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

古代历史,丐母一言激娇子,元稹母郑氏

郑氏,唐代著名诗人,元宽妻,越州(今浙江绍兴)刺史元稹的母亲。出身名门望族,从小受过传统文化的熏陶。贤而文,含辛茹苦,教子有方,为世人所重。

元稹的先祖是鲜卑族后魏昭成皇帝,原姓拓跋氏,建魏后才改元姓。其祖先多为隋唐两朝尚书、侍郎、刺史、县令之类的官僚。家庭成员世世代代信奉儒家学说,洛尽职守,以竭忠皇帝、效力国家、积极用世、荣祖耀宗为自己的最大追求。元氏家族原居长安(今陕西西安),自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世居洛阳。元稹,字微之,唐河南河内(今河南沁阳)人。于代宗大历十四年(779)生于长安城内靖安坊。从小聪明伶俐,求知欲极强。因此,从他两三岁开始,家人都争着教他识字、背诗。母亲郑氏,见儿子小小年纪就养成了爱好读书的习惯,,且刻苦认真,于是从他六七岁开始就鼓励他读经书。读经书可比读书、背诗难得多,但元稹有一股韧劲和钻劲,要求自己不但要学懂,而且力求理解深刻。有时,他提出的问题,连父母一时都答不上来。“安史之乱”的浩劫,使李唐王朝走上了不可逆转的下坡路,使所有的百姓都遭受了空前的灾难,也使大多数官宦人家遭到了磨难。

元氏家族本是一个显赫的大家族,这时也很快衰落下来。更为不幸的是,元镇的家庭又发生了重大变故。德宗贞元二年(786),元稹八岁,他的季父(最小的叔父)、侍御史元宵突然病故,丢下他的妻子和几个没成年的孩子。数月之后,全家生活唯一的支柱和精神唯一的依托—时任舒王府长史的元棋父亲也去世了。此时,元稹的异母长兄元沂,原在蔡州汝阳尉任上,因淮蔡李希烈叛乱失去联系。父亡后,派人寻觅,要他回家奔丧,杳无音信,估计横死战乱了。异母仲兄元柜在历湖县县垂任上,闻讯归家料理丧事。按唐代惯例,父亡儿必须辞职在家守孝,这样一来,就绝了元和的傣禄。更让郑氏为难的是,作为原本是士大夫家庭,在为元宽、元宵守丧期间还少不了应付种种礼仪。幸好元镇舅族及其他亲友,及时伸出了援助之手,精打细算,才不失体面地办完了丧事。

这年又逢灾年,粮食无收,物价飞涨,元府大小和男女仆人二十多人,家无隔夜之粮。元家素无积资,靠傣禄生活,如今傣禄断绝,一无所有,仅剩下长安城内靖安坊的西北隅,隋代皇帝赐给祖上兵部尚书、平昌郡公元岩的一处“尚书楼”。郑氏不忍心一家人活活饿死,曾派人寻找买主,可想到这是皇上所赐,卖了愧对祖宗,只得作罢。在极度困苦之中,郑氏忍痛疏散人口,出卖脾女。最后,实在无法生活了,郑氏只得带着儿子元稹、元积,走上街头,沿路乞讨。父丧服满后,元柜谋得兴平县县尉的职务,但每月只有三四万的下士之禄,收入微薄,无法维持全家人的生活。在十分无奈的情况下,郑氏带着十来岁的元积、元镇兄弟俩,离开繁华的京都长安,来到陕西凤翔府,投靠元棋舅族和长女元秀。

在凤翔府,元稹、元积在大姐、姐夫的精心照料下,加上舅父们的悉心看顾,虽然过得仅仅是粗茶淡饭、麻布薄被的生活,但比在长安好多了。元稹的姐夫陆翰是个很有学问的人,元氏兄弟二人怎肯放过学习的好机会,他们如饥似渴地接受姐夫儒业的师授。在母亲和姐夫的指点下,小哥俩儿还兴致勃勃地读着姐夫家的藏书。姐夫家的藏书读遍了,他们开始向四邻八舍借书阅读。凤翔不比长安,地处偏僻,图书缺少,近处的图书借阅完了,元稹跋山涉水,来回几十里山路,前往齐仓的曹家恳求借书。

曹家的长者曹平,十分喜爱元稹这个好学上进的少年,看到他小小年纪能吟赋佳诗,家藏图书向他全部开放,还认真地指导元稹的学业。就这样,元稹三天一趟五天一次地到曹府借书苦读。后来他曾在给侄儿的信中说:“捧先人旧书于西窗下,俯仰沉吟,久而不窥园井矣。”意思是说,当年我捧着先人的旧书在西窗下认真阅读,深入钻研和思考,只是一个心眼读书,从不看园中一眼,也从不贪玩。在凤翔三年,元积和元棋没进过学校,靠母亲和姐夫的指导、自己的刻苦钻研及兄弟二人相互探讨,学业大有长进。唐宪宗元和二年(807)二月二十五日,元稹葬母于咸阳县奉贤乡洪读原。元稹的好友白居易为郑氏撰写墓志铭,称赞她在艰难的家境中支撑元家门户、拉扯子女、教育他们成人的高贵品德。

历史解密
火烧赤壁是谁的计谋?火烧赤壁的主人公究竟是谁?

火烧赤壁是谁的计谋?火烧赤壁的主

如果你是看的是《三国演义》那你一定会认为火烧赤壁是诸葛亮的计谋,而整个赤壁之战的主人公也是诸葛亮,不过事 ...

历史趣闻
古代的镖师,走镖的时候为什么不洗脸?

古代的镖师,走镖的时候为什么不洗

镖局这种机构,经常在很多电视剧当中出现,甚至还有以镖局的生存兴亡为主要线索的影视作品,对我们了解古代的镖局 ...

@ 2015-2025 www.youbianjiang.com 游边疆
本站资料部分为网友互联网收集分享,不代表本站观点和立场。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runsly@qq.com处理。粤ICP备1808850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