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份,中国共产党迎来了百岁华诞,周年纪念是高考不可忽视的考点,有关建党百年的人物素材你准备的怎么样了呢?还没准备的同学不要慌, 小编专门帮你整理了十大标志性人物,快来一起看看吧!
1
夏明翰:为革命视死如归
夏明翰出身于书香门第、仕宦之家,从小在生活上无忧无虑,然而他生活的时代却是中国处于列强瓜分、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黑暗时代,民族危亡、民生困苦,他目睹的这一切,使他发自内心要追寻光明,从青少年时期就充满了正义感。
夏明翰的母亲思想开明,反对强迫儿女死读“四书”“五经”,她经常给孩子们讲维新变法、国民革命中先进人士的故事,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他们的价值取向和政治立场。“五四”爱国运动的风潮起来后,19岁的夏明翰与进步同学一起进行爱国宣传活动,当选为湘南学生联合会总干事,表现出高昂的爱国热情和杰出的组织才干。夏明翰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担任中共湖南省委委员,先后兼任组织部长、农民部长和长沙地委书记。在他的领导下,湖南的农民运动开展得轰轰烈烈,成为全国农民运动的模范。夏明翰的进步思想和革命热情深深影响着他的弟弟妹妹,长大后他们也纷纷投身革命。
1928年3月,因叛徒出卖,夏明翰不幸被捕。国民党法庭的审判官看到他年轻有为,妄图用功名利禄来诱降他,夏明翰断然拒绝。行刑前,他挥笔写下了生命中的最后文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这首气壮山河、光照千秋的绝命诗,伴随夏明翰的革命事迹,一直激励着无数共产主义的追随者前赴后继,为国家和民族的光明未来而抗争不止,奋斗不息。
速用示范
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的立德之源、立功之本。在乱世中成长起来的夏明翰,心怀天下,立志图强。为此,他毅然投身于革命运动,一步步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甚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狄更斯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个时代日新月异,我们享受着前辈争取来的和平安宁,也要应和着时代跳动的脉搏,将家国情充盈于心,担起青春之使命,不做时代的过客。
2
陈独秀: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
1932年,陈独秀在上海因遭到叛徒出卖而被逮捕。一年后,民国政府江苏高等法院公开审理陈独秀案,章士钊主动为陈独秀辩护,陈独秀却说:“吾人之政治主张,以吾本人之辩护状为准。”审判结束后,陈独秀被押解至南京老虎桥监狱。他将监狱变成了研究室,读书写作,著述不断。一三淞沪战役后,日本战机轰炸南京,老虎桥监狱被炸,陈独秀躲在桌下,幸免伤亡。前来探监的陈中凡目睹这一情况,回去后请胡适等人联名保释他。国民党方面暗示,只要陈独秀本人写一封悔过书,可立即释放他。陈独秀大怒:“我宁愿炸死狱中,实无过可悔。”
后来,通过胡适等人多方努力,陈独秀被提前释放。胡适、张伯苓、周佛海等名流为其接风洗尘。席上,周佛海请他到国防参议会挂个名;胡适让他去美国写自传;谭平山则要他出面组织第三党……这些建议均遭陈独秀严词拒绝。
几经辗转,陈独秀带着妻子来到重庆江津鹤山坪隐居,生活清贫凄苦。其间,叶青、蒋介石等人送他钱,他都一一拒绝,说“无功不受禄”。据说,他临死时对妻子说:“为夫立身人世间,虽非高风亮节,却也不失做人操守。教育部寄来之款不可动用。另外,切不可拿我的名声去卖钱。”
速用示范
鹅卵石为什么被人把玩在手中,就是因为它没有棱角。真正不羁的灵魂,绝不会放弃自己的信念,轻易屈服,丧失自我。陈独秀身陷囹圄,却把监狱变成了研究室,读书写作,著述不断。当自由需用“悔过”来换取时,他断然拒绝,“我宁愿炸死狱中,实无过可悔”。要想成为真正伟大的人,活得更有价值,那就为自己的人生精准定位,锻造自己的精神骨骼吧!这样,失意时人生也不错位。
3
黄旭华:隐“功”埋名,报国不言悔
2019年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黄旭华院士“共和国勋章”。作为第一代攻击型核潜艇和战略导弹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仿佛将“惊涛骇浪”的功勋“深潜”在了人生之海中。
从 1957 年到 1986 年,为保守国家最高机密,黄旭华从未回过老家,也从未透露自己的工作单位、工作性质,连通信地址也没有告诉家里人。就连父亲去世、二哥去世,他都没能回去奔丧。家里人都对他颇有怨言。直到 1987 年,黄旭华作为我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的身份解密,家里人才知道,他是在从事一项伟大的事业。黄旭华的母亲盼了近30年,才终于见到自己的儿子。“俗话说忠孝难两全,我觉得,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我相信终有一天我的家人会谅解我,能够理解我为国家所做的工作。”“我愿为国家的核潜艇事业贡献到最后一刻。”黄旭华动情地说。
速用示范
