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

盘点2021年度十大历史人物

 

喧嚣、繁杂、多事的2021年,终于过去了。

生死如常,但有的人早已故去,却“活”在热搜,“活”在荧幕,“活”在你我的朋友圈,“活”在当下……

最爱历史特别为您盘点:2021年度十大历史人物。

他们,给我们以精神,以温情,以感动,以反思,以歌哭。

正如诗人所说: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01 伏生:对不起,把你们看哭了

年初,《典籍里的中国》开播,大家又在荧幕上看到了熟悉的苏大强倪大红老师。但这一次,他不再躺平要钱,摇身一变成为了……

噢不,是成为了年逾九旬、白发苍苍的老者。

这一回,他颤巍巍地拄着拐杖,缓缓地说:“我一生读《尚书》,护《尚书》,传《尚书》,九十余载,而今将《书》还于天下,我已无憾矣。”

▲倪大红在《典籍里的中国》饰演伏生。图源:节目截图

倪大红再次用精湛的演技,把角色带火了,一个两千多年前的历史人物——西汉经学家,伏生。

▲图源:社交平台截图

秦始皇颁布严酷的焚书令,烧毁在民间流传的《诗经》《尚书》等诸子百家典籍。官方还规定,如民间有谈论《诗经》《尚书》之人,将会被处以死刑,曝尸街头以作警示。

在如此严酷的禁令下,大概天下人都以为,诸子典籍,唯秦咸阳宫中留有“孤本”。

毕竟,一介蚁民,谁敢冒杀头的险与天子对着干?书而已,不值得。

但偏偏,世上就有这种人。

伏生,原名伏胜,秦博士是也。在得知秦王下令焚书后,伏生深感不妥,但人微言轻,也没有改变事实的能力。于是,只能利用职务之便,冒死偷偷藏下百篇《尚书》,以备未来重见天日。

▲伏生画像。图源:网络

数年后,项羽在咸阳放的一把大火,将秦朝官方所藏典籍烧成了灰。伏生心中的责任,更重了。

兵荒马乱之下,伏生带着妻儿,以及一车典籍,踏上回乡之路。但历经万难,最后只有他和书简回到了济南老家。因为,逃亡路上,妻儿皆因护《书》而亡。

因家乡同样遭受战火,于是,伏生把典籍藏在故宅壁缝之中。而后,只身一人,颠沛流离。对于其视若珍宝的《尚书》,伏生能做的,只有在心里默默祈盼其平安无事。

这种忧思,一念就是二十多年。

汉初,天下大定后,伏生才回到山东。惠帝四年(前191年),汉朝废挟书令,伏生便将墙壁中的典籍挖出。但此时,壁中《尚书》只得二十八篇完整,其余数十篇,早已“朽折散绝”,成了断编残简。伏生心痛不已,只能尽其所能,根据记忆与积累,在当地讲学,以此将《尚书》传授下去。

▲[明]杜堇《伏生授经图》(局部)。图源:网络

至汉文帝即位,他重视学术,向全国征求能读《尚书》之人。听说伏生后,便召其进京。但由于此时伏生年事已高,难以动身,最后,便派晁错前去拜见伏生,请他老人家当面传授。

有学者认为,伏生出生于战国末年。晁错见到他时,他已经90多岁了,早已言语不清。然而,这并不能阻碍他授经的步伐。就算是强撑,他也要讲下去。

一生的坚守,不过是为了心中信念:将典籍传承下去。

伏生护《书》,这场跨越两千年的对话,真的看哭了。

02 钱缪:麻烦上点心吧!

5月,杭州市举行关于钱镠墓盗掘案件的情况通报会。至此,大众才第一次正式了解到这起案发于两年前的盗墓案。

▲图源:社交平台截图

根据通报,钱镠墓系2019年5月被盗的,但直到十个月后,公安机关在工作中发现线索后才成立了专案组。随后在2021年5月,不仅将嫌疑人抓获归案,还将被盗文物悉数追回。如此结果,可谓是不幸中的万幸。

钱镠是谁?

