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生日期
- 1574年
- 逝世日期
- 1648年
- 职 业
- 将军、军事家
- 主要成就
- 参与平定播州杨应龙之乱及奢崇明叛乱
- 追 谥
- 忠贞侯
- 丈 夫
- 马千乘(汉伏波将军马援后裔)
秦良玉人物生平
编辑秦良玉早期经历
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杨应龙军趁李化龙大军在营中大摆筵席发动袭击,秦良玉与丈夫当先将其击败,而后乘胜追击,接连攻破金筑关等七个营寨。而后又协助酉阳各路官军攻取桑木关,大破杨应龙军,秦良玉为南川路战功第一,但杨应龙兵败身死之后,秦良玉却不自报军功。
[4]
秦良玉剿平叛乱
天启元年(1621年),后金包围重镇沈阳,秦邦屏、秦民屏随总兵童仲揆渡浑河与清军血战,秦邦屏战死沙场,秦民屏突围而出。秦良玉于是亲率三千前往直抵榆关(今河北山海关),所经过的地方秋毫无犯。明熹宗下诏给秦良玉加二品官员服饰,并封秦良玉为诰命夫人,封秦良玉儿子马祥麟为指挥使。秦良玉上言秦邦屏的死状,请求从优抚恤,兵部尚书张鹤鸣进言浑河血战斩获敌人首级数千,实际上是石柱、酉阳两地土司的功劳,建议朱由校厚待秦良玉家的家人。朱由校于是下令赠秦邦屏都督佥事,子孙世袭,并且与陈策等人一同立祠祭祀,秦民屏官进都司佥书。
[7]
同年九月,兵部让秦良玉再回乡征兵二千,秦良玉与秦民屏回乡后,恰逢永宁(今四川叙永县西南) 宣抚使奢崇明在重庆造反,其部将樊龙派遣使者带着金银和丝绸,前来想与秦良玉结盟。秦良玉将使者斩杀,立即发兵率领秦民屏及秦邦屏的儿子秦翼明、秦拱明逆流西上,渡过重庆城,乘敌不备,直达重庆南坪关,断贼归路。秦良玉设伏兵袭击两河,将敌人的船只烧毁。而后秦良玉分兵守忠州,派快马带檄文至夔州,要求当地驻军赶紧防守瞿塘峡上下游地段,击退入侵的贼兵。
[8]
秦良玉上表秦民屏的战功,朝廷升秦民屏为参将,秦翼明、秦拱明为守备。
[9]
天启二年(1622年),奢崇明包围成都,四川巡抚朱燮元传令秦良玉前去征讨。当时各地的土司都贪图贼寇的贿赂,按兵不动,只有秦良玉击鼓西征。秦良玉率军攻取新都,长驱直奔成都,将奢崇明击败,解了成都之围。奢崇明败走后,秦良玉率领秦民屏等攻克二郎关、佛图关,收复重庆。朝廷于是授命秦良玉为都督佥事、充都督同知总兵,并加封为夫人,授马祥麟为宣慰使,秦民屏为副总兵,秦翼明、秦拱明为参将。授官后,秦良玉又收复红崖墩、观音寺、青山墩等贼军重要据点,奢崇明兵败自杀,秦良玉彻底平定奢崇明四川之乱。朝廷因功多次赏赐秦良玉金币。
[10]
天启三年(1623年),秦良玉上书说:“我带着秦翼明、秦拱明裹粮出战,先后取得了像红崖墩三战那样的胜利。可是那些离间我们君臣的大将们,他们没见过贼兵的面,却在那里整天挥着胳膊吹嘘,等到和贼兵对垒时,就闻风而逃。那些自己被贼兵打败了的人就担心别人战胜贼兵;自己被贼兵吓住了的人就怕别人胆子比贼兵大。像总兵李维新,他在渡河一战中失败回营,反而拒我于门外,不容我进城相见。以一个六尺身躯的大男子忌妒一个巾帼妇人,他如果夜静时想一想就应当羞死。”,皇帝朱由校于是下诏文武大臣必须以礼招待秦良玉,不得有任何猜忌。