爱国从来不是一句空话,是要付出实实在在的行动的。不仅要在动荡喧嚣的时代始终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坚持的韧劲,更要随时做好为满足祖国需要而奋斗的准备,这是黄旭华院士给我们的最大的启示。当今时代,云谲波诡,青年更应具有报效祖国的觉悟。时代需要新青年,新青年要追随先辈们的脚步,潜心钻研、锐意进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4
陈望道与《共产党宣言》
2020年8月,《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出版一百周年。这本薄薄的小册子,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对中国革命的胜利,起到了重要的铸魂、引航作用。当年,不少人尝试翻译《共产党宣言》,但因为难度很大,全文翻译一直没出来。当上海《星期评论》周刊想找人全文翻译《共产党宣言》时,邵力子推荐了陈望道,他说:“能承担此任者,非杭州的陈望道莫属。”
1920年4月下旬,陈望道完成了《共产党宣言》的中文全译稿。据记载,1920年春,陈望道全神贯注翻译时,曾误把墨汁当作红糖蘸着粽子吃,并对母亲说“够甜,够甜了”,留下了“真理的味道非常甜”的故事。
与其他版本的《共产党宣言》相比,身为语言学家的陈望道翻译的语言十分优美,精彩语句随处可见,如“宗教的热忱,义侠的血性,儿女的深情,早已在利害计较的冰水中淹死了”。它为引导大批有志之士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投身民族解放振兴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毛泽东曾说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5
夏森:轮椅上的获得者,脱贫攻坚的楷模
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一位满头白发的老奶奶坐着轮椅出现在领奖台上,几次颤颤巍巍想努力站起来接受颁奖。习近平总书记示意她不用起身,弯腰为她颁发奖章、证书。她就是98岁的夏森。
夏森出生于1923年9月,14岁奔赴延安,投身革命,在新中国成立后主要从事文化教育工作。2006年,夏森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定点帮扶的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考察,当她看到该县龙驹寨镇西街小学的艰苦环境时,当即决心要为这里的扶贫和教育事业献出自己的力量。随后她捐资2万元,为该小学添置课桌椅。从此,夏森将捐资助学作为她后半生的追求,为此几乎倾尽所有。2008年,夏森捐资20万元,在龙驹寨镇赵沟建起了一座小学教学楼。2013年,她拿出多年的积蓄100万元,设立了“夏森助学金”,用于资助贫困家庭的大学生上学和改善教学条件。
多年来,夏森累计捐出203.2万元,这些钱,都是她与丈夫的生活费和离休金。夏森的愿望是在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前,一步一步实现自己捐资助学的心愿,帮助更多贫困家庭的孩子接受良好教育,改变贫穷命运。
速用示范
竭尽全力,坚持捐助他人,为脱贫攻坚事业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夏森老人十几年来用生活费和离休金捐资助学,帮助贫困家庭的孩子接受良好教育,改变贫穷命运。她的满腔赤诚,她的坚持不懈,让我们感受到一种崇高和伟大的奉献精神。不因自己的平凡而拒绝付出,更不因时间的漫长而忘记坚持。夏森老人的无私奉献,为国家富强梦的实现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6
彭士禄:隐姓埋名30年,为国铸造核盾牌
3月22日,中国核潜艇第一任总设计师、核动力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彭士禄逝世,享年96岁。
彭士禄1925年出生于广东省海丰县,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彭湃之子。1929年,彭湃在上海被捕牺牲,父母双亡的彭士禄在敌人的追杀之下艰难长大。新中国成立后,彭士禄以优异的成绩获得留学苏联的名额。留学期间,美国核潜艇下水。如此背景下,彭士禄服从国家安排,由原来学化工机械改学原子能核动力专业。1962年,彭士禄开始主持潜艇核动力装置的论证和主要设备的前期开发。当时的中国一穷二白,没有图纸、没有专家援助,彭士禄等人只能从美国商店内的核潜艇模型中“自教自学”。通过边学习边实践,默默攻关,这些“门外汉”悄无声息地站到了核动力科学研究的前沿。1970年,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艘核潜艇成功下水,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1974年,这艘核潜艇被命名为“长征一号”,正式编入海军战斗序列。之后,彭士禄从军工转入民用领域,投入核电站的研究和创建工作,为大亚湾以及秦山核电站建设做出贡献。
由于在中国核动力领域做出卓越贡献,彭士禄当选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他婉拒“中国核潜艇之父”称号,而自称为“核潜艇上的一枚螺丝钉”。彭士禄曾说,如活着能热爱祖国、忠于祖国,为祖国的富强而献身,足矣!