一位对权术没兴趣,专心搞发展的领导。

钱镠生于唐朝末年,最初以贩盐为生,应募入伍后,因战功累累,很快获得中央信任。在群雄割据的时代,尽管拥兵两浙,但他并未恃宠而骄,而是告诫子孙“永不称帝”。

▲钱镠画像。图源:网络

公元902年,唐朝中央册封钱镠为越王。5年后,朱温篡夺皇位,改国号为梁,并册封钱镠为吴越王。

这时,手下部将纷纷建议钱镠拒绝封号,出兵讨伐朱温。钱镠拒绝出兵,在部将面前折箭为誓,保证世代归顺中原,不搞分裂,让百姓免受战乱之苦。

整个五代十国时期,钱镠和他的后继者,没有参与各种以领土扩张为目的的战争,而是以“保境安民,发展农商”为基本国策,留心地方治理,着力发展经济,在中国最动乱的历史阶段中创造了一个奇迹——

中原地区群雄纷争,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吴越国却迎来了最好的和平发展时期,江南人民安居乐业,从不受战争影响。

当时,吴越国拥有天下三分之二的财富。以此为起点,长三角地区崛起为中国近千年来最富裕的地区,影响迄今。

▲如今依旧繁华的江南。图源:摄图网

钱镠生前常说:“民为社稷之本。民为贵,社稷次之,免动干戈即所以爱民也。”

若无钱镠,便无今日的人间天堂。

除此以外,钱镠为后世留下的,还有这句至今仍然很火的情话:“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如此勤政爱民又深情浪漫的leader,无怪老百姓们都爱他。

最后,在2021年的10月和12月,法院分别对吴越国王陵钱镠墓被盗案的涉案人员进行了一审判决。其中,两名盗墓主犯被判处无期徒刑,其他文物倒卖者及两名失责的工作人员,则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一年十个月至二年不等。

至于王陵日后的保护工作,只想说,麻烦真的上点心吧!

▲杭州钱王祠,钱王塑像。图源:摄图网

03 汉文帝:恭喜你们找到我了

有的人,墓被盗了;有的人,墓被找到了。

2016年,因西安白鹿原江村大墓受到盗扰,考古工作者便开始对江村大墓及其周边陵墓进行系统的考古调查和勘探。历时将近5年,2021年12月,国家文物局终于公布,距离原霸陵(凤凰嘴)直线距离约两公里的江村大墓,才是汉文帝刘恒真正的埋身之处。

▲江村大墓与原霸陵(凤凰嘴)、南陵和窦皇后陵位置关系。图源:网络

这一消息,让大家都惊了。

惊喜的惊。

霸陵因汉文帝不设封土,至今两千多年,都未曾被真正地确定过墓址。霸陵位于凤凰嘴一带的说法,不过是人们依据史籍作的猜测。

自汉高祖刘邦起,西汉帝陵便定于咸阳原一带,而后世汉朝天子也多随先祖葬于咸阳原,其中,只有汉文帝和汉宣帝另择墓址。

▲咸阳原上有九座西汉帝陵。图源:纪录片截图

刘邦选择咸阳原,主要是因为那里地势高敞,背靠宽广台堀,面朝渭水谷地,风景秀丽,气势雄伟。

如此宝地,汉文帝为什么把目光移开,投向白鹿原?

学者马永赢指出,汉文帝这一选择并非出于“昭穆制度”,而是出于以下三个原因:

一,解决母亲薄太后的丧葬礼仪问题。薄太后本是高祖嫔妃姬妾,但因高祖长陵已有吕后陵,薄太后无法以妻之名义入葬,如此必定会降低她的墓葬规制。这不仅影响到薄太后的地位,同时,也影响了自己的正统地位。如此,新辟一地,便能以靠近孝文皇帝霸陵的名义,为母亲施以皇太后规格的墓葬。

二,如高祖一般,在需要的地方构建新的屏障,以保京师安全。当时,异姓诸侯的问题是解决了,但雄踞东方的同姓诸侯,仍旧是大汉威胁。于是,在白鹿原建陵,便可扼守交通要道,防御来自东方的威胁。

三,个人情感。刘恒少小离京,在代国长大,而最后,也是以代王身份继承帝位的。对于自己曾经的封地,刘恒大概有着非同一般的情感。然而,代国太远,也许,唯有建陵于交通大道旁,才方便日后乘着马车魂归代国。

尽管霸陵不在凤凰嘴,但它仍旧在白鹿原上。

未来,随着科学的勘察和考据,一定会让我们对这位圣明仁君的统治,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04 杜甫:我不是,我没有,别瞎说

但科学的发展,无法掩盖文化修养的苍白。2021年,一首号称出自诗圣杜甫的最甜情诗在各大平台横空出世。

▲图源:网络

其甜其美,看过的,谁能忍得住不说一声“绝绝子”?