[11]
天启四年(1624年),秦民屏随巡抚王三善率军在陆广作战失败,王三善率先逃走。秦民屏在大方大破贼兵,屡战屡胜。退兵时,遭到贼兵袭击,奋战而死,秦民屏两个儿子秦佐明、秦祚明突围而出但也重伤。秦良玉上书请求抚恤,朝廷于是追赠秦民屏为都督同知,并立祠祭祀,两个儿子封参将,秦翼明、秦拱明官至副总兵。
[12]
秦良玉进京勤王
崇祯三年(1630年),清军大举进攻,永平四城失守,皇太极进围京都。秦良玉率秦翼明奉诏勤王,并拿出家中的资产充作军饷。皇帝朱由检特意下诏表扬,并于平台召见秦良玉,赏赐秦良玉钱币牲畜酒水等,并赋诗四首表彰秦良玉的功劳。皇太极退兵后,秦良玉率兵回乡,而秦翼明就在京畿附近驻扎。
[13]
崇祯四年(1631年),孙承宗修筑大凌河城,秦翼明领一万人进行保护,修成后率兵回。
[14]
崇祯七年(1634年),流贼打下河南,朝廷任命秦翼明为总兵官,让他率领军队前去讨伐。次年,总兵邓王己死后,因为他的部下都是四川人,朝廷就下令让秦翼明率领他们,在青崖河、吴家堰、袁家坪连连打败贼兵,扼住了贼兵通往郧西的道路。但秦翼明的性情慌张、胆子不大,部下的将领连连失败,他却不如实向上汇报,因此被免去了都督军衔,贬官二级,继续剿贼,后来他跟从卢象升在谷城追逐贼兵。贼兵逃往均州,秦翼明在清石铺打败了他们。贼兵进入了山地自卫,秦翼明又打败了他们。接着又在界山、三道河、花园沟连连破贼,捉住黑煞神、飞山虎两位贼军将领。贼兵出没在郧阳、襄阳一带,巡抚郧阳的苗胙土派遣使者去招降贼寇时,秦翼明赞成此事,结果上当受骗了,贼兵最终没有投降。秦翼明、苗胙土都受到弹劾。后来贼兵进犯襄阳,翼明连续作战获取战果,屯兵庙滩,用来扼守汉江的浅水处。只是罗汝才、刘国能却从深水处渡了过去,接着就在蕲春、黄冈一带大肆骚扰。崇祯皇帝于是罢了苗胙土的官,并严厉批评了秦翼明,不久秦翼明又被弹劾,解除了官职。
秦良玉逆战反王
崇祯七年(1634年),张献忠攻陷川东重镇夔州(今重庆奉节),秦良玉率军赶到,张献忠不战而走。秦良玉率军追击,与正好回川的儿子马祥麟前后夹击,打败张献忠,使之退走湖广。而后张献忠受朝廷招安。
[15]
崇祯十三年(1640年),张献忠联合罗汝才再次造反,罗汝才率兵攻打夔州。秦良玉率军前往,罗汝才不战而走,秦良玉追至马家寨,大破罗汝才,斩首六百级,秦良玉又率军追击,先后在留马垭、谭家坪北山、仙寺岭大破敌兵,将其首领东山虎斩杀,活捉副塌天,惠登相、王光恩投降,并夺取了罗汝才的帅旗,罗汝才军逐渐走向衰落。
[16]
同年,杨嗣昌自请为督师入川剿贼。杨嗣昌主张驱贼入川的战略,调离四川精锐入楚,四川巡抚邵捷春领二万老弱残兵守重庆,所倚重的将领只有张令和秦良玉,但邵捷春不争山夺险,消极防守,让秦良玉在重庆附近三四十里处设防,派遣张令守黄泥洼。秦良玉乃向已经辞官的绵州(今四川绵阳)知州陆逊之感叹,深刻指出这种布防的弊端,以与邵捷春一同战死为耻。
[17]
不久,邵捷春移营至大昌,监军万元吉也屯兵巫山,与秦良玉相互呼应。
