 20 年之久”。

 启新洋灰公司领导对这份报告评价很高,认为其所提问题,正切中要害, 显示出作者的才学,表明了金森的不足。1933年2月,金森任期届满,公司聘用 28 岁的王涛任副总技师代行总技师职务,不久便正式任命为总技师,从而结束了建厂40多年来一直聘用洋人担任总技师的历史。同时,王涛作为中国水泥史上第一位中国水泥总工程师而名垂史册。

 依照惯例,启新洋灰公司总技师主要负责唐山工厂的工作。当时工厂内部派系林立,权力割据,管理很不统一,人事关系极为复杂,造成工厂存在许多问题而无法解决。王涛上任伊始,就遇到这些难题。 他面对来自各方的压力,知难而进,在公司领导的支持下,决定集中权力,统一指挥,经过不懈努力, 建立起以总技师为首的生产技术管理体系。这个体系实际上就是生产指挥系统,权力很大,生产上的事全归总技师管,厂长所领导的仅是一些生产支持单位。生产技术管理体系建立后,管理权力不再分散,人事关系趋于正常,王涛确定了自己在工厂的领导地位,于是大刀阔斧地采取一系列技术和管理措施。

 王涛在采取技术措施前,必先开展科学试验。为此,他特地从德国购进高温炉、显微镜、颗粒分析仪和高压渗透仪等仪器设备,建立了当时相当先进的试验室。还特别邀请自己的导师库尔教授作公司技术顾问,库尔每月都寄给他反映世界水泥最新技术成果的资料。

根据磨机各仓细度分析曲线,调整各仓钢球级配,大大提高了磨机产量和产品质量。通过原料试烧,采用高铁配料方案解决了长期困扰工厂的水泥假凝问题。 对重要的技术措施,往往都建立相应的制度来进行保证。在窑房建立了看火工奖金制度,以解决高铁配料方案造成大窑烧成困难问题,确保熟料的产量和质量。在磨房建立了一整套检查制度,保证配料精确和磨机按合理细度曲线工作。王涛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管理制度使生产大幅度增产,使公司的“马牌”水泥质量显著提高。

 在实行技术措施的同时,对工厂有关生产管理制度进行改革。改革了工厂零配件等器材用品的管理办法,建立全厂器材用品采购和支领的总技师审批制度,大大改善了厂内器材用品管理混乱和零配件大量积压的状况,有效地制止了这方面的浪费。针对全厂动力配备不合理状况,革新动力系统,实行统一规格、 统一发电、 统一配送的制度。王涛通过改革各项管理制度,使工厂改善了生产条件,降低了生产成本。

 按老校长茅以升先生的要求,王涛任总技师后不久就着手解决拟兴建的钱塘江大桥墩基的抗海水侵蚀问题。通过大量试验工作,对波特兰水泥熟料化学成分进行调整,研制出一种能耐海水侵蚀的水泥。1935年,钱塘江大桥开工,王涛亲临施工现场,指导水泥在工程中的应用,取得了成功。事后,他对这种水泥的生产和应用进行总结, 写成 《抗海水水泥》 一文,并发表于德国 《黏土工业》 杂志。在王涛任总技师之前,启新洋灰公司与其他中国水泥企业一样,只生产波特兰水泥一个品种, 此后,能生产水泥新品种抗海水水泥,开创了中国特种水泥生产之先河。王涛所以能很顺利地解决水泥假凝问题和很快研制出抗海水水泥,与他具有深厚的水泥化学造诣密切有关。

 王涛任总技师期间,不仅尽力组织生产,还关心企业发展。他分析了当时政局和华东市场竞争情况,提出关于在江苏长江一带建设新厂的建议。这个建议立即被公司领导采纳,并责成他主持新厂筹备工作,后来又正式任命他为新厂的技术专员。这个厂后来就是全国著名的江南水泥厂。

 启新洋灰公司领导对王涛任总技师工作非常满意,认为比外国总技师好。 王涛完全能胜任水泥总技师的消息在中国水泥界一经传开, 便产生影响,有关企业开始冲破思想束缚,启用中国工程技术人员担任总技师。王涛在中国水泥史上为中国人取代洋人担任总工程师开创了先例, 树立了榜样。

 以上内容摘自《中国水泥发展史》(第2版),欲了解更多内容,欢迎关注和选购此书。

历史解密
火烧赤壁是谁的计谋?火烧赤壁的主人公究竟是谁?

火烧赤壁是谁的计谋?火烧赤壁的主

如果你是看的是《三国演义》那你一定会认为火烧赤壁是诸葛亮的计谋,而整个赤壁之战的主人公也是诸葛亮,不过事 ...

历史趣闻
古代的镖师,走镖的时候为什么不洗脸?

古代的镖师,走镖的时候为什么不洗

镖局这种机构,经常在很多电视剧当中出现,甚至还有以镖局的生存兴亡为主要线索的影视作品,对我们了解古代的镖局 ...

@ 2015-2025 www.youbianjiang.com 游边疆
本站资料部分为网友互联网收集分享,不代表本站观点和立场。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runsly@qq.com处理。粤ICP备1808850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