此诗一出,不少网友都发表了自己的高见:

▲图源:社交平台截图

言归正传,杜甫他老人家要是知道这事,估计要连夜请教鲁迅怎么做表情包。

不过,从诗歌发布时的点赞数量来看,就知道有不少人是真情实感地认为《暮年》为杜甫所作。

咳咳,杜甫是写过“情诗”,不过,还真不是这风格。

杜甫的表白,深沉多了。

作品被誉为“诗史”的杜甫,一生仕途困顿、颠沛流离。作为大唐由盛转衰的亲历者,他眼睛里看到的东西,实在太多了。

▲教科书上的杜甫。图源:网络

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战乱之中,杜甫被叛军所俘,困至长安。

某夜,杜甫看向窗外,他看到了一轮明月,隐隐约约,好像还有鄜州的妻儿?

原来不是。

只是太想念了。

战火纷飞,这一生,还能与家人相见吗?

杜甫也不知道。

他能做的,唯有写下诗篇,记录下这一份思念: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月夜》

想来也是有些傲娇,明明是自己想念妻儿,却非说是妻儿想念自己。

不过,这才是杜甫说情话的真实水平。全篇没有一句思念,却满是深情。

与此同时,还有人在诗篇里读出了,世间千万离散家庭的缩影。

这就是杜甫,这才是杜甫。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05 张怀民:他真的还没睡吗?

苏轼交游广泛,人人皆知,根据学者统计,他的朋友圈有好友近千人。

2021年,他朋友圈里一位叫张怀民的同志引起了大家的特别关注。

大家都在关心:那一夜,张怀民真的还没睡吗?

虽然大家玩梗玩得火热,但过后,还是有不少人发自内心地感慨:希望这辈子可以遇见一个“张怀民”。

因为,这样的友情,实在太让人羡慕了。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

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这已经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至黄州的第四年了。

这些年来,因曾经身陷囹圄,多少人见他如见瘟神,唯恐避之不及。人情冷暖,苏轼尝了不少。

苏轼自己也看得很明白。道不同不相为谋,他“识相”地切断了与他人的往来:虽骨肉至亲, 未肯有一字往来。

但是,不论再怎么乐天派,一个人总免不了孤独。

怎么办?幸好有张怀民。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这位遭贬多年鲜有人拜访的小官,本来已准备睡下,不料,竟发现月色来访。顿时,他困意全无。

久违的快乐,好像又回来了!

苏轼兴致勃勃起身,想要趁着大好月色出门夜游,忽然想到,这份快乐应该跟谁一起分享呢?

也许就思考了那么一秒,他便决定好了:去承天寺找张怀民!

两人碰头以后,一同在庭院中漫步、畅谈。此时,地上月光清澈如水,竹影斑驳如藻荇。

忽然,苏轼从快乐中醒过来了:这世上,哪一夜没有月亮?哪一处没有竹柏?为什么今晚心情特别不一样?

一切都只是因为,身边有张怀民而已。

▲月色夜竹。图源:摄图网

张怀民,字梦得,他之所以在黄州,也是因为被贬。不过,这种“同是天涯沦落人”的遭遇还不是二人成为知己好友的主要原因。

苏轼的弟弟苏辙曾写有一篇名为《黄州快哉亭记》的散文,在里边,苏辙这样形容张怀民:

“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

张怀民被贬黄州后,意料之中,也是位闲官。但他与大多数郁郁不得志的人不同,没有伤春悲秋,而是把目光放开来,多留意世间的美好。于是,他便在居所西南方建了座亭子,以观长江胜景。

苏轼说,叫它“快哉亭”吧。

张怀民的乐观心境,与苏轼是一致的。而这,也是两人心灵互通、惺惺相惜的根本原因。

▲图源:纪录片《苏东坡》截图

那一夜,怀民是否真的“未寝”,已经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这大半夜,一个人愿意倾诉,另一个人愿意倾听。

所谓“双向奔赴”,不过如此。

这真挚又纯粹的友情,千百年来,都为世人所称颂、羡慕。

2021年的这场玩梗狂欢,不仅仅是娱乐,更像是一场日益孤独的现代人对友情的呼唤。

但愿,这辈子我们都能寻得一位“张怀民”。

06 王安石:来自Jeff的祝福

过去没多久的12月中旬,中国的大学生们又迎来了一年两度的四六级考试。这次上热搜的除了一如既往不会做的试题,还有一位生日的朋友:王安石。

当四六级考试遇上王安石千岁诞辰,会发生什么?

