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

明成祖修了部创造吉尼斯纪录的书,排起来7公里,至今下落不明

萨苏

明成祖朱棣是个好大喜功的皇帝, 修了美轮美奂的紫禁城, 派了郑和下西洋, 无论干什幺都要玩出吉尼斯的规模来, 修书也一样。

此时的大明国力强盛, 这位皇帝登基后决心修一套世界第一的大书, 而他的朝臣中也颇有解缙这样文学出色的俊才, 于是, 《永乐大典》就这样诞生了。

明成祖朱棣

这部书总计一万一千多册, 收存了七八千部秦代以后珍贵图书的精华(这些图书今天已经大部份散佚), 达3.7亿字, 全部採用欧体手书抄写而成, 按韵排列, 佐以大量插图, 问世时便被视为珍宝。 这部书没有印刷出版, 只是永乐年间製作了一套正本, 嘉靖年间抄写了一套副本。 可惜的是, 今天这部书仅仅存世四百多册(其中大陆存244册), 不及全书的5%。

《永乐大典》之所以存世如此之少, 一个重要原因是1900年庚子事变的时候翰林院被烧, 这里面残存的《永乐大典》被毁甚多。

这件事是谁干的也算历史之谜, 因为传统的说法是八国联军所为, 但翰林院被烧远在八国联军进北京之前两个月, 虽然时间对不上, 但出于教育大家外国人总是干坏事的目的, 硬说是他们烧的也无不可。

倒是有某个糊涂虫记载因为翰林院靠近外国使馆, 义和团点燃了翰林院试图延烧过去, 可惜没能成功。 这多半是胡说八道, 不管你信不信我是不信的。

被焚毁的翰林院, 可见残存大殿“敬一亭”的匾额——据说乾隆年间纪晓岚便是在这里找到了一大批《永乐大典》副本的存书, 但庚子的战斗中, 这里也成为部分《永乐大典》的葬身之地。

不管是谁干的, 恐怕这也不是《永乐大典》散佚的主要原因, 因为1894年的时候, 这部书就已经只剩八百多册, 不足10%了。

那幺, 其他的《永乐大典》到哪儿去了呢?由于目前所存, 清代以降文献记载中谈到的《永乐大典》都是嘉靖抄本, 也就是副本中的, 对《永乐大典》副本的去向, 监守自盗, 战争火灾, 多少能说清一部分。 然而, 对于其正本的去向, 至今没有一个权威的说法。

一万多册的正本《永乐大典》, 连一页也没有留下来, 实在是一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

很多年来, 人们一直在寻找这部大典正本的去向, 甚至将其视为一个“世界之谜”。 在《青年探秘者》节目的製作过程中, 我也曾与陈馆长讨论过这一问题, 只是当时并不尽兴。

其实, 一万余册《永乐大典》正本一页都没有留下来, 本身就暗藏着两个可以推理出的结论:

第一, 这套正本是在某一个事件中失蹤的;

第二, 《永乐大典》正本的失蹤, 应该是在比较早的时候, 确切地说, 是明朝灭亡之前。

第一个结论很简单, 因为如果是经过多次劫难造成该书破坏殆尽, 这个过程中很难不发生散佚, 而对累次劫难没有记载也很奇怪。 根据文物流失的规律, 《永乐大典》应该是在某一个事件中被“一锅端”了;

第二个结论嘛, 在于“一锅端”必须发生在最初的散佚之前(或散佚尚未成规模之时), 否则散出的文献应该不会同时失蹤, 多多少少会出现在后人的记载中。

中国古代文人藏书成癖, 《永乐大典》这样的书中至尊, 收藏一页也是极有吸引力的。 因此, 如果到了明朝灭亡, 宫中无主的时候, 在王朝更迭间《永乐大典》中的一部分流入私人手中, 几乎是必然的。 这就是我认为它在明末前便应该消失的原因。