十月,张献忠先后在观音岩、三黄岭大破官军,随后从上马渡过长江进军,秦良玉与张令急率军于竹箘坪阻击,挫败了贼军的前锋。但不久张令战死,秦良玉前去援救没有成功,辗转作战又失败了,部下的三万人几乎全部战死。秦良玉于是单独求见邵捷春,建议调用自己二万溪峒的士兵用来击破贼军,自己愿出一半粮饷,其余一半需要官府支持。但邵捷春与杨嗣昌不合,且仓库中没有现成的粮食,所以拒绝了。
[18]
秦良玉就只好叹息而归。当时摇天动、黄龙等十三家贼兵在四川横行。有一个叫秦缵勋的人,是秦良玉的族人,给贼兵当了耳目,被捉拿后杀死狱卒逃跑了。良玉抓获了他,把他交给了官府,他的手下也没有一个逃脱。
秦良玉遗憾终老
崇祯十六年(1643年),张献忠攻陷武昌,处死楚王朱华奎,率兵再次进犯四川,秦良玉上呈全四川形势给巡抚陈士奇,建议派兵守十三个关隘,但陈士奇不用,秦良玉又找巡按刘之勃,刘之勃同意秦良玉的计策,但是却无兵可派。
[19]
崇祯十七年(1644年),张献忠领大军长驱直入,再次进犯夔州,秦良玉率军前往救援,但寡不敌众,被击溃。张献忠攻下成都后,秦良玉对部下说:“我兄弟二人都战死沙场,我一个妇人,受国恩二十年。到现在这种地步,也敢与贼势不两立!”于是秦良玉分兵守卫石砫境,张献忠到处招降四川土司,却不敢来石砫。
[20]
隆武二年(清顺治三年,1646 年),远在福建的隆武帝朱聿键派使节专程赴石柱,加封秦良玉太保兼太子太保衔,封忠贞侯(钱海岳《南明史》为忠州侯)。同时近在西南的永历帝朱由榔加封秦良玉太子太傅,任以四川招讨使,仍以镇东将军督兵平定川中诸贼。
永历二年,明朝宗室朱荣藩称监国于忠州,派使者征粮于秦良玉,秦良玉不应,朱荣藩遣军攻之,秦良玉求救于李占春,朱荣藩才退走。五月二十日(清顺治五年,1648年7月10日)寿终而死,享年 75 岁。
[21]
秦良玉历史评价
编辑张廷玉:马世龙等值边陲多事,奋其勇略,著绩戎行,或捐躯力战,身膏原野,可谓无忝爪牙之任矣。夫摧锋陷敌,宿将犹难,而秦良玉一土舍妇人,提兵裹粮,崎岖转斗,其急公赴义有足多者。彼仗钺临戎,缩朒观望者,视此能无愧乎!
[22]
钱海岳:良玉以巾帼效命疆场,古所未有也,迹其忠忱武略,足愧须眉已。
康有为:“以敬姜之德、班昭之学、秦良玉之勇毅、辛宪英之清识、李易安之词章、宋若宪之经术,列于须眉男子中,亦属凤毛鳞角。”
[23]
蔡东藩:“独如良玉者实难多得,特笔加褒,为女界吐气,即为男子示愧,有心人下笔,固自不苟也。”
[24]
秦良玉进京勤王时,崇祯帝曾作诗四首表彰秦良玉,秦良玉去世以后,后世很多人都对秦良玉大加赞赏。清代词人钱枚作《金缕曲》赞颂秦良玉,
[25]
清末志士秋瑾也作诗歌颂秦良玉。
[26]
此外又有秦怀渊、董说、蒋士铨等大量文人作诗歌颂秦良玉,不一一列举。到了近现代,作家冰心,郭沫若以及冯玉祥等也都用自己的方式纪念秦良玉。
秦良玉纪念诗词
编辑崇祯帝御制诗四首
其一
学就西川八阵图,鸳鸯袖里握兵符。
由来巾帼甘心受,何必将军是丈夫。
其二
由来巾帼甘心受,何必将军是丈夫。
其二
蜀锦征袍自翦成,桃花马上请长缨。
世间多少奇男子,谁肯沙场万里行!
