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

城市向东生活向美——兴仁市喜迎历史机遇奋力书写城市建设发展新篇章

  

  

  2018年,兴仁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这一年,兴仁如期通过脱贫摘帽国家第三方评估,历史性的战胜贫困,同步小康的美丽画卷在55万兴仁人民手中徐徐展开。

  
这一年,历时18年的构想和十年创建历程,千年古邑兴仁终于实现撤县设市的梦想,以兴仁市的姿态迈入新时代。

  初心,穿越时空,永志不忘。

  
目光聚焦回到2007年初春,“紧紧围绕‘减贫摘帽’、撤县设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在兴仁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中,坊间流传多年的“撤县设市”构想首次官宣。

  
厚积,锐发!

  
十年,历史长河中的一个短暂瞬间,却赋予了兴仁一次华丽蜕变。

  
仿佛就在一瞬间,灯火点亮阡陌。这座“长寿之城”一下子拔节长高,城市的眉额抵进东湖,抵进巴铃镇,抵进义龙新区……

  
2018年8月,历史揭开新的一页,兴仁撤县设市获国务院批准——

  
一场砥砺奋进的全新征程已经开启。新时代的兴仁,正朝着太阳升起的方向奋力奔跑!

  今年8月,兴仁县有了新名字:兴仁市。

  
对于建市,兴仁县“底气十足”。

  
从2010年8月起,兴仁县正式启动“撤县设市”准备工作,经过多年的深耕细作,经济体量、城镇人口、产业布局、城市基础架构等诸多方面,均达到或超过县改市的标准。

  
要让老百姓都过上更高品质的生活,这是兴仁撤县设市的内涵、本质和初衷,也是兴仁市委、市政府要长期书写的答卷!

  
使命,接续担当,催人奋进。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兴仁的决策者意志如铁,站在贫困县退出、全面小康和撤县设市的新起点,兴仁将提质提速加快建设高品质的生态宜居之城,不断推进统筹城乡一体建设的新征程。

  

  回眸一条街演变成一座

  每座城市都有一个长大的梦想。

  
城区面积从改革开放前不足一平方公里,拓展至今天的17.7平方公里;县境道路从狭窄的箐道、驿道和石道演化成四通八达的城际路网;城市中心由老城区一直变迁到新城区,由西往东经历20年发展——

  
改革开放40年,纵观兴仁发展轨迹,始终离不开“城市向东,生活向美”的定格。

  
时钟拨回上世纪80年代初。那时的兴仁县,城区面积仅2.1平方公里,常常让土生土长的兴仁人自我揶揄为“袖珍城市”。

  
在城北办事处生活了半个世纪的老市民余成美回忆:“改革开放前,兴仁城市拓展缓慢。老城角除了民主路、顺城路、广东巷和县府路等几条街道和巷弄,基本上没有水泥路面。晴天灰土满地,雨天泥泞不堪,与现在高楼林立、街道整洁的景象今非昔比。”

  

  市区新貌

  扳指算来,兴仁县城总体规划历经三轮修编——

  
三轮总规,分别在不同历史时期引领着兴仁县城的建设与发展,为县城近期建设和远期发展框架指明方向,为加快县城建设步伐,推进城镇化进程发挥了重要的“龙头”作用。

  
1987年3月30日,省人民政府批复《兴仁总体规划<1984-2000>》,即兴仁县第一轮县城总体规划,提出了县城主要向东和东南方发展的规划思路,兴仁城区面积升级为5.5平方公里,由此迈开城市建设现代化发展的第一步。

  
依托《总体规划》,兴仁逐渐增加了水泥路、新建了电影院、宾馆等较大型建筑。但那时城市总体规模还不大。“县城最高建筑才五层楼,不远处就是农田。”

  
在兴仁建设发展史上,城东新区的开发是一座里程碑。业内人士认为,它的产生和发展是中国经济崛起背景下兴仁改革开放和城市化进程结出的硕果。

  
1998年6月23日,省人民政府批复《兴仁总体规划修编<1998-2018>》,即兴仁县第二轮县城总体规划,“拓城”概念首次提出,城东新区建设正式列入县城总体规划。

  
1998年随着振兴大道开工建设,“袖珍兴仁”拉开扩大城镇规模的序幕。依托这条长1586米、宽40米的道路,城东新区在一片不毛之地上迅速崛起,县城拓展为7.8平方公里的新城,逐步拉开城区骨架。