同学们说:

祝王安石生日快乐!

请保佑我们四六级考试顺利通过吧!

谢谢Jeff(介甫)!

▲图源:网络

这一天,四六级考得怎么样并不清楚,反正,Jeff或多或少给了他们一些心灵上的安慰。

当然,不考四六级的朋友也给咱们的改革大牛送上了最诚挚的生日祝福。

▲图源:社交平台截图

王安石1000岁诞辰这一天,除了祝福,我们还讨论了些什么?

讨论这位北宋改革家的孤独和伟大。

熙宁二年(1069年),王安石变法拉开序幕。与此同时,位于权力中心的王安石仿佛置身于疾风骤雨之中。

首先,是合称台谏的宋代御史台和谏院发起进攻。御史中丞吕诲,率先在朝堂上痛陈王安石十大罪状,指责他“大奸似忠,大诈似信”。十大罪状里,最严重的的一条是“动摇天下”。当时,王安石以变法为名,新设了“制置三司条例司”,相当于大宋的国家体改委,包揽财政大权。台谏势力认为,这是在扰乱国家体制,挑战祖宗家法。

曾经的好朋友司马光也对王安石的变法意见很大。两人的政见分歧在于,司马光主张藏富于民,国家不与民争利,以“节流”为主;而王安石则是以“开源”为主,变法措施皆为富国强兵,摧抑兼并,也就是“国富”优先于“民富”。

▲王安石变法中的“富国之法”。

于是,两人一斗将近二十年,闹得水火不容。

朝中变法派与顽固派,也是如此,一吵几十年,争论不休。最终,被迫远离权力中心的王安石在江宁(南京)的乡下寂寞老去。

北宋灭亡后,变法发起人王安石,成为了一些人口中折腾大宋的“妖人”。

幸好,在后来,越来越多人读懂了他的孤独。

在长达数十年的变法之争中,所谓小人、君子,大多不过如过眼烟云,即便是左右摇摆的皇帝,也是速朽的。而一心为国的孤独改革家王安石,则以其精神遗产,光耀千年。

致敬,这位一千年前的理想主义者!

07 曹植:humankind ,相煎何太急

11月,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在社交平台用中文发布了一首中文诗。

▲图源:社交平台截图

“全世界都在讲中国话”,诚不我欺也。

不管马斯克在含蓄地回应什么,曹植的《七步诗》对网友的吸引力更大。

大概是想起了,这位可与李白、苏轼并称世间三大“仙才”的男人,落寞的一生。

曾经,曹植与曹丕这一对同胞兄弟也有过亲密无间的快乐时光。他们会在夏日雨后,以美酒佳肴为伴,一起欣赏歌舞,切磋弹棋。

白日曜青春,时雨静飞尘。

寒冰辟炎景,凉风飘我身。

清澧盈金觞,肴馔纵横陈。

齐人进奇乐,歌者出西秦。

翩翩我公子,机巧忽若神。

——《侍太子坐诗》

多么其乐融融的画面。

只可惜,时间和命运总是那么地残忍。

生在帝王家,谈何兄弟情?

不管是立嗣之争中的落败,还是被贬后的屡次徙封,对曹植来说,都不过是自己被压制得毫无反击之力剧本中的其中一笔。

魏文帝黄初六年(225年),曹丕南征孙吴归来,路过雍丘,与曹植相见。

曹植多次徙封,无暇打理住处,雍丘宫残破不堪。曹丕见了后,赐其千金、车舆、名马,增户五百。此外,这次见面,曹丕对曹植进行了“大赦”:

“今皇帝遥过鄙国,旷然大赦,与孤更始,欣笑和乐以欢孤,陨涕咨嗟以悼孤。”(曹植《黄初六年令》)

这是曹丕自即位之后,难得给予弟弟的关怀。但是,久违的和睦除了唤起某些记忆,毫无其他意义。

曹丕逝世后,曹植仍旧挣扎在无人重用的贬谪生涯之中。直到去世,也仍旧被提醒要“追悔前过”——谥号为“思”。

曹植到底要反思些什么?

