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知道:李自成的军队的读者,下面游边疆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发生在1644年的山海关战役,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大战役,经此一站李自成农民军形式急转直下,一蹶不振。崛起于东北的满族统治者,自此长驱南下,打下了二百多年的大清江山。在这场关系到大顺政权兴亡的重要战役当中,很多史料记载清军以少胜多,并且夸大战绩,更有甚者夸赞吴三桂作战英勇,农民军非其敌手,那么历史的真相如何呢?
为什么山海关决定胜败
山海关前面是重要的辽西走廊,扼守了北京通往辽东的重要通道,依山而建,地理形势十分险要。隋唐时期,这里被称之为渝关,唐太宗李世民东征高丽的时候曾经驻扎于此。
明朝初年,大将军徐达徐达巡视北边防务,在山海关处修建长城,认为这里依山面海,是重要的战略要地。从此山海关成为万里长城的第一座关隘,是北方的重要的军事重镇。
明朝前期,能够威胁明王朝的是来自蒙古的军事力量,这是元王朝的残余势力,希望伺机卷土重来,所以当时长城的主要防范对象是来自蒙古的骑兵,山海关只是明军防护体系的一个侧翼。
到了明代后期,在东北地区建州女真崛起之后,逐渐成为明朝整个防御体系当中一个重要的阵地,山海关的重要地位随之逐步提高。1619年,建州女真建立的后金政权,在萨尔浒战役当中,歼灭了10万明朝军队,不到2年的时间,接连攻陷了沈阳、辽阳等重镇,占领了辽河流域的全部土地,转而进攻辽西走廊。
明军在关外接连几次的大溃败,充分暴露了此时战斗力低下,也完全丧失了反攻的能力,所以后来明王朝派遣到辽西前线的几位大员,都把整顿防务,坚守关门当作主要目标。比如辽东经略熊廷弼,就提出了三方面的防守布置,即在广宁驻马步兵,作为迎战后金部队的前沿阵地。
另外在天津和山东的登州、莱州地区驻扎水师,从海上牵制和威胁敌军的两个侧翼,形成掎角之势。第三个就是经略统领各路兵马,统一调度,重点驻防山海关,天津和山东做好策应。当时这个以守为攻的策略是非常符合实际情况的,但是由于和明熹宗的激进战略不一致,未能成行。
后来大学士孙承宗和督师袁崇焕在守御山海关方面都采取了一些卓有成效的措施,比如在辽西走廊修建大城9座,城堡45座,练兵11万,开垦土地5千多公顷,从山海关到锦州设置了一条坚固的防线,形成了“战则一城援一城,守则一节顶一节”,曾经打退了后金的数次进攻。
这也让后金政权企图通过山海关进攻关内的战略失败,不得不采取从长城的其他关隘入口,侵扰内地。1629年,皇太极率领后金军队由大安口进入长城,攻克了遵化、三河、通州等地,直逼北京。久攻不下转而攻克了永平府。皇太极企图从后路包抄山海关,但是由于孙承宗等人严密的防守,久攻不下不得不退出永平,退守到长城之外。
后来虽然6次突破长城,3次围攻北京,甚至转战山西、河北、山东等地,但是都没有到达淮河一带,每次都是俘获人口、牲口、金银等,打道回府。其实每次都是因为明朝在山海关有重兵布防,后金担心后路被抄,因此不得不匆匆退出长城之外。
1642年,后金与明朝爆发了松山战役,歼灭明军达5万余人,并且俘虏了督师大学士,这次战役的目的就是正面夺取山海关,打开进入中原的道路。由此可见,山海关无论是对于清朝,还是明朝,战略地位都是极其重要的,它不仅危机北京的安危,还关系到明朝、清朝的命数。明朝和清朝长期在山海关进行拉锯战,由于这座城池一直在明朝的控制之下,因而新兴的清王朝实际上一直很难取得实质性的胜利,一直等到1644年,整个战局发生戏剧性的变化。
大顺军发展速度为何如此之快
李自成在1644年年初,已经夺取了关中作为其根据地,并且在西安建立了大顺政权,并且通知大明朝,3月份在北京决战。
随后农民军发布文告,分两路东进,其中北路的大军相继攻陷了太原、代州、宣府等地,并于3月份包围了北京,而且仅用2天的时间,就攻陷了城高壁厚的北京城。
李自成的军事行动为何这么顺利呢?历史上农民军的起义军大都都不堪一击,为何李自成的农民军战斗力这么强呢?历史上各朝的农民起义不下百次,但是成功者寥寥无几,毕竟大家都是为了活命挣口饭吃,谁愿意去拼命呢?