即便如有些文人说大典被李自成的军队垫了马廄, 也应有残章断简留存下来。 这一点, 也可通过明末之后便无任何见过《永乐大典》正本的情况佐证。

我曾想把这个时间再朝前推一些, 推到明王朝衰落之前, 因为万曆之后便无《永乐大典》正本的记载了。 但考虑到《永乐大典》的性质, 又觉得这一点并不能说明什幺。

《永乐大典》并不是一部可以真正当书来读的书, 而是一套工具书, 类似于百科大事典。 中国古代对书籍的态度认真而有些过头, 这样的书一般人是没资格看的, 只有皇帝治学的时候才会有机会来查。

但皇帝有几个学习欲望如此浓厚的?

弘治皇帝看过, 因为他要从里面找药方;

嘉靖皇帝看过, 因为他喜欢炼丹, 也要查资料;

其他的皇帝, 都没有这幺大的兴趣——这并不是说明朝的皇帝不学无术, 而是有什幺一般性的问题,朝臣中的硕儒博学之士都能解答了,用不着查《永乐大典》的。

于是,在嘉靖死后,《永乐大典》便基本成为被遗忘的宝书了——确切地说,它被遗忘之前,大约因为年代还不久远,也还不会像后来那样被书贼们惦记着,而锁在深宫,盗贼们连接触的机会都没有。从嘉靖到崇祯期间,它被盗的可能性也并不大,很可能是被束之高阁了。

事实证明这一分析应该是站得住脚的,因为顾炎武这样的大家都说《永乐大典》万曆年间已经被大火烧毁了,但清代又从宫廷藏书中将其发现(副本),说明其正本也有可能一样存世而不为外人所知。

同时,又可以推测崇祯自杀到李自成逃离北京之间的42天里,《永乐大典》正本的状况应仍无变化。这是因为崇祯死亡后李自成即刻进宫,此后紫禁城在大顺军管理下,京城的爱书士大夫们没有能力入宫偷书(也不知其所在),而且要忙着应付刘宗敏的拷掠,还顾不上《永乐大典》,农民军中没有几个读书的,对金子银子的关心,也肯定在书之上。如果《永乐大典》正本此时还在,估计也不会丢,如果已经不在了——已经不在了那还说什幺?

关于《永乐大典》正本去处,有这样几个说法——

嘉靖皇帝将其殉葬了

在清嘉庆年间毁于故宫乾清宫火灾

被李自成焚毁

藏在皇史宬夹壁中

……

嘉庆年间焚毁的可能性基本不存在。一来正本自明末便不再有记载了,二来乾隆整理宫中藏书,录入《天禄琳琅书目》,其中并无《永乐大典》正本,可推断出那时正本已经不在宫中,不可能在乾隆儿子在位期间再被烧掉。

存于皇史宬的可能性也不大,皇室宬虽然是永乐年间所建,但故宫修缮档案记载其明清两代多次进行过大修,很难想像存在大修中仍不能发现的夹墙空间。

皇史宬,明清两代的皇家档案馆

说起来,李自成将其焚毁的可能性是最大的。可以推测李自成不是有意去焚烧《永乐大典》的,而是在他撤离北京城的时候下令焚烧故宫。破坏比建设容易多了,李自成军在钟祥明显陵等地干过同样的事情,放火是很有经验的。

所以这次焚宫破坏严重,清代经顺治康熙两朝才把故宫修缮完毕,基本还其旧貌(只是审美观从明朝的端严优雅变成了清朝的大红大黄,花里胡哨)。《永乐大典》所在宫室被焚,作为易燃物,大典随之全部被毁。

这就要涉及到《永乐大典》当时可能存放的地点了。《永乐大典》的副本存于皇史宬,并得以倖免,得益于皇史宬独特的“石室”结构——这房子基本没有木结构,根本点不着。

李自成军放火的目的是烧毁宫室,不是烧书,而且战败中十分仓促,点不着也就算了。实际上故宫里面有不少宫室,比如中和殿、保和殿、武英殿等李自成军都没有来得及烧掉。

但是《永乐大典》的正本,从逻辑上说很难逃脱这一劫。按照宫中藏书管理惯例,《永乐大典》正本和副本不应藏于一处,这个科学的原则可能给正本带来了灭顶之灾。副本藏在皇家档案馆皇史宬,正本最可能藏的地方,便是皇家藏书楼文渊阁。