也许,是反思为何要生在帝王家吧。

11月,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在社交平台用中文发布了一首中文诗。

▲图源:社交平台截图

“全世界都在讲中国话”,诚不我欺也。

不管马斯克在含蓄地回应什么,曹植的《七步诗》对网友的吸引力更大。

大概是想起了,这位可与李白、苏轼并称世间三大“仙才”的男人,落寞的一生。

曾经,曹植与曹丕这一对同胞兄弟也有过亲密无间的快乐时光。他们会在夏日雨后,以美酒佳肴为伴,一起欣赏歌舞,切磋弹棋。

白日曜青春,时雨静飞尘。

寒冰辟炎景,凉风飘我身。

清澧盈金觞,肴馔纵横陈。

齐人进奇乐,歌者出西秦。

翩翩我公子,机巧忽若神。

——《侍太子坐诗》

多么其乐融融的画面。

只可惜,时间和命运总是那么地残忍。

生在帝王家,谈何兄弟情?

不管是立嗣之争中的落败,还是被贬后的屡次徙封,对曹植来说,都不过是自己被压制得毫无反击之力剧本中的其中一笔。

魏文帝黄初六年(225年),曹丕南征孙吴归来,路过雍丘,与曹植相见。

曹植多次徙封,无暇打理住处,雍丘宫残破不堪。曹丕见了后,赐其千金、车舆、名马,增户五百。此外,这次见面,曹丕对曹植进行了“大赦”:

“今皇帝遥过鄙国,旷然大赦,与孤更始,欣笑和乐以欢孤,陨涕咨嗟以悼孤。”(曹植《黄初六年令》)

这是曹丕自即位之后,难得给予弟弟的关怀。但是,久违的和睦除了唤起某些记忆,毫无其他意义。

曹丕逝世后,曹植仍旧挣扎在无人重用的贬谪生涯之中。直到去世,也仍旧被提醒要“追悔前过”——谥号为“思”。

曹植到底要反思些什么?

也许,是反思为何要生在帝王家吧。

08 《新青年》:觉醒吧,青年们

2021年高分剧集榜单里高踞榜首的,莫过于《觉醒年代》。

有人说,《觉醒年代》yyds!

李大钊之孙说,他刷了四遍。

2021年,上至老人,下至青年,无人不被这段100多年前追求真理、燃烧理想的澎湃岁月所感动。

▲南陈北李相约建党。图源:影视剧截图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原《青年杂志》),从此拉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李大钊、胡适、鲁迅、钱玄同和刘半农等人均积极参与到《新青年》的刊发之中。

这些走在时代前端的知识分子,以《新青年》为根据地,向社会发出了一声声关于“觉醒”的呐喊。

李大钊说:“吾人在世,不可厌‘今’而徒回思‘过去’,梦想‘将来’,以耗误‘现在’的努力。又不可以‘今’境自足,毫不拿出‘现在’的努力,谋‘将来’的发展。宜善用‘今’,以努力为‘将来’之创造。”(《今》)

鲁迅说:“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随感录四十一》)

▲影视剧里的《新青年》。图源:影视剧截图

一时代有一时代之声音。

但奋力向上之精神,永不过时。

愿你我,成为世界的光。

一息尚存,战斗不止。

09 张纯如:一个被铭记的名字

12月13日,每年的国家公祭日,热搜上一定少不了一个名字:

张纯如。

▲大家给张纯如送花时附上的信。图源:网络

没有她,世界或许不会记住南京大屠杀。

这个在美国出生的第二代华人,当她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距离南京大屠杀惨案的发生已经过去30年了。

但是,多年来长辈的讲述以及一场小众的南京大屠杀图片展,已足以让她把这段历史铭记于心。

1994年,26岁的张纯如决定要写一本书,告诉全世界,1937年的南京发生了什么。

随后两年,张纯如到美国档案馆中翻阅半个世纪以来几乎无人翻阅过的史料,以及前往南京,一遍遍地重访当年惨案发生的遗址,并对幸存者进行口述和摄像。

▲张纯如(左三)与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左二)合影。图源:网络

1997年,张纯如写的《南京大屠杀》在美国出版。随后,连续三个月登上《纽约时报》的畅销书排行榜,引起全世界极大的关注。

全世界开始陷入反思与自责:为什么几十年来,世界舆论对这一惨绝人寰的事件如此漠然,甚至忘却?