根据明史《马懋才备陈大饥》记载,明末这次小冰期对整个明朝的影响非常巨大,每天都能够看到有人把婴儿丢弃到垃圾堆,这些婴儿没吃的,只能吃粪坑的屎,这些当然是吃不进去的,吃完会吐出来,结果不到几天这些粪场婴儿都会死光了,之后又有新的婴儿送过来。
马懋才还记录了更加恐怖的场景,从山东到北京一路上,都有人在卖人肉。陈其猷还记载,有一个上了年纪的女人,在路旁煮肉,不断哭泣。陈其猷就问,你既然敢煮人肉来吃,还有什么好哭泣的呢?她说她煮的是自己的孩子。
百姓没饭吃,官兵也是一样,在大顺军东进的时候,大明朝的官军已经拖欠军饷好几个月了。这些接受过正规训练的军人,转而投向李自成,所以李自成的军队不是一群乌合之众,而是明朝自己培养的军人。
随着正规军的加入,李自成所到之处,没收地主的财产,吃饱了饭,自然士气高昂。而明朝冠军肩负保一方平安,不敢抢富户,因此双方的后勤保障就拉开了差距。
时势造英雄,李自成没有想到自己的军事行动,会如此顺利。
是否存在以少胜多
虽然崇祯帝在煤山上吊自尽,但是明朝的关宁铁骑并没有受到冲击,他们在同清军的数次战斗中,战斗经验丰富。李自成迫在眉睫任务,就是拉拢占据山海关军事集团。这些问题,李自成也注意到了,因此在刚进入北京之时,纪律还是比较严明的,在《甲申纪事》中记载:“有兵二人摘前门铺中绸缎,即戚杀之,以手足打于前门左栅栏上。”
对俘获的崇祯太子,则仿效周武王对待殷朝后裔之法“留之西宫,封为宋王”想以此笼络明朝地主阶级的残余势力,对山海关方面也派遣人致书吴三桂劝其投降,并以四万两白银搞军。
尽管关宁铁骑战斗力非常强,无论从名义上还是军事实力上,都必须依附于大顺军或者清政权,所以当吴三桂收到大顺军的犒赏之后,已经准备投降,可是当他听说自己在北京的家被抄了,随决定投靠清政权。
山海关战役是在1644年4月21日开始的,战斗一共进行了2天。根据谈迁《国椎》卷101记载:4月13日李自成从北京“率兵六万,声言十万东行。”也就是说,大顺农民军投入山海关之役的参战部队不超过六万人。
吴三桂原有“关辽五万众”,再加上山海关地区的地主武装,共约8万兵力左右;吴三桂与清军联军之后,其总兵力大约是农民军的三、四倍之多。其实,山海关战役并不是吴、清联军以少胜多,而是以多胜少。他们绝对优势于农民军的力量取得了山海关大会战的胜利。如果再加上李自成东征以前曾派柱驻守山海关一带的大顺军。大顺政权投入山海关战役的总兵力也只有10万左右。
进军北京时号称百万,有多少是夸大之词。到北京之后,兵力没有太大的分散,在进攻山海关时,许多记载都说,只留牛金星和少数将领镇守北京,大部人马俱随李自成东征。因此《国椎》上记载10万人,这个数字是比较可靠的。由此可见,山海关战役,双方投入的兵力大体相当,不存在以多胜少或以少胜多的问题。
到底有没有天助呢?尽管在此次战役当中大风是一个偶然现象,但是如果从当地的地理情况来看,在春夏之交,山海关地区经常刮起6、7级东北风,是比较常见的情况。农民军列阵在石河西岸,风向显然对农民军不利。
另一点就是说清军突然参战,农民军碎不友防,才造成了全线大溃退,这也是不符合事实的。事实上清军的到达,农民军是完全知道的。据《国椎》记载“二十三日(满兵)至外城,则火炮从东向击,满兵疑,不敢进,驻兵欢喜岭,高张旗帜以待。三桂从城上望见之,急呼数骑,从炮击隙道中,突围出外城,驰入满洲壁中。”欢喜岭在山海关城东二里许,当时东门已被农民军包围,清军到来和吴三桂出城的消息,大顺军不会不知道。
李自成山海关战役是关系全局的战役,新的大顺政权只要给吴三桂加官进爵,妥善安置他的家小,完全可以把他临时争取过来的。但农民军却放弃了这个有利时机,采取了完全相反的对策,拷掠吴襄、籍没家产、翁占陈妾。在农民军入京前后,对投降的将领比较宽容,不象对待文官那样拷掠追脏,独对吴襄是个例外,这样就很自然激怒吴三桂;更加促使他与清政权采取联合的行动,这是农民军在策略上一次重大失误。
对于一个统治集团来说,策略的正确与否,是关系到兴衰成败的大问题。大顺政权在攻取北京前来取了正确的策略,形势发展迅猛。而在攻陷北京后,由于策略上的错误又一败涂地。同是一个集团,在策略上为什么前后如此不同呢?我认为正是因为大顺军进攻过于顺利,在农民军进京后地位发生了变化,滋长了骄傲情绪和享乐思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人物作者:youbianjiang.com 2023-02-20
人物作者:youbianjiang.com 2023-02-20
人物作者:youbianjiang.com 2023-02-15
人物作者:youbianjiang.com 2023-02-15
人物作者:youbianjiang.com 2023-02-15
@ 2015-2025 www.youbianjiang.com 游边疆
本站资料部分为网友互联网收集分享,不代表本站观点和立场。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runsly@qq.com处理。粤ICP备1808850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