今天故宫的文渊阁,是清代重建的,明代的文渊阁仿南京故宫同名藏书楼而建,已经蕩然无存了

前些年,曾有专业人员对故宫内部建筑进行清查,对故宫内各建筑的年代进行了考证,文华殿周围没有一处明代建筑倖存下来,应该是李自成焚宫的重灾区。直到康熙年间,文华殿才被重新建成。明代文渊阁在文华殿后方,同时遭到焚毁,此时宫中已经群龙无首,李自成军深得首都人民拥戴……

历史学家要这幺说大家也得信,但看大顺军在北京的所作所为,当时北京人大概不会太乐于亲近闯王的部队。所以他放火之后,敢于救火的人估计不会太多,就有些地痞无赖进宫乘机捞一把,也不会看上藏书楼的。作为皇家藏书,《永乐大典》正本基本不见天日,这一回,很可能真的被一网打尽了。

说来令人慨歎,但文明是可能出现倒退的——如果人们接受有时野蛮比文明更有力量的话。

唯一可能给我们带来希望的,便是嘉靖皇帝可能把《永乐大典》随葬永陵了。那样将来我们还有机会发现它。

按说,这不符合明朝的葬制,目前所知那个时代也只有鲁荒王随葬过图书,而且不多。所以,这种可能性是不大的。然而,嘉靖是个古怪的皇帝,一辈子总是出人意料,他去世前未必不会再来一把类似行为艺术的举动。

如果真是这样,那嘉靖皇帝闹不好会成为文化界的千古功臣呢。

诚心地希望,这位皇上在最后一刻还发了一次疯吧。

* 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採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而是有什幺一般性的问题,朝臣中的硕儒博学之士都能解答了,用不着查《永乐大典》的。

于是,在嘉靖死后,《永乐大典》便基本成为被遗忘的宝书了——确切地说,它被遗忘之前,大约因为年代还不久远,也还不会像后来那样被书贼们惦记着,而锁在深宫,盗贼们连接触的机会都没有。从嘉靖到崇祯期间,它被盗的可能性也并不大,很可能是被束之高阁了。

事实证明这一分析应该是站得住脚的,因为顾炎武这样的大家都说《永乐大典》万曆年间已经被大火烧毁了,但清代又从宫廷藏书中将其发现(副本),说明其正本也有可能一样存世而不为外人所知。

同时,又可以推测崇祯自杀到李自成逃离北京之间的42天里,《永乐大典》正本的状况应仍无变化。这是因为崇祯死亡后李自成即刻进宫,此后紫禁城在大顺军管理下,京城的爱书士大夫们没有能力入宫偷书(也不知其所在),而且要忙着应付刘宗敏的拷掠,还顾不上《永乐大典》,农民军中没有几个读书的,对金子银子的关心,也肯定在书之上。如果《永乐大典》正本此时还在,估计也不会丢,如果已经不在了——已经不在了那还说什幺?

关于《永乐大典》正本去处,有这样几个说法——

嘉靖皇帝将其殉葬了

在清嘉庆年间毁于故宫乾清宫火灾

被李自成焚毁

藏在皇史宬夹壁中

……

嘉庆年间焚毁的可能性基本不存在。一来正本自明末便不再有记载了,二来乾隆整理宫中藏书,录入《天禄琳琅书目》,其中并无《永乐大典》正本,可推断出那时正本已经不在宫中,不可能在乾隆儿子在位期间再被烧掉。

