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

乡村行(27)|沙田镇肖屋村:探访100多年历史的客家民居

原标题:乡村行(27)|沙田镇肖屋村:探访100多年历史的客家民居

客家围屋,具有“东方古堡”之称,是中国五大特色民居建筑之一,日前,区新闻中心《乡村行》采访组第二十七站深入沙田镇肖屋村采访,并在肖屋村干部杨水莲的带领下实地探访了这里100多年历史的客家民居。

光禄世居:建筑主体保存完好

2015年被评为惠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建于公元1831年。座西向东,由沙田肖屋开基祖所建。围楼总面阔67.4米,总进深45.7米,建筑占地面积3080.18平方米。主要建筑特色是左右对称,气势宏伟。主体有一前围(倒座)、三堂、二横、四角楼。门前有禾坪、草坪及池塘。保存现状完好,今无人居住。

站在围屋的外大门前,可以看到门额上写着“光禄世居”四个大字。大门均是3米多高的实木门板,包括门框、门楣都极为结实,门前有一块禾坪和一个半月形池塘,水面宽阔,平静如镜。据介绍,禾坪用于晒谷、乘凉和其它活动,池塘具有蓄水、养鱼、防火、防旱等作用。从外大门进去就是前围(倒座),内分三堂,左右两边对称。整个建筑设计主次分明,坐落有序,布局规整,以屋前的池塘和正堂后的“围龙”组合成一个整体,里面以天阶、天井相连,四周有高墙与外界相隔,屋宇、厅堂、房井布局合理,形成一体,厅与廊通,廊于房接,迂回折转,错落有致,上下相通,围屋不仅具有聚族而居、安全防卫、冬暖夏凉的功能。

据介绍,整座围屋建筑主体保存现状完好,里面的多数房屋已经倒塌,屋内分别建有多间卧室、厨房、大小厅堂及水井等生活设施。墙上高处还有彩绘的各种图画,但不少墙头上花草杂生,有些墙皮也已脱落。肖屋村干部杨水莲坦言,2015年被评为惠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世居最令人担忧的是房屋长久没有居住,大多数都倒塌。

绕围屋行走发现,墙上布了瞭望窗,一旦敌人来犯,远处可从瞭望窗上观察敌人。据记载,1945年6月29日上午,长安乡乡长高秀、自卫队长肖克强带领10多名民兵在沙田汶水陂和婆潭陂中间路口伏击日军抢粮队,全歼日军8人。该村的萧容生还担任过东江纵队中队长,可惜在1944年10月在坪山金龟肚战时医院住院治疗时被日军包围,在突围中牺牲。

河南新居:有寻根溯源之意

河南新居围屋位于沙田镇萧屋村上新楼村民小组。围屋坐东南向西北,建造者是隔沥萧氏开基祖萧隆兴的二儿子的后代。围屋建造时间为清道光年间(1821—1850)。围屋总面阔57米,总进深41米,占地总面积2337平方米。由泮池、禾场、堂屋、横屋、角楼组成。

由于年久失修,河南新居围屋的横屋已经全部坍塌,四个角楼只剩下一个。2006年萧氏族人筹集资金,对祠堂进行了维修。在进入祠堂的大门上方,嵌有一块青麻石匾,阳刻着“河南新居”大字。在唐高宗、武则天时期,驻守在河南固始府的将佐萧润尔,跟随着陈征、陈元光父子征战福建,后在福建落籍,开始了萧氏移居福建的历史。后来,福建的萧氏族人又迁居到广东。所以,围屋取名为“河南新居”,有寻根溯源之意。

从大门进入为天街,天街后面为祠堂。一进为前厅,有木屏门相隔;二进为中厅,有木屏门相隔,上方立有“显庆堂”牌匾;三进为上厅,有神台,为祭拜祖先的地方。

汉阶新居: 建筑充满异域风情

在杨水莲的带领下,采访组来到肖屋村汉阶新居,一探充满传奇色彩的华侨民居汉阶新居。矗立于村道、田园旁的汉阶新居,扇拱形窗户和大门、罗马柱以及墙面的雕花,让整栋建筑充满异域风情。

汉阶新居在河南新居围屋右侧,是一栋非常显眼的西式风格建筑。这是从南阳新居走出去的、柬埔寨归侨萧际盘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建造的“汉阶新居”。萧际盘早年跟随族人到柬埔寨打工,在有了小积蓄后,就开始经销大米。他的头脑灵活,生意做得顺风顺水,成为当地的富商。衣锦还乡后,萧际盘就在祖屋旁边建造房屋。

汉阶新居面阔五间,正中间为四柱三间的西式牌坊,尖顶,中间为皇冠顶。牌坊有精美的西式形制灰塑。牌坊中部嵌有阳刻着“汉阶新居”的匾额,可能是在“破四旧”时,四个大字遭到凿损,只留下了印迹。汉阶新居的两边是横屋,前面建有两个西式风格的方形角楼。

汉阶新居始建于民国期间,座西向东,面阔五间,高三层,具有“南洋”西式建筑风格,外墙为灰沙夯墙,内部青砖结构。进入大门为后廊,后廊左右有门进出,有楼梯通往二、三层。后廊的正中间是一条长天街,天街两边为横屋。在天街的顶部,有一拱门,可以通往后排居室。汉阶新居整座建筑占地面积为514.6平方米,建筑风格独特、保存完好。