速用示范
凡事若依赖他人终究会受制于人,任人摆布,只有自力更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科技成果,才能在未来竞争中底气十足,立于不败之地。20世纪60年代,面对苏联拒绝为中国研制核潜艇提供援助的境况,面对帝国主义的虎视眈眈,彭士禄等科研人员临危受命,克服种种困难,硬是制造出中国第一艘核潜艇,为祖国安全铸成一面“铜墙铁壁”,为国家走向富强创造了条件,中国也因此在世界上有了更多话语权。
7
清贫志士方志敏:为了可爱的中国
1899年8月21日,方志敏出生在江西省弋阳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义高便觉生堪舍,礼重方知死甚轻。”从小他便把南宋抗元英雄,一代大儒谢枋得的名句铭刻在心中。1924年3月,他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我的一切,直至我的生命都交给党去了。”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在丰富的革命实践中,他表现出了杰出的领导才能。后来,他担任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红十军政委等要职,他经手的款项,经常有数百万元,但他始终保持廉洁的品性,从不为自己谋私利。有一次,他参加苏区群众代表大会,身上只穿着一件又薄又破的棉袄,冻得瑟瑟发抖。参会的代表便找来一件新棉衣让他换上,可是他坚决拒绝了:“我绝不能给群众增添负担!”他把棉袄缝补了之后继续穿。
1934年,由方志敏、粟裕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被国民党部队追剿,一万多人面对近二十万兵力,终因众寡悬殊,弹尽粮绝。仅有粟裕率领先头部队400多人突出重围,方志敏不幸被俘。方志敏被俘后,国民党的士兵以为自己要发大财了,可是,他们搜遍了这位“共产党大官”的全身却毫无所获。方志敏淡淡地说:“我不比你们国民党当官,个个都有钱,我今天确实是一个铜板也没有,我们革命不是为着发财!”
在狱中,敌人对他百般利诱,他大义凛然,坚贞不屈。入狱六个月后,他英勇牺牲,年仅36岁。在狱中的六个月里,他写下16篇共约13万字的文稿和信件,如《可爱的中国》《清贫》等著名篇章。“我相信,到那时,到处都是活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欢歌将代替了悲叹,笑脸将代替了哭脸,富裕将代替了贫穷,康健将代替了疾苦,智慧将代替了愚昧,友爱将代替了仇杀,生之快乐将代替了死之悲哀,明媚的花园将代替了凄凉的荒地!”我们今天重读《可爱的中国》中这段感人肺腑的话语时,依然能够感受到他那颗拳拳爱国之心。
习近平总书记曾深情地说:“我多次读方志敏烈士在狱中写下的《清贫》。那里面表达了老一辈共产党人的爱和憎,回答了什么是真正的穷和富,什么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什么是革命者的伟大信仰,人到底怎样活着才有价值,每次读都受到启示、受到教育、受到鼓舞。”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无数共产党人从方志敏身上汲取力量再出发,续写了可爱的中国的历史新华章。
速用示范
温家宝总理说过:“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才有希望。”方志敏就是一个仰望星空的人。“义高便觉生堪舍”,爱国诗人谢枋得的诗句如月之清辉,伴他远行。他把一生都献给了挚爱的革命事业,他将光明与道义书写在文稿中,更镌刻在人们的心中。他憧憬可爱的中国未来的图景,他愿为建成这座明媚的花园而付出自己的所有,包括生命。“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他用清贫、纯粹与赤诚诠释了一个优秀共产党人的情怀。人虽去,而英魂常在;身已灭,但浩气长存。
8
老英雄张富清:60余年深藏功与名
革命年代,他英勇善战、舍生忘死,立下赫赫战功;建设时期,他放弃安逸生活,主动来到偏远的贫困山区工作,深藏功名60多年;耄耋之年,他不计个人得失,活得朴实而纯粹……他叫张富清,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原西北野战军359旅718团2营6连战士。一张泛黄的“立功登记表”上,记录了他在硝烟战火中的九死一生:1948年6月,他在壶梯山战役中任突击组长,攻下敌人碉堡一个、歼敌两名、缴获机枪一挺,并巩固了阵地,使后边部队顺利前进,获师一等功……奋不顾身的张富清,被西北野战军记“特等功”,两次获得“战斗英雄”荣誉称号。1955年,张富清退役转业到湖北省最偏远的来凤县工作,为贫困山区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张富清的先进事迹,充分彰显了老兵坚守初心、不改本色的政治品格,弘扬了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是全社会学习的榜样,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速用示范