存于皇史宬的可能性也不大,皇室宬虽然是永乐年间所建,但故宫修缮档案记载其明清两代多次进行过大修,很难想像存在大修中仍不能发现的夹墙空间。

皇史宬,明清两代的皇家档案馆

说起来,李自成将其焚毁的可能性是最大的。可以推测李自成不是有意去焚烧《永乐大典》的,而是在他撤离北京城的时候下令焚烧故宫。破坏比建设容易多了,李自成军在钟祥明显陵等地干过同样的事情,放火是很有经验的。

所以这次焚宫破坏严重,清代经顺治康熙两朝才把故宫修缮完毕,基本还其旧貌(只是审美观从明朝的端严优雅变成了清朝的大红大黄,花里胡哨)。《永乐大典》所在宫室被焚,作为易燃物,大典随之全部被毁。

这就要涉及到《永乐大典》当时可能存放的地点了。《永乐大典》的副本存于皇史宬,并得以倖免,得益于皇史宬独特的“石室”结构——这房子基本没有木结构,根本点不着。

李自成军放火的目的是烧毁宫室,不是烧书,而且战败中十分仓促,点不着也就算了。实际上故宫里面有不少宫室,比如中和殿、保和殿、武英殿等李自成军都没有来得及烧掉。

但是《永乐大典》的正本,从逻辑上说很难逃脱这一劫。按照宫中藏书管理惯例,《永乐大典》正本和副本不应藏于一处,这个科学的原则可能给正本带来了灭顶之灾。副本藏在皇家档案馆皇史宬,正本最可能藏的地方,便是皇家藏书楼文渊阁。

今天故宫的文渊阁,是清代重建的,明代的文渊阁仿南京故宫同名藏书楼而建,已经蕩然无存了

前些年,曾有专业人员对故宫内部建筑进行清查,对故宫内各建筑的年代进行了考证,文华殿周围没有一处明代建筑倖存下来,应该是李自成焚宫的重灾区。直到康熙年间,文华殿才被重新建成。明代文渊阁在文华殿后方,同时遭到焚毁,此时宫中已经群龙无首,李自成军深得首都人民拥戴……

历史学家要这幺说大家也得信,但看大顺军在北京的所作所为,当时北京人大概不会太乐于亲近闯王的部队。所以他放火之后,敢于救火的人估计不会太多,就有些地痞无赖进宫乘机捞一把,也不会看上藏书楼的。作为皇家藏书,《永乐大典》正本基本不见天日,这一回,很可能真的被一网打尽了。

说来令人慨歎,但文明是可能出现倒退的——如果人们接受有时野蛮比文明更有力量的话。

唯一可能给我们带来希望的,便是嘉靖皇帝可能把《永乐大典》随葬永陵了。那样将来我们还有机会发现它。

按说,这不符合明朝的葬制,目前所知那个时代也只有鲁荒王随葬过图书,而且不多。所以,这种可能性是不大的。然而,嘉靖是个古怪的皇帝,一辈子总是出人意料,他去世前未必不会再来一把类似行为艺术的举动。

如果真是这样,那嘉靖皇帝闹不好会成为文化界的千古功臣呢。

诚心地希望,这位皇上在最后一刻还发了一次疯吧。

* 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採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相关阅读
历史解密
火烧赤壁是谁的计谋?火烧赤壁的主人公究竟是谁?

火烧赤壁是谁的计谋?火烧赤壁的主

如果你是看的是《三国演义》那你一定会认为火烧赤壁是诸葛亮的计谋,而整个赤壁之战的主人公也是诸葛亮,不过事 ...

历史趣闻
古代的镖师,走镖的时候为什么不洗脸?

古代的镖师,走镖的时候为什么不洗

镖局这种机构,经常在很多电视剧当中出现,甚至还有以镖局的生存兴亡为主要线索的影视作品,对我们了解古代的镖局 ...

@ 2015-2025 www.youbianjiang.com 游边疆
本站资料部分为网友互联网收集分享,不代表本站观点和立场。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runsly@qq.com处理。粤ICP备1808850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