由于缺乏维护,加上长年累月等自然因素影响,整座建筑保存一般,相当陈旧。2015年被评为惠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庆堂:存楹联兰陵世泽、麟阁家声

肖屋村房三庆堂还存有代表性楹联兰陵世泽、麟阁家声,书于清朝乾隆年间。存有《萧氏族谱》一部,为隔沥萧氏基金会纂修于2009年。

该村立有族规3条,均制定于清朝时期,出处归邑(归善)族谱通族规法。族规一:奉先不孝,简慢尊长,重责四十;族规二:待人无礼,教子不义,昆季不睦,重责四十;族规三:婚姻不谨,重责二十。主要的民间习俗活动有,每年端午(“五、八、腊”三大节日之一)。这天,家家户户大门上挂一把菖蒲、插两支艾草,传说可辟邪驱魔,逢凶化吉,还包粽子。中秋时节,族人组织祭拜祖坟,这叫秋祭。每到除夕,或各自或集体拜祭宗祠祖先。传统婚嫁仍有行看家门、送定、报日子和送聘金、盘嫁妆、接(送)亲、拜堂和喝媳妇茶等礼俗。(黄甲安 朱伟华 黄南华)

村庄名片|肖屋村

肖屋村位于惠州市惠阳区沙田镇西北部。距沙田镇政府约0.6公里。始建于公元1710年。当年萧氏先祖定居广东省惠州府归善县淡水隔沥。因世代繁衍随后在鲜水河(今之沙田河)东面的竹园壩建起围龙屋《隆興楼》(即今之老楼)。后裔繁盛后,迁过鲜水河西北面建了《三庆堂》,就是现在的老新屋。族人不断发展,又扩建了《河南新居》(上新楼)、《光禄世居》(下新楼),形成了一个自然村落。因村落楼宇均为萧氏族人建造居住,故以姓氏和楼宇取名萧屋楼。分村时易名为肖屋。曾用名萧屋楼。相邻自然村有鹤山、集成。

该村地处惠东县西郊的淡水隔沥鲜水河畔的丘陵地带。主要山岭有大岭塘,海拔最高300米。河流有汶水河、鲜水河(沙田河)经村西头而过。河水为村民旧时洗衣、饮食及农田灌溉所用,清澈透凉。迄今,因工业污染严重,仅只用于灌溉农田之用。

清初建村时,属广东归善县。1947年起,属广东惠阳县第二区长安乡。1949年起,改称详塘乡;1950年改称长安乡。1951年属惠阳县第六区。1958年起,属惠阳县淡水公社。1961年起,属惠阳县沙田公社。1965年重归沙田公社。1977年起,又划为沙田公社;1984年11月改为沙田区;1987年1月起,改为沙田乡;1988年3月改为沙田镇。1994年5月起,属广东省惠阳市沙田镇。2003年6月起,属惠州市惠阳区沙田镇肖屋村委会至今。

主要姓氏有肖、田两姓。第一大姓为肖姓,是南宋末年从福建迁至广东嘉应州松源都(今梅州市梅县松源镇)坪地四方埔,后于清朝康熙年间从坪地四方埔迁至本地。田姓,是于清朝初期从福建迁至广东五华,后于清朝中期从五华迁至本地。

2015年末,全村户籍人口有732人,其中:男性422人,女性310人;80岁以上20人,最年长者98岁,女性;生活主要依靠农业收入的人口有232人,常年在城镇生活打工的有500人,实际在村人口有232人。祖籍本村的香港同胞有160多人。华人华侨有200多人,主要分布于美国、越南、柬埔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

肖屋村传统经营以农业为主,主要作物有水稻、番薯、木薯、花生、大豆、龙眼、荔枝等。20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工业建设发展,耕地面积减少,主要的传统农业经营收入比不上外出打工。现时只有不到30%的村民留在村中种植农作物,如:红薯、稻谷、花生兼养少数猪、鸡、鸭类。大部分人在城镇或附近打工、从事建筑、饮食业等。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于农业生产、打工工资、商业经营、房(地)出租等。

自然资源有山泉水。特色农产品有柿子、沙田柚。传统(节庆)食品有清明节的粗叶粄、端午节的水粄、十月朝的糍粑、冬至的萝卜粄和春节的喜粄等。

村里1979年通电,1993年通电话,2005年通自来水,2008年通网络,2016年实现全村村道水泥硬地化。建有垃圾收集场。村内有沙田萧屋小学一所,设6个教学级,在校学生300多人,教职工15人。有肖屋明珠幼儿园一所,在园幼儿300多人,教职工32人。村中有篮球场,肖屋村农家书屋(藏书2000多册)。

《惠阳新闻》编辑:思秦

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转载请注明:惠阳新闻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历史解密
火烧赤壁是谁的计谋?火烧赤壁的主人公究竟是谁?

火烧赤壁是谁的计谋?火烧赤壁的主

如果你是看的是《三国演义》那你一定会认为火烧赤壁是诸葛亮的计谋,而整个赤壁之战的主人公也是诸葛亮,不过事 ...

历史趣闻
古代的镖师,走镖的时候为什么不洗脸?

古代的镖师,走镖的时候为什么不洗

镖局这种机构,经常在很多电视剧当中出现,甚至还有以镖局的生存兴亡为主要线索的影视作品,对我们了解古代的镖局 ...

@ 2015-2025 www.youbianjiang.com 游边疆
本站资料部分为网友互联网收集分享,不代表本站观点和立场。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runsly@qq.com处理。粤ICP备1808850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