其三
世间多少奇男子,谁肯沙场万里行!
其三
露宿风餐誓不辞,饮将鲜血代胭脂。
凯歌马上清平曲,不是昭君出塞时。
其四
凯歌马上清平曲,不是昭君出塞时。
其四
凭将箕帚扫匈奴,一派欢声动地呼。
试看他年麟阁上,丹青先画美人图。
试看他年麟阁上,丹青先画美人图。
明季西川祸,自秦中飞来天狗,毒流兵火。石柱天生奇女子,贼胆闻风先堕,早料理夔巫平妥。应念军门无将略,念家山只怕荆襄破。妄男耳,妾之可。
蛮中遗像谁传播?想沙场弓刀列队,指挥高座。一领锦袍殷战血,衬得云鬟婀娜。更飞马桃花一朵,展卷英姿添飒爽,论题名愧杀宁南左。军国恨,尚眉锁。
秦良玉轶事典故
编辑崇祯十七年,张献忠攻陷四川,于成都称帝后派人招降四川各土司,秦良玉军事力量弱小,有建议投降的,有建议转移的,但秦良玉不肯投降反王张献忠,作《固守石砫檄文》,誓与石砫共存亡。于是秦良玉分兵守卫各处险要,张献忠之前与秦良玉多次交战被击败,虽然现在势力庞大,却不敢靠近秦良玉守卫的石砫。
[27]
秦良玉人物成就
编辑明朝末年,清军的入侵和农民的暴动使得社会形式动荡不安。督师孙承宗因受到朝中大臣的弹劾,被迫精兵简将,
[28]
而用于防备清军入侵所修筑的关锦防线也被新上任的督师高第破坏。孙承宗用解了京都之围后被再次启用,于是到辽东准备修复大凌河,
[29]
边关重地可能随时会遭到清军的袭击,但因为之前精兵简将,兵力的调配明显出现了不足的状况,秦良玉于是领石砫兵共计一万一千八百一十八人去驻守大凌河,保证大凌河的修复如期竣工。
[30]
对辽东抵御清军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四川土司奢崇明及农民义军领袖张献忠先后在四川境内作乱,明朝官军在与乱军交战过程中大都怯懦不前,甚至有贪图敌人贿赂原地逗留的,秦良玉率领“白杆兵”一马当先,不但取得了胜利,
[31]
也对官军起到了鼓舞的作用,让各路官军相互配合,最终将奢崇明击败。
[32]
张献忠虽然是农民义军领袖,但也在四川做了许多坏事,四川百姓因为奢崇明、张献忠等人叛乱屡遭磨难。秦良玉是石砫土司,将自己境内治理的井井有条,逃难百姓多去石砫等得以安居乐业。
[33-34]
秦良玉家族成员
编辑丈夫:马千乘(1573~1613),字君锡,石砫宣抚使,后遭太监陷害下狱而死。
兄长:秦邦屏,官授都司佥书,泰昌元年(1621)浑河战役中战死。
兄长:秦邦翰,泰昌元年(1621)浑河战役中战死。
弟弟:秦民屏,官授副总兵,天启四年(1624)平定“奢安之乱”中战死。
儿媳:张凤仪,崇祯六年(1633)战死于河南侯家庄。
侄子:秦翼明,秦邦屏子,官至总兵,封威远伯,顺治十六年(1659)与马万年一起降清
侄子:秦拱明,秦邦屏子,官至总兵,在平定沙普之乱中战死。
侄子:秦佐明、秦祚明,秦民屏子,官至参将。
孙:马万年、马万春
秦良玉祠墓纪念
编辑秦良玉墓葬