不过,日本除外。日本右翼分子因为这本书暴跳如雷,对张纯如进行各种威胁。

对此,张纯如深感失望和伤悲:

我凝视过幸存者的双眼,倾听过他们的故事,说他们的故事是编造的,真令人难以置信。正是这种扭曲的思想,导致了大屠杀的发生。日本人应该去听听他们自己军人的话,看看这些幸存者的双眼。

无惧威胁、硬气的张纯如,她最崇拜的人是魏特琳——那位在大屠杀中庇护南京女性的传教士。张纯如曾无数次阅读魏特琳的日记,读到泪流满面,浑身产生痉挛性反应。

▲张纯如。图源:网络

可惜,2004年,年仅36岁的张纯如,最后也选择了与魏特琳一样的归宿:自杀。

而她们的悲剧,也那么相似:来自于一个个鲜血淋漓、直面人性的故事。

2021年,当大家给张纯如塑像献花,张纯如的母亲知道消息后,便给媒体回了电话,她说:“感谢大家对张纯如的关怀和爱护。”

不客气。

应该的。

10 林巧稚:拿产钳来,产钳……

2021年12月23日,大家又怀念起那位接生了5万多名婴儿的“妈妈”:

林巧稚。

▲图源:社交平台截图

这一天,是中国现代妇产科奠基人、北京协和医院首位中国籍妇产科主任林巧稚120周年诞辰。

自北京协和医院毕业后,林巧稚就投身于妇产科,用自己的医术从鬼门关上拉回无数女性和孩子。

原本,在林巧稚生活的年代,中国的婴儿出生死亡率高达20%。但经过林巧稚这一代人的努力,大大降低了这一恐怖的数据。

她的一生,是属于医院和病人的。

▲林巧稚。图源:网络

新中国开国大典那天,林巧稚收到观礼邀请函,但她并未出席,而是选择留在医院。有人笑她傻,这么个好事不去参加,她却说:“我是个医生,去做什么呢?我的病人更需要我,我需要守护在她们身旁。”

林巧稚对这份事业的信念,一直持续到弥留之际。

1983年春,身患多种疾病的林巧稚在病床上已陷入昏迷。然而,身旁的护士总还是能听到她迷迷糊糊、持续不断地喊:“快!快!拿产钳来!产钳……”护士只好随手抓一个东西,塞在她手里安抚她。

同年4月,这位“万婴之母”永远地离开了世界。而她的墓志铭,让她的生命以另一种形式延续着:

“只要我一息尚存,我存在的场所便是病房,存在的价值就是医治病人。”

在林巧稚那儿,一代又一代人因她而“生”。

还有一代又一代人,在精神上,受其鼓舞,重获新生。

这便是真正的生生不息。

参考资料:

[汉]班固:《汉书》,中华书局,2007年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中华书局,2006年

新华网:《钱镠墓被盗案一审宣判 两被告被判无期徒刑》,2021年10月12日

新华网:《杭州钱王陵管理所两负责人因失职致文物损毁一审获刑》,2021年12月24日

马永赢:《汉文帝霸陵选址研究》,《考古与文物》,2021年第1期

韩国河:《确认汉文帝霸陵的历史价值和意义》,《光明日报》,2021年12月20日14版

责任编辑:马钟鸰 PN018

相关阅读
历史解密
火烧赤壁是谁的计谋?火烧赤壁的主人公究竟是谁?

火烧赤壁是谁的计谋?火烧赤壁的主

如果你是看的是《三国演义》那你一定会认为火烧赤壁是诸葛亮的计谋,而整个赤壁之战的主人公也是诸葛亮,不过事 ...

历史趣闻
古代的镖师,走镖的时候为什么不洗脸?

古代的镖师,走镖的时候为什么不洗

镖局这种机构,经常在很多电视剧当中出现,甚至还有以镖局的生存兴亡为主要线索的影视作品,对我们了解古代的镖局 ...

@ 2015-2025 www.youbianjiang.com 游边疆
本站资料部分为网友互联网收集分享,不代表本站观点和立场。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runsly@qq.com处理。粤ICP备1808850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