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和商业的发展,中国著名名菜朝天锅已遍及各个地区,到了现今,朝天锅已发展成为“朝天宴”。朝天锅这道名菜肥而不腻,营养特别丰富,味美可口,汤清淡而不浑浊,再加上薄饼配合食用,美味无穷。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看鲁菜文化中的朝天锅的历史吧。
朝天锅起源于清代中期,产生于潍县大集之上。潍县大集乃山东第一大集,号称有“十万之众”,人多吃饭就成了问题,朝天锅应运而生。最早的名字叫杂碎锅子,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大部分还叫杂碎锅子。
据《潍城政协文史资料》第三辑上介绍:“设于集市,露天支锅,围一秫秸箔,名朝天锅。”以锅台为桌,食者围锅而坐,吃饼卷肉(各种肉品)、肉丸子、鸡蛋,用木勺喝汤,佐以疙瘩咸菜和葱白。后发展到室内,漆光圆桌,改木勺喝汤为舀到小碗内,再用小勺喝,并增添日本产佐料“味之素”、酱油、香菜。
由于就餐时消费者参与性强,加上价位适中,肥而不腻,营养丰富,味美可口,朝天锅自然深受当地市民的喜爱。坦率地讲,板桥宴起自潍坊的朝天锅,保留了地方风味的传统基调,但整体宴席并不拘泥于朝天锅,它以潍坊菜系中的其他成分为添加剂,将路边小店的民间风味改造成高档宴席的主题,从而把一种乡土吃法送入了文风披沥的大雅之堂。
说起朝天锅,业内人士都很清楚,这原是潍坊地区的一种大众化烹煮模式,早年出现在沙滩集市上,人们露天支锅,锅内煮一些价格低廉的猪下货,人称“头蹄下水”,潍坊老百姓称其为 “杂碎锅子”,由于土锅无盖,所以人们戏称为“朝天锅”。虽说朝天锅在室外烹煮,然而当其汤沸肉烂之际,香气迸发之时,赶集者围锅而坐,就以锅台为桌面,吃着饼卷猪下货,喝着老汤,也蛮有滋味。据说清朝乾隆年间,郑板桥在潍坊出任知县,看到朝天锅的吃法,虽欣赏其锅的创意,但感觉格调不雅,于是提倡移于室内,在门市内挂牌待客,从此,潍坊店面中多了一道名吃风景。从野外进入室内,这是朝天锅在历史上的第一次飞跃。这次飞跃得益于郑板桥亲临指点。
文史作者:佚名 2022-03-18
文史作者:youbianjiang.com 2021-12-03
文史作者:youbianjiang.com 2021-12-02
人物作者:佚名 2020-02-25
战争看着,臣子,救了作者:马向阳下乡记第二部 2019-12-04
@ 2015-2025 www.youbianjiang.com 游边疆
本站资料部分为网友互联网收集分享,不代表本站观点和立场。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runsly@qq.com处理。粤ICP备1808850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