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看清中医近现代的发展历程更能面向未来

岐黄医道奥非常

国之瑰宝慎勿忘

天狼食日瞬息去

过后依然照穹苍。


前一篇《只有对中医理论的全方位解构,才能明白文明的进程与发展的方向》论述科学与哲学的角度看中医的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但还不涉及社会。这一篇讲讲近代与现当代的一些中医现象,但这种现象本身是实践产生的,人的主观意识所产生的,以前发于同名公众号内,看过我的文的人会理解什么是客观的事物,什么是主观的事物,如何分清属于物质性所产生的现象,哪些属于人的意识性所产生的现象,虽然二者整体性的存在,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应,但个体的主观意识影响着理论的形成与应用,人的因素是最大的影响人类社会最大的因素,是辩证法中所说的意识的主动性,因此不了解意识的作用就无法真正地理解各种社会现象,当历史发展到王阳明时代,阳明心学因此而出世,但却被现代哲学定义为主观唯心主义,这其实也是一些学者主观定义,另文再讨论。

中医近代史与中国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大海有风平浪静之时,也有风狂雨骤之时。没有风狂雨骤,那就不是大海了。狂风骤雨可以掀翻小池塘,但不能掀翻大海。经历了无数次狂风骤雨,大海依旧在那儿!经历了5000多年的艰难困苦,中国依旧在这儿!面向未来,中国将永远在这儿!

传统源于客观与整体,历史的发展是螺旋式的。站在历史的潮头看现在发展与过去的艰难,何尝不是一次次曾经上演过,但却从来没有倒下过。


一、近代反中医言论辩析

知己还需知彼,从反对者的言论看中医,同时也能知道现在中医现状的根源。西方文明在中国传播后,一些近代文人对中医的认识。他们都是很有影响的人物,批判中医,影响深远直至现在。而中医是集东方文明的大成,它既有文化的内涵,又有哲学的厚重,还有科学的严谨,成为了东西方文明交锋的焦点。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西方科技与哲学快速发展的同时,西方人文、科学等伴随着帝国主义的枪炮进入中华大地,正是有了西方文明的参照,成为了反对一切传统文化的标尺。出现了众多文化大师、革新者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的全面批判,通过当时的新兴媒体,把这种批判大规模地传播开来,中医就成为了文化批判的众矢之地。当时学者和上层官员联合都批判所谓的旧医学,代表人物有曾国藩、俞樾、吴汝纶、严复、蔡元培、梁启超、陈独秀、陈垣、鲁迅、吕思勉、周作人、陈寅格、胡适、郭沬若、毛子水、冯友兰、傅斯年、江绍原、陈序经等。

举两位反中医人物的观点辩析:

1、俞樾

俞樾是近代中国主张废除中医的始作俑者也是极具代表的,因为他提出了“医可废,药不可尽废”的观点现在仍有盛行。作为清末著名学者,翰林院修编,作文《废医论》七篇和《医药说》对中药大加攻击。到了晚年,几位亲人的相继病逝和悲凉的生活情景,逐渐改变了他对中医尤其是中药的看法。一首诗流露出他当时的心态:“景沪桑榆病是常,原非二竖故为殃,不能坚执废医论,反自营求却疾方。徒使人间留尤物,恐劳泉下盼归,最怜儿妇清晨起,苦为衰翁药饵忙。”

俞樾《废医论》的主要论点:本义篇,讲古代医巫不分;原医篇,黄帝内经附会于传说的人物;医巫篇,讲古人治病都是巫术;脉虚篇,讲脉的书都不一样,是假的。药虚篇,讲药性寒热,冷热没看到;证古篇,病能好的用药不药都会好,不会好的用了药也不会好,等等既然医是巫医,号脉、用药都不可靠,“医术曰以颓败,为什么不可以废呢?”俞樾的文章的论点与论据都是大多是从文字里去考据。

这就犯了以文解文的错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这种以文字研究来反对,说哪一篇哪一条文有毛病,前后不一致等等,文字是工具,而中国语言的特点是一词多义,必须放在必要语境,实践中解释,相同的词不同的用法,语句的不同位置等等都有不同的意义,即便如此古文还有很多的通假,更何况用于记录如此复杂的医学的文字呢,从语句上找毛病肯定是多多的,所以才要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去理解经典文字中的精要。

2、余云岫

余云岫是实质性的反对中医且付诸于行动的。年少时曾学习中医,后公费赴日本留学。1916年大阪医科大学毕业后回国,任公立上海医院医务长,在沪开业行医,兼任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兼任民国政府卫生、内务、教育等部门会顾问。1929年,在汪精卫支持下,提出“废医存药”废止中医案,不只写书,还从管理上废止。

