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原王朝几千年的历史上,有一个问题注定绕不过去,那就是北方的游牧民族问题。
在中原王朝和游牧民族冲突的过程中,双方激烈争夺的河西走廊和燕云十六州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从某种程度上说,如果中原王朝丧失了这两块战略要地则门户洞开,无险可守。
但是我们知道,人不穿上衣,光着膀子照样可以出门;人也可以不穿裤子,裙子照样也能示人。也就是说,中原王朝没有河西走廊或者燕云十六州,照样可以活得很好。
比如说秦朝没有河西走廊,照样打得匈奴不敢南下;北宋没有燕云十六州,照样维持了100多年时间。
所以,河西走廊和燕云十六州作为兵家必争之地,其战略价值并不是全天候的。不过二者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其军事地位是等同的,例如明朝时期河西走廊和燕云十六州都属于明朝的九边重镇。
如果非要将两者区分出过高下,只能从不同的历史阶段进行分析。
简单说来,河西走廊从汉朝时期至今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燕云十六州只是从五代十国以后,才逐渐凸显其军事价值。
为什么这么说呢?静夜史认为有以下几点。
1、河西走廊是中原王朝的桥梁+高墙
不论河西走廊,还是燕云十六州,其军事价值的体现只能是其作为中原王朝边境时才会显现。
而很显然,河西走廊在历史上的大多数时区都是帝国的边境。
在唐朝之前,帝国以长安洛阳为统治核心。其进取方向主要是东西方向,在这样的情况下,河西走廊成为连接西域中亚等地区的重要桥梁。
丝绸之路的繁荣为帝国的发展带来了大量的财富,而河西走廊则是从长安向西的必经之路。对于中原王朝而言,拥有河西走廊也就拥有了整个西域世界。
另外,在对付北方游牧民族的过程中,早在汉武帝时期就已经提出了迂回包抄的宏大战略构想。要想完成对善于西逃的游牧民族釜底抽薪式的打击,就必须要连接西域阻断游牧民族的西逃之路,而完成这一宏大战略构想的最重要一环就是拥有河西走廊。
所以唐朝之前的河西走廊战略地位无疑是最重要的。
而在五代十国之后,虽然帝国政治中心逐渐东移,陆上丝绸之路也走向衰落,但此时的游牧民族却出现了巨大进步。
以契丹建国开始,游牧民族陆续完成封建化改革,成为和中原王朝并驾齐驱的强大集权制政权。
集权制度增强,带来的是统治范围的空前扩大,尤其是蒙古,建立了面积高达3300万平方公里的庞大国土。在这样的条件下,蒙古高原,西域青藏高原等地陆续纳入游牧民族的势力范围,对中原王朝形成了“C”形包围的态势,例如明朝中后期。
在这样的情况下,河西走廊不再作为中原王朝和西域的沟通桥梁,而是横在青藏高原和蒙古高原之间的一堵高墙,这一点甚至统一了游牧民族的清朝也在发挥着重大作用。
因此,河西走廊的历史作用不可忽视,其历史地位不可取代。
2、烟云16州是中原王朝的外壳+触角
和拥有河西走廊志在西域一样,燕云十六州,历史地位也从来不体现在燕云十六州本身。
作为深受燕云十六州威胁的中原王朝,北宋在战战兢兢中度过了100多年。
自936年,石敬瑭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之后。燕云十六州的军事地位才开始凸显。得到燕云十六州的契丹不仅拥有了进攻中原的跳板,也具有了南下中原,学习中原王朝的重要窗口。
而北宋在失去了坚固的屏障后,更失去了至关重要的养马基地。
因此北宋几乎是在无险可守的情况下,保持了100多年的国祚。
不过情况在宋朝之后开始发生显著变化,其变化之一是中原王朝的政治中心开始转向燕云十六州,从金国定都中都开始一直到清朝,北京都是帝国的政治中心。
而第二点变化就是自元朝开始,帝国在全国各地大量饲养战马,燕云十六州作为养马基地的地位显著下降。
经历了显著的变化后,燕云十六州不再是中原王朝抵抗游牧民族入侵的坚固屏障,而成为中原王朝向北出击的重要触角。
从唐朝之后开始,东北板块正式纳入中原王朝版图。而中原王朝和东北的连接线,就是自燕云十六州延伸而出的辽西走廊。
除了东北地区,对于蒙古高原的掌控也是金国以后中原王朝面临的重要课题。此时的燕云十六州再次成为中原王朝前出蒙古高原的战略跳板。
所以,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河西走廊和燕云十六州地位都至关重要,丢失任何一处中原王朝都会陷入巨大的战略被动中。
但是相比之下,河西走廊的历史作用要略高于燕云十六州。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文史作者:youbianjiang.com 2022-02-13
文史作者:youbianjiang.com 2021-11-28
趣闻作者:youbianjiang.com 2021-01-24
战争河西走廊,帝国,信函作者:女郎俱乐部 2019-12-05
战争河西走廊,中国,意义作者:脚指甲上有横纹 2019-12-04
@ 2015-2025 www.youbianjiang.com 游边疆
本站资料部分为网友互联网收集分享,不代表本站观点和立场。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runsly@qq.com处理。粤ICP备1808850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