不论是在革命年代,还是和平时代,都有一批令人敬佩、值得学习的英雄人物,他们的崇高精神和高贵品质,汇聚成一股坚不可摧的榜样力量。老英雄张富清,革命年代为国家、为人民浴血奋战,身上的伤疤是荣誉的印记;和平时代,他退役转业到偏远的来凤县,为贫困山区贡献自己的力量。使命呼唤担当,英雄引领时代。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从英雄身上汲取养分,做新时代的“孺子牛”,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不懈奋斗。
9
屠呦呦:在继承中创新,中药才有新出路
2015年10月,屠呦呦因开创性地从中草药中分离出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首次获得诺贝尔奖。屠呦呦的获奖,表明了中医药对维护人类健康的深刻意义,也展现了中国科学家的学术精神和创新能力。
屠呦呦说:“青蒿素是传统中医药送给世界人民的礼物。”青蒿素对防治疟疾等传染性疾病,维护世界人民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青蒿素的发现是集体发掘中医药的成功范例,由此获奖是我国中医药事业的一个荣誉。同时,屠呦呦也说:“这次获奖,说明中医药是个伟大的宝库,但也不是捡来就可以用。”只有经过继承、创新、发扬,它的精华才能更好地被世人认识,才能为世界医学做出更大的贡献。
速用示范
继承是创新的源头,没有继承的创新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中医药学走向世界的一个契机,这告诉我们,只有在全面继承的基础上,获得创新灵感,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实现中医药的创新和发展,我们才能更充分地挖掘和利用这个宝库。如今,青蒿素已漂洋过海,在东南亚邻邦、在遥远的非洲大陆传播中国智慧、传递医者仁心。
10
钟南山:挂帅逆行的勇敢战士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疫情期间,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的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他仿佛一剂社会情绪的镇静剂,公众对他的信任超乎寻常。这种信任来自钟南山2003年领军抗击“非典”做出的重要贡献。2020年,84岁的他再次临危受命,出任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他明确提出新冠肺炎存在“人传人”现象,建议公众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自己却做了“逆行者”,义无反顾赶往武汉防疫第一线。这位在2003年抗击“非典”期间敢讲真话、敢涉险滩、敢啃硬骨的老人,在2020年再次成为全民偶像,为全体国人所爱戴,所崇拜。
但是谁能想到,曾经出身医学世家,又是北京医学院(今北京大学医学部)优秀学生的钟南山,其学医之路并非坦途,他当过校报编辑、被下放到农村锻炼、烧过锅炉……毕业后整整11年,他都没有从事医疗工作,直到43岁那年才获得公费赴英国爱丁堡大学深造的机会。对于心爱的医学事业,他奉献了全部身心,白衣执甲,永远站在抗疫第一线。2020年8月11日,钟南山被授予“共和国勋章”。
速用示范
每逢国家有难,必有英雄挺身而出,许国不复为身谋。17年前抗击“非典”,他敢医敢言,赢得百姓的信任;17年后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84岁的他再度披甲上阵,逆行赶往抗疫前线。他,就是钟南山院士。接受媒体采访时,钟南山院士含泪说道:“全国帮忙,武汉是能够过关的。武汉本来就是一个英雄的城市。”钟老眼角的热泪,体现了他心系百姓、为国为民的高尚品格,体现了他的医者仁心,也体现了他坚信中国必胜的信念!透过这双含泪的眼睛,我们看到了坚忍、担当的中国面孔。
以上内容选自《疯狂作文·素材控
攻略作者:youbianjiang.com 2023-03-14
攻略作者:youbianjiang.com 2023-03-14
攻略作者:youbianjiang.com 2023-03-14
攻略作者:youbianjiang.com 2023-03-14
攻略作者:youbianjiang.com 2023-03-14
@ 2015-2025 www.youbianjiang.com 游边疆
本站资料部分为网友互联网收集分享,不代表本站观点和立场。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runsly@qq.com处理。粤ICP备1808850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