他写反对中医《灵素商兑》,主要内容可这句话来看。“自人体解剖之学盛,而筋骨之联络、血管神经之分布、脏腑之位置功能大明。自显微镜之制兴,而四体百骸之微妙无不显露。于是乎官骸脏腑之关系日明,而生理病理之本源流末,渐得其真相。至于今日,强半已为定论,洞然豁然,不容疑虑。《灵枢素问》,数千年前之书,以粗率之解剖,渺茫之空论,虚无恍惚,其谬误可得而胜发乎?曰:撷其重要而尚为旧医称说之中坚者,而摧之也。客曰:空谈不敌事实,今者新医日盛,见地日确,前古荒唐无嵇之学,将日就湮没而自尽,不攻而自破,此篇不作可也。”

他就是用现代医学的原理来解读中医,中医没有解剖,没有生理学等等,全篇都是在用西医解中医,犯的错误就是中、西医是两个不同的体系。用不体的体系的理论来反证,这种方法来是错误,传到现代仍然用这种以西证中的方式。因为不同体系的理论可以进行类比,但仅仅只是一种解释的方法,是形式逻辑学中类比逻辑,不同类型的事物通地某种相似进行类比,只是放大了相似性,而忽略了不同之处,在逻辑上只有解释的作用而没有反对的作用。

上面的两位反对中医的一位文贬,一个武灭,他们的思维与做法一直传到现在,直接影响到中医管理政策,建国后余云岫他也参与新中国的卫生事业。

还有一些文人:

吴汝纶,桐城派末代文人,做京师大学堂总教习时推崇的是学习西方科学文化知识,对中医看法是“于中医之一笔抹杀”,是“吾中国含混谬误之旧说,早已一钱不值”,他的文章多处提到中医虚妄无益。所以在毛泽东《讲堂录》(1913年)笔记中针对吴汝纶的文章,吴的那篇文章里是没有中西医的内容的,但主席仍写了评论:“医道中西,各有所长。中言气脉,西言实验。然言气脉者,理太微妙,常人难识,故常失之虚。言实验者,求专质而气则离矣,故常失其本,则二者又各有所偏矣。”当年主席是20岁,这段评价即是站在哲学的角度,同时又符合系统理论的评价。但那时没有西方的系统论,能看到这些是难能可贵,比现在的中医黑更不知高出多少倍。

鲁迅:“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或无意的骗子”由于父亲的病迁怒于中医,文人的写法很容易带入个人的情感。后来推断他父亲周伯宜,因涉嫌科场贿略案,被拘捕审查,革去秀才,精神上蒙受沉重打击,其后常常借酒消愁,以致郁结成疾。在绍兴城里,请当地一位颇有名望的中医隔日一次,整整治了两年,病情却逐日加重。有一天那位名医来诊,看过病情以后,自感江郎才尽,便极诚恳地说自己所有的学问都用尽了,再也无计可施,于是推荐当地更有名的中医陈莲河来诊治。陈莲河,就是近代名医中医何廉臣,鲁迅有意用谐音将他的姓名颠倒写了。后来鲁迅坦诚地说:“其中大半是因为他们耽误了我的父亲的病的缘故罢,但怕也很夹带些切肤之痛的自己的私怨”《坟.从胡须说到牙齿》。那底有没有耽误,按病情推断治了两三年的类似肝癌的病应该不是耽误,而是延命,至于用一对蟋蟀还要公母就是文人的春秋笔法了,应该是用蝼蛄,南方多见,利水消肿,可治肝腹水。

梁启超:称阴阳五行是二千年来迷信之大本营,后来因尿血,到北京一家著名西医院治疗。医生诊断说是肾脏的毛病,需要作肾切除。本来,朋友劝他服用中药,但梁启超坚信西医。结果,在右肾被切除之后,他的病情仍无好转。医生于是又诊断说,病因在牙。在拔掉七颗牙齿之后,病情依旧,梁启超三年后死此病。即使在他明知自己被误珍误医之后,他怕因此影响西医在中国的声誉,带病撰文:“我们不能因为现代人科学知识还幼稚,便根本怀疑到科学这样东西。即如我这点小小的病,虽然诊查的结果,不如医生所预期,也许不过偶然例外。……我盼望社会上,别要借我这回病为口实,生出一种反动的怪论,为中国医学前途进步之障碍。”这是死不悔改。