据传秦良玉死后发丧48处,事后埋葬的人又中毒而死。现存秦良玉墓有三处:1,秦良玉墓,位于石柱县城东7公里的回龙山上。建于清顺治年间,总面积为320亩。内有秦良玉墓,秦良玉衣冠冢、良玉子马祥麟墓、良玉兄邦屏、弟民屏及良玉后裔马光仁、马祐昭,麾下将官马德间等墓20座。良玉衣冠冢前,有石俑、石马、石羊、石狮等石雕分列两旁,气势庄严;2,秦良玉东墓,墓碑上刻有“秦良玉之墓”五个大字,旁边则刻有:“明上柱国光禄大夫镇守四川等处地方提督汉土官兵总兵官挂镇东将军印中军都督府左都督太子太保忠贞侯”铭文;3,秦良玉西墓,主碑上刻有:“马母秦氏贞素之墓”。两旁则分别刻:“明万历二年甲戍岁吉诞”;“卒于清顺治五年戍子岁”;“孝男 马祥麟立”等铭文。
[35]
秦良玉祠堂
秦良玉祠又称太保祠,始建于清朝乾隆壬午年(公历1762年),嘉庆19年(1815年)进行修葺。解放后改为村小学校,文化大革命惨遭破坏,但窗花、浮雕、字碑依稀可见,远看秦家祠堂风光尤存。现已列为重庆市一级保护建筑。
秦良玉戏曲形象
编辑京剧剧目里秦良玉的形象被过度刻画,为表现秦良玉的烈性,竟有“斩御袍”之举,与历史上对明王朝忠心耿耿的秦良玉形象相违。戏曲里秦良玉故事大多出自《芝龛记》、《蜀锦袍》等,戏曲演员尚小云(男)、叶盛兰(男)、孙明珠(女)先后饰演过秦良玉。
词条图册
更多图册
- 参考资料
-
- 1. 石柱秦良玉陵园简介 .重庆市监察委员会[引用日期2019-07-27]
- 2. 《明史·秦良玉传》:良玉为人饶胆智,善骑射,兼通词翰,仪度娴雅。而驭下严峻,每行军发令,戎伍肃然。所部号白杆兵,为远近所惮。
- 3. 《明史·秦良玉传》:秦良玉,忠州人,嫁石砫宣抚使马千乘。万历二十七年,千乘以三千人从征播州,良玉别统精卒五百裹粮自随,与副将周国柱扼贼邓坎。
- 4. 《明史·秦良玉传》:明年正月二日,贼乘官军宴,夜袭。良玉夫妇首击败之,追入贼境,连破金筑等七寨。已,偕酉阳诸军直取桑木关,大败贼众,为南川路战功第一。贼平,良玉不言功。
- 5. 《明史·秦良玉传》:其后,千乘为部民所讼,瘐死云阳狱,良玉代领其职。
- 6. 《明史·秦良玉传》:泰昌时,征其兵援辽。良玉遣兄邦屏、弟民屏先以数千人往。朝命赐良玉三品服,授邦屏都司佥书,民屏守备。
- 7. 《明史·秦良玉传》:天启元年,邦屏渡浑河战死,民屏突围出。良玉自统精卒三千赴之,所过秋毫无犯。诏加二品服,即予封诰。子祥麟授指挥使。良玉陈邦屏死状,请优恤。因言:“臣自征播以来,所建之功,不满谗妒口,贝锦高张,忠诚孰表。”帝优诏报之。兵部尚书张鹤鸣言:“浑河血战,首功数千,实石砫、酉阳二土司功。邦屏既殁,良玉即遣使入都,制冬衣一千五百,分给残卒,而身督精兵三千抵榆关。上急公家难,下复私门仇,气甚壮。宜录邦屏子,进民屏官。”乃赠邦屏都督佥事,锡世廕,与陈策等合祠;民屏进都司佥书。
- 8. 《明史·秦良玉传》:部议再征兵二千。良玉与民屏驰还,抵家甫一日,而奢崇明党樊龙反重庆,赍金帛结援。良玉斩其使,即发兵率民屏及邦屏子翼明、拱明溯流西上,度渝城,奄至重庆南坪关,扼贼归路。伏兵袭两河,焚其舟。分兵守忠州,驰檄夔州,令急防翟塘上下。
- 9. 《明史·秦良玉传》:良玉上其状,擢民屏参将,翼明、拱明守备。
