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

司马光《资治通鉴》里记载的事情,是否算可以相信的历史?

看到你们都在踩泪洪志大师,咱家就不亲自下场了,这里拉回正题,谈谈资治通鉴的史料学价值。

首先,《资治通鉴》虽然名为编年体通史,但其史料价值较大的仍是最后的隋唐五代部分。盖因司马光参考了唐代以降的实录、杂史、碑铭、笔记等300多种史料。这些原始史料现在很多都散佚不存了,所以《通鉴》中唐代以前的部分主要是整理已存史料,而唐代以后部分才是司马光(及其编纂组)治史能力的表现。

有人要问了,啥300多种史料,我也没见到哇。这是因为司马光编书的初衷就是因为痛感“春秋之后,迄今千余年,《史记》至《五代史》一千五百卷,诸生历年不能竟其篇第,毕世不能举其大略,厌烦趋易,行将泯绝”,因此要“因丘明编年之体,仿荀悦简要之文,网罗众说,成一家书”——编年简要,这是他定下的两个主要目标。

所以要了解《通鉴》究竟用了多少史料,又是如何取舍的,不能看其简要的本编。《通鉴》有两个个衍生产物,一是《长编》,二是《考异》。

司马光在编纂伊始,定下了(一)丛目、(二)长编、(三)定稿的整体计划。编纂长编,要按照丛目所列举的所有史料文献一一鉴别、考证,然后将其编年记录成书,不但要记录表述最终入选的史料,还要附上未入选的史料,并且说明取舍原因。众所周知,《资治通鉴》1362年历史共编成294卷,而南宋李焘仿通鉴体例写北宋168年历史,就编成了980卷长编体,最终定名《续资治通鉴长编》。《通鉴》在编纂过程中也是先以长编体形式编纂,再逐步精简到现在的294卷定稿(李焘因为谦虚不敢说“资治通鉴”,只敢说“资治通鉴长编”,由此可见从长编精简到通鉴的难度之高)。如通鉴《唐纪》部分71卷,其长编则有六七百卷——最后定稿只保留了十分之一。因此我们可以推断,通鉴长编部分的总卷数至少在2000卷以上。

——你以为这294卷是绝世武功了?其实这才是绝世武功的目录。

资治通鉴的长编部分现在已经看不到了,然而司马光最后上书的时候,附录了30卷的《通鉴考异》,摘录了若干本编中摒弃的史料和其考异过程——其实就是我们已经看不到的长编考证部分的摘录。而司马光开创的这一方式,也被宋代后来的《续资治通鉴长编》《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等史学名著所效仿。对于有志于历史学的朋友,《考异》其实才是学习《资治通鉴》治史之道的最佳途径。

举个栗子——

唐朝怛罗斯之战中,详细的参与人物有哪些,具体的战争经过是怎样的?

《资治通鉴》中对于怛逻斯之战唐军的数量是这样记载的

将蕃汉三万众击大食

然而在《考异》中司马光不但标注了这个数字的出处,也记载了他未采纳的其他史料的异说

马宇《段秀实别传》云:蕃、汉六万众,今从《唐历》。

唐代的《段秀实别传》和《唐历》这两种史料,我们今天都已经见不到其全貌了,只能从司马光的记载中管窥其部分内容。虽然现代学者比较了出土文献和阿拉伯史料后发现,司马光放弃的异说其实更有可能接近历史真实情况。但是,这些都是司马光当年不可能接触到的材料,他所做出的结论是基于他所能接触到的部分事实基础上的合理推断——历史研究的意义也正在于此。

回到题主的问题本身,问题不在于《资治通鉴》中的记载是否百分之百正确,而在于其代表了公元十一世纪人类对此前1362年中国历史的理解程度的最高成就。而对于一般的历史爱好者来说,《资治通鉴》已经是了解宋代以前历史的相对捷径——正如在量子力学体系已经建立的今天,牛顿经典力学仍然是我们认识宏观、低速运动的近似方式一样,《资治通鉴》当然有相当的学术价值。

相关阅读
历史解密
火烧赤壁是谁的计谋?火烧赤壁的主人公究竟是谁?

火烧赤壁是谁的计谋?火烧赤壁的主

如果你是看的是《三国演义》那你一定会认为火烧赤壁是诸葛亮的计谋,而整个赤壁之战的主人公也是诸葛亮,不过事 ...

历史趣闻
古代的镖师,走镖的时候为什么不洗脸?

古代的镖师,走镖的时候为什么不洗

镖局这种机构,经常在很多电视剧当中出现,甚至还有以镖局的生存兴亡为主要线索的影视作品,对我们了解古代的镖局 ...

@ 2015-2025 www.youbianjiang.com 游边疆
本站资料部分为网友互联网收集分享,不代表本站观点和立场。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runsly@qq.com处理。粤ICP备1808850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