李敖,上世纪六十年代曾经发表《修改“医师法”与废止中医》。他认为中国的医学史,并不是什么真的“医学”史,而是一笔道道地地的“巫医”史。2010年世博会后专门去拜见国医大师颜德馨看病把脉。而当年著文时他才二十出头。所以说年轻人不要乱说话,到老了才知道什么是经验。

严复“中医缺乏实际观察和逻辑推理,将中医药归为风水、星相算命一类的方术。”“听中医言十有九误”。

陈独秀“中医既不解人身之构造,复不事药性之分析。……惟知附会五行生克寒热阴阳之说”。

梁漱溟“中国说有医学,其实还是手艺。十个医生有十种不同的药方,并且可以十分悬殊。因为所治的病同能治的药,都是没有客观的凭准的”

。。。。。

这些文人的局限,认为当时西方的科学才是科学,而对于中医的内容相互之间有太多的相关性,它是个非常大的整体,用分析方法就只看到其中一点,就象盲人摸象一样认为大象,仅仅是只棍子或是只蛇或是只柱子一样,而对于平常人来说,习惯了思维方式是线性的、单向的,就算能了解一些而不能熔汇贯通的也就存在很多的思想壁垒。

他们对西方文明膜拜到骨子里的,要么说中医的疗效没有经过科学验证,要么说是疗效是自个好的,这些议论与指责都已经失去了科学客观本意,现在网络上的的一些人等使用的说法,几乎都来源于近代文人,但这些人也已百年。在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情况下,很多新的理论的产生是前人所未知的,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这种否定有他们的历史的局限,而今的某些人则是用现代媒体卖书、骗钱,骗粉等等,精神堕落道德伦丧了。

还有将中医归经验科学,就是偏重于经验事实的描述而缺少抽象的理论概括性。但中医理论到《黄帝内经》的完成就已形成高度抽象的理论概括,而中医的科学定位,前文已详细阐明。对于习惯了当代科技的思维方式,不能很好地理解现代科学分析思维与古代整体思维的关系,就算能了解一些但不能熔汇贯通的也就存在很多的思想壁垒。现代科学技术要了解某一门类,只要看一些科普的知识就能理解,而中医的科普说得再多没有深入进去了解都会是一头雾水,而分析思维与整体思维的矛盾就会陷入以西解中的坑里。

而那些中医黑子们的问题,就如同阳明先生所说:”天下之人用其私智以相比轧,是以人各有心,而偏琐僻陋之见、狡伪阴邪之术至于不可胜说,外假仁义之名而内以行其自私自利之实,诡辞以阿俗,矫行以干誉,掩人之善而袭以为己长,讦人之私而窃以为己直,忿以相胜而犹谓之徇义,险以相倾而犹谓之疾恶,妒贤忌能而犹自以为公是非,恣情纵欲而犹自以为同好恶,相陵相贼,自其一家骨肉之亲已不能无尔我胜负之意、彼此藩篱之形,而况于天下之大,民物之众,又何能一体而视之?则无怪于纷纷籍籍,而祸乱相寻于无穷矣!

整体社会的混乱,很大程度上源于意识的混乱,”任用私智“的混乱,请仔细认真领会上面这段话,明白伪科普、中医黑是形成社会意识混乱的源头。


二、百年中医的艰难历程

那么中医为什么没有发展呢,看到很多中医黑说因为有政府的保护,要不中医早就完了,而实际上,中医的百年是被打压的百年,艰难前行的基础是那根植于中华大地的厚重。

从民国北洋政府始,中医就不列入现代教育,而仅能以民间办的形式开办现代中医学校,引发了中医界首次的抗争请愿活动。

1929年南京政府通过排挤中医的“废止中医案”,中医界开始了大规模的抗争,然而这仍然没能使南京政府歧视和排挤中医政策性根本变化,之后很多地区民间办的中医学校都关闭了。

新中国成立后,卫生部也曾形成一套行政措施来围剿中医、消灭中医,政策实行了三年之后,全国中医业一片萧条,直到毛主席出面制止。

改开后,仍继续推行按照西医西药的标准和管理模式来管理中医药,并制定了一些不符合中药发展的管理方法、破坏了中药的发展。《执业医师法》规定,须有4年以上医学院校学历方能参加资格考试,且考试内容近一半是西医知识。《药品管理法》严格限制使用自制配药,否则,将以非法制售药物之名受到制裁,临床自制丸散膏丹是中医师的一项基本技能,民间秘方均是自制药。《中医药管理条例》种植需要认证标准,中药饮片生产与销售需要认证,产品成本也大幅提高,造成一部分人吃不起药,吃中药比吃西药还贵,人们吃不起中药,成为极少部分人将吃中药看成为一种奢侈享受,这些就是压在中医药行业的三座大山。