- 10. 《明史·秦良玉传》:已而奢崇明围成都急,巡抚朱燮元檄良玉讨。时诸土司皆贪贼赂,逗遛不进。独良玉鼓行而西,收新都,长驱抵成都,贼遂解围去。良玉乃还军攻二郎关,民屏先登,已,克佛图关,复重庆。良玉初举兵,即以疏闻。命封夫人,锡诰命,至是复授都督佥事,充总兵官。命祥麟为宜慰使,民屏进副总兵,翼明、拱明进参将。良玉益感奋,先后攻克红崖墩、观音寺、青山墩诸大巢,蜀贼底定。复以援贵州功,数赉金币。
- 11. 《明史·秦良玉传》:三年六月,良玉上言:“臣率翼明、拱明提兵裹粮,累奏红崖墩诸捷。乃行间诸将,未睹贼面,攘臂夸张,及乎对垒,闻风先遁。败于贼者,唯恐人之胜;怯于贼者,唯恐人之强。如总兵李维新,渡河一战,败衄归营,反闭门拒臣,不容一见。以六尺躯须眉男子,忌一巾帼妇人,静夜思之,亦当愧死。”帝优诏报之,命文武大吏皆以礼待,不得疑忌。
- 12. 《明史·秦良玉传》:是年,民屏从巡抚王三善抵陆广,兵败先遁。其冬,从战大方,屡捷。明年正月,退师。贼来袭,战死。二子佐明、祚明得脱,皆重伤。良玉请恤,赠都督同知,立祠赐祭,官二子。而是时翼明、拱明皆进官至副总兵。
- 13. 《明史·秦良玉传》:祯三年,永平四城失守。良玉与翼明奉诏勤王,出家财济饷。庄烈帝优诏褒美,召见平台,赐良玉彩币羊酒,赋四诗旌其功。会四城复,乃命良玉归,而翼明驻近畿。
- 14. 《明史·秦良玉传》:明年筑大凌河城。翼明以万人护筑,城成,命撤兵还镇。
- 15. 《明史·秦良玉传》:七年二月,贼陷夔州,围太平,良玉至乃走。
- 16. 《明史·秦良玉传》:十三年扼罗汝才于巫山。汝才犯夔州,良玉师至乃去。已,邀之马家寨,斩首六百,追败之留马垭,斩其魁东山虎。复合他将大败之谭家坪北山,又破之仙寺岭。良玉夺汝才大纛,擒其渠副塌天,贼势渐衰。
- 17. 《明史·秦良玉传》:当是时,督师杨嗣昌尽驱贼入川。川抚邵捷春提弱卒二万守重庆,所倚惟良玉及张令二军。绵州知州陆逊之罢官归,捷春使按营垒。见良玉军整,心异之。良玉为置酒。语逊之曰:“邵公不知兵。吾一妇人,受国恩,谊应死,独恨与邵公同死耳。”逊之问故,良玉曰:“邵公移我自近,去所驻重庆仅三四十里,而遣张令守黄泥洼,殊失地利。贼据归、巫万山巅,俯瞰吾营。铁骑建瓴下,张令必破。令破及我,我败尚能救重庆急乎?且督师以蜀为壑,无愚智知之。邵公不以此时争山夺险,令贼无敢即我,而坐以设防,此败道也。”逊之深然之。已而捷春移营大昌,监军万元吉亦进屯巫山,与相应援。
- 18. 《明史·秦良玉传》:其年十月,张献忠连破官军于观音岩、三黄岭,遂从上马渡过军。良玉偕张令急扼之竹箘坪,挫其锋。会令为贼所殪,良玉趋救不克,转斗复败,所部三万人略尽。乃单骑见捷春请曰:“事急矣,尽发吾溪峒卒,可得二万。我自廪其半,半饩之官,犹足办贼。”捷春见嗣昌与己左,而仓无见粮,谢其计不用。良玉乃叹息归。
- 19. 《明史·秦良玉传》:张献忠尽陷楚地,将复入蜀。良玉图全蜀形势上之巡抚陈士奇,请益兵守十三隘,士奇不能用。复上之巡按刘之勃,之勃许之,而无兵可发。
- 20. 《明史·秦良玉传》:十七年春,献忠遂长驱犯夔州。良玉驰援,众寡不敌,溃。及全蜀尽陷,良玉慷慨语其众曰:“吾兄弟二人皆死王事,吾以一孱妇蒙国恩二十年,今不幸至此,其敢以余年事逆贼哉!”悉召所部约曰:“有从贼者,族无赦!”乃分兵守四境。贼遍招土司,独无敢至石砫者。