中医从业者,比如在民间执业多年中医改行,因为要学历要考试,很多都是师承出来的,谁都不想去违法吧。还有一些呢出国。二三百年的医派几乎全出国了,少数为生计维持着“非法行医”。

而现代教育的中医学生都要西医类的学习,而且学习时长等于中医知识的时长,使很多学院派中医基本上不会用中医思路看病,没有师承或脱离临床,只会看化验单,中医后继乏人,整体上中医人数与水平都大大降低。中西医思维方式的不同,在教育方式上也必然存在差异,在现代分析科学思维方式下教育成长起来的中医,无法进入中医思维状态,没有很好使用中医的技术,就没有了疗效,不仅害人而且害己,害了中医的行业。

还有中医的理论研究也少了,去搞中医西解,花费着巨量的资金,成果又有多少呢?而认为搞中医理论就是虚的,可是别忘记了,所有的操作都是在理论指导之下的。理论阵地丢失,技术如何能守。

民国时期有中医80多万人,1949年27.6万人,2002年还是27万余人,到2015年全国现有西医600万人,中医药工作人员约45.2万人,不足1/12,而多数还是“中(西)医”。

对中医的诸般限制历史,黑中医不断地重复。现在呢,国家在已经察觉中医缺乏的紧迫性。一是国际上中医发展的迅速,自己不发展就会让别人发展,二是国内医疗矛盾的增加,把医疗行为当成买卖,没有了中医的传统精神,三是医疗支出的日益庞大。

近年连续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中医政策与中医法的实施等,都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一方面中医的科学性,一方面中医行业可以大幅度的减轻医疗支出提高健康水平,发展中医是历史的必然。这也是中国政治的必然,是人民健康需求的必然,是满足最大多数人的政治需求,而不是“中医黑”口中的政治保护。

中医发展历史过程中的弱化与市场需求有关,中医源于原始社会,形成于封建社会,其历史现实是社会生产力低,不适应现代工业社会大规模需求,同样重新崛起也与市场需要有关,这些是中医理论的内因与市场需要的外因的相互作用。

政策必须是建立在为最大数人民谋福祉的基础上的,是人民群众的需要,才是政治的需要,只要是违背这个原则制定的管理制度就是错误,制定违背中医科学自身的发展规律的制度,大大地损害了中医的发展,从而给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求一中医而不可得,造成了社会伤害,有必要从法规上更加明确。

中医药服务领域实现全覆盖,中医药产业成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之一,不能认为就能在事实上会有这个发展的结果,如果不能认识到其中的制约因素就会变成中医药的“大跃进”。因为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人才的因素,其理论的特点是需要整体思维的,使人才的形成较困难,而现阶段那种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简单思维还真不行,这些是历史的欠帐。

同时中医行业存在的良莠不齐该如何解决等等都是限制性的因素。


三、中医行业自身存在的问题

中医科学性,觉得还应该从反方面看才能客观,必须了解的就是中医业存在的弊病。

中医行业从来就没有多好过,从医源于巫开始,那是人类认识的局限。但总不能说医永远就是巫吧,发展地看。《黄帝内经》里就反对将医与巫合起来,有“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这里也说明存在一些医巫不分的人。

医圣之作《伤寒论》序言里有“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终始顺旧,省疾问病,务在口给。相对斯须,便处汤药,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趺阳,三部不参,动数发息,不满五十,短期未知决诊,九候曾无仿佛,明堂闕庭,尽不见察,所谓窥管而已。”看那时的医生,很多也是不学习的,看两三分钟就开药方的医生,不规范医术混日子的多了,害人不浅。

这些就是早期医生,再到清朝《医学源流论》里,徐灵贻大骂当时的医生,“人命所关亦大矣。凡害人之命者,无不立有报应。乃今之为名医者,既无学问,又无师兼以心术不正,欺世盗名,害人无算,宜有天罚,以彰其罪。”这些是沽名钓誉的。

还有乱学医术害人的,“又《内经》以后,支分派别,人自为师,不无偏驳;更有怪僻之论,鄙俚之说,纷陈错立,淆惑百端,一或误信,终身不返,非精鉴确识之人不可学也。故为此道者,必具过人之资,通人之识;又能屏去俗事,专心数年,更得师之传授,方能与古圣人之心,潜通默契。若今之学医者,与前数端,事事相反。以通儒毕世不能工之事,乃以无文理之人,欲顷刻而能之。宜道之所以日丧,而枉死者遍天下也。”

还有将医书放自己家的,中唐时期的药王孙思邈就是到晚年才看到东汉时张仲景写的《伤寒论》,间隔了五、六百多年,知识的传播不易。

还有清黄元御的《四圣心源.序》里所写,不死于病而死于医:“夫医虽艺事,而拯疾痛,系生死,非芝菌星鸟之术,可以诡诞其辞也。阴阳有纪,五行有序,脉络有度,非博辩横议所能推移其则也。一病之作,古今如一,非风俗政令有时代之异也。一药之入,顺逆俄顷,非百年必世可虚遁其说也。然而宋元以来,数百年间,人异其说,家自为法,按之往籍,则判若水火,综其会通,则背若秦越。夫岂民有异疾,药有异治哉?或俗学废古,恶旧喜新,务为变动,以结名誉,凡在学者,莫不皆然,而医其一也。故脉诀出而诊要亡,本草盛而物性异,长沙之书乱而伤寒莫治,刘朱之说行而杂病不起,天下之民,不死于病而死于医,以生人之道,为杀人之具,岂不哀哉!”

中医的经典著作里,序言里几乎都有骂不明医术的庸医害人,说明了医生害人自古就有,而且很严重。

再说现代中医行业中的怪象的文章,比如说国医干祖望先生的《还中医本来面目》:“上当之人和蔑视中医者,都因没有看到中医本来的面目。李鬼若不是在“前面有五十来株大树丛杂,时值新秋,叶儿正红”(引《水浒传》43回原文)之地碰到了李逵,他就永远是黑旋风。”说的就是很多假中医头顶着中医的名,干着“李鬼”的事,而这很多人还没有遇上“李逵”,或者难识这种李鬼。

一篇中医研究生的文:近段时间来,我一直浸泡在所谓的中医临床研究生的培养中,对其有一些了解和思考,发现这它并不是想象中的样子。如今的规范化培训,使我们大多数中医人中不中、西不西,虽号称自己是中医界首府学子,但真正热爱并深入学习中医的人并没有几个。有这样的现象的主体不单是学生,通过临床转科,我发现现今临床上真正带教的“中医老师”更是凤毛麟角。大多数老师都说自己中西医结合,但在我看来,所谓的中西医结合不过是“忽悠”病人的说辞而已。当一堆检查做完,西药治疗无效时,才考虑加上中药。而所谓的开中药,也不过是随心所欲,想怎么开就怎么开的一个流程。有时甚至没有去摸病人的脉、看病人的舌象,方药就开出来了,而所开的药方也不过是胡乱堆砌的一堆药而已,这样的“药方”不但对病人的病情没有效果,二十几味药甚至更多的药让患者喝下,败其脾胃更是可想而知。每当看到这样的现象,我总是痛心疾首,可无奈自己并改变不了现状。

上面是体制内的中医,那么体制外的呢,就用孙思藐《大医精诚》的话来概括吧:“夫为医之法,不得多语调笑,谈谑喧哗,道说是非,议论人物,炫耀声名,訾毁诸医,自矜己德,偶然治差一病,则昂头戴面,而有自许之貌,谓天下无双,此医人之膏肓也。”

所以中医很好,中医业很无奈,了解中医业,客观地看待中医业而不是迷信,该如何做,该如何分辩。中医的好是理论上的好,中医业的不好是人的不好,二者必须明确其中的关系。前者是客观整体的科学性,后者是人的思维与心的欲望所影响,因此必须“存天理,去人欲。”有客观整体的因,产生中医的科学,人的欲望与思维的混乱产生中医业的艰难的果。因此才要明确有心的思维与心的学说。

中医如何改变中医的现状,且看《中医现状应求于思维方式的改变》。


历史解密
火烧赤壁是谁的计谋?火烧赤壁的主人公究竟是谁?

火烧赤壁是谁的计谋?火烧赤壁的主

如果你是看的是《三国演义》那你一定会认为火烧赤壁是诸葛亮的计谋,而整个赤壁之战的主人公也是诸葛亮,不过事 ...

历史趣闻
古代的镖师,走镖的时候为什么不洗脸?

古代的镖师,走镖的时候为什么不洗

镖局这种机构,经常在很多电视剧当中出现,甚至还有以镖局的生存兴亡为主要线索的影视作品,对我们了解古代的镖局 ...

@ 2015-2025 www.youbianjiang.com 游边疆
本站资料部分为网友互联网收集分享,不代表本站观点和立场。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runsly@qq.com处理。粤ICP备1808850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