- 21. 《明史·秦良玉传》:后献忠死,良玉竟以寿终。
- 22. 明史·列传第一百五十八 .国学网[引用日期2014-08-14]
- 23. 大同书 .殆知阁[引用日期2014-09-02]
- 24. 陈奇瑜得贿纵寇 秦良玉奉诏勤王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2015-07-27]
- 25. 《金缕曲》:明季西川祸,自秦中飞来天狗,毒流兵火。石柱天生奇女子,贼胆闻风先堕,早料埋夔巫平妥。应念军门无将略,念家山只怕荆襄破。妄男耳,妾之可。 蛮中遗像谁传播。想沙场弓刀列队,指挥高座。一领锦袍殷战血,衬得云鬟婀娜。更飞马桃花一朵,展卷英姿添飒爽,论题名愧杀宁南左。军国恨,尚眉锁。
- 26. 《秋瑾诗词》:古今争传女状头,谁说红颜不封侯。马家妇共沈家女,曾有威名振九州。 执掌乾坤女土司,将军才调绝尘姿。花刀帕首桃花马,不愧名称娘子师。 莫重男儿薄女儿,平台诗句赐娥媚。吾骄得此添生色,始信英雄曾有此。
- 27. 《固守石砫檄文》:为传檄布告我父老军士同心御侮事。慨自献贼犯蜀,石砫震恐,有议降者,有议迁者。呜呼!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我高皇帝以布衣提三尺剑,四征不庭,乃定丕基。今皇上神圣英武,独运庙谟,献逆虽狡,指顾成擒。我父老军士,奈何不详查虚实,妄听谣诼,滋长寇贼之威,挫馁军旅之气耶?本使以一弱女子而蒙甲胄者垂三十年,上感朝廷知遇之恩,涓埃未报;下赖将士推戴之力,思其功名。石砫存与存,石砫亡与亡,此本使之志也!抑亦封疆之责也!
- 28. 《明史·孙承宗传》:罢大将世钦、世禄,副将李秉诚、孙谏,汰军万七千余人,省度支六十八万。
- 29. 《明史·孙承宗传》:初,右屯、大凌河二城,承宗已设兵戍守。后高第来代,尽撤之,二城遂被毁。至是,禾嘉巡抚辽东,议复取广宁、义州、右屯三城。承宗言广宁道远,当先据右屯,筑城大凌河,以渐而进。
- 30. 《大凌河城城筑事奏疏》:石柱合兵一万一千八百一十八员名,奉旨听臣调度,用图恢剿。该臣看得关外,自前屯以抵锦州,
- 31. 《明史·秦良玉传》:时诸土司皆贪贼赂,逗遛不进。独良玉鼓行而西,收新都,长驱抵成都,贼遂解围去。
- 32. 《明史·土司传》:石砫土司女官秦良玉遣弟民屏、侄翼明等,发兵四千,倍道兼行,潜渡重庆,营南坪关。良玉自统精兵六千,沿江上趋成都。诸援兵亦渐集。
- 33. 《石柱县志》:秦良玉致力于保境安民,不论泉石逸士,舆台走卒,有一策可师、片言足采者,均虚衷翕受,拱听明诲,乐与周旋,崇以礼貌。更注重生产,屯垦贮粮,修筑万寿寨备战。并修筑司治南宾城河堤,使民安居乐业。
- 34. 《明史·土司传》:四川边境寥廓,历代多设土司以相控制。明末,张献忠屠蜀,石砫、酉阳、松潘、建昌等土司距险御贼,其地独全。
- 35. 秦良玉墓葬之谜 .大渝网[引用日期2014-08-14]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