  
1999年,关岭至兴义高等级公路兴仁段正式通车,城市一级干道振兴大道也于5月18竣工。交通枢纽唤醒了兴仁的发展意识,振兴大道冲破了狭窄的老县城区域,雕塑“飞越”就矗立于振兴大道东端,成为城市向东发展的地标型建筑。

  
进入21世纪,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一条条城区道路四通八达,城市“高度”与“速度”也随着第三轮城市总体规划的制定、落地而不断刷新。

  

  市区新貌 罗振飞 摄

  
2006年3月23日,第三轮《兴仁县城总体规划编修<2003-2020>》获批实施。围绕“撤县设市”战略目标,兴仁决策者提出了“复兴老城、完善新区、再建新城”的战略思路,将县城结构形式分为新城组团、老城组团和西面组团。

  
2009年1月24日,兴仁县向省人民政府提请的“拟撤销县政府驻地城关镇和四联乡,设置东湖、真武山、城北、城南四个街道办事处”得到批复,这标志着兴仁吹响加快城市化进程,“袖珍兴仁”一步步长大,城区面积扩大到9.2平方公里,人口从不足4万人增加到10万人。

  
“以规划为龙头,建设作基础,经营管理为灵魂,兴仁开始大气魄拉开城市框架。”兴仁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王健表示,兴仁以“撤县建市”为目标,启动编制城市控制性详规,推进城市土地连片开发、组团发展,构建了一个以“兴仁大道”为城市新轴心,东西两湖为城市首尾,复新旧城为城市文化底蕴的发展框架。

  
2009年除湖滨路全线贯通、解放路和环城路改造竣工,兴仁大道一期也建成通车。“环网相扣”多维度路网交汇,为城东新区的大拓展激增绝对动力。

  
兴仁县城乡建设,由老城改造拉开序幕,城东新区开发迈出关键一步,乡镇村寨建设逐渐推进。据统计,城东新区自1998年5月成立以来,先后建成文化北路、黄金路、市府南路共15条道路,全长10815米,总投资7518.79万元。

  
如今,新一版《兴仁县城总体规划<2016-2030>》尘埃落定。在兴仁市委、市政府的部署推动下,兴仁大开放观念渐浓,“东拓南延北连西优”的城市发展战略共识已然形成,“一核三心两轴,一城三组团”的城市空间结构确立,城市边际不断延伸,规划区总面积已达270.4平方公里,北部的工业园区和东部的教育城片区成为未来城市拓展的增长点。

  

  兴仁广场 罗振飞 摄

  凝视一片湖见证城的崛起

  一座城市的变迁,总有她永恒的见证者。兴仁城的见证者,便是灵动的东湖。

  
枝叶扶苏,碧水微澜,三五成群的水鸭在湖上嬉戏;垂钓者静坐湖边,等待鱼儿咬钩;悠然漫步的人,也闭上眼睛,尽享这份宁静和谐。

  
这是初冬时节的东湖生态湿地公园。

  
它不仅是市民钟爱的休闲娱乐场所,更是城市风貌的重要缩影和兴仁绿色城市建设战略部署的直接呈现。

  
一座城,何其有幸,拥有得天独厚的山水地理条件。而它的建设者们也没有辜负这片土地。经历20年砥砺奋进,藏水纳气、熠熠生辉的东湖已成为兴仁人梦寐以求的安乐之所——

  
东湖的开发与建设,在兴仁发展中有着独特定位——它是兴仁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城区品位、提升生活品质的重要举措,是兴仁做美生态的点睛之笔,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理念在兴仁的生动实践。

  

  兴仁东湖湿地公园 罗振飞 摄

  
据东湖城投集团董事长杨玖介绍,东湖原名长塘,属季节湖,水面小。1998年长塘综合治理,将地下暗河截堵抬高水位,形成湖泊,因湖泊位于县城东面,故名东湖。

  
兴仁城市发展,三分之二在东湖。仅是双向六车道的大道,东湖就有6条,11家大规模房地产开发商投资东湖,顺势引爆了兴仁人居“变革。而东湖周边城区也成为依靠改革和辐射获得新生的发展翘楚。

  
兴仁市委副书记、市长方先红告诉记者,兴仁市委、市政府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路,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谋划生态治理和城市建设。2016年开始计划投资5亿元分两期高标准打造东湖湿地公园。项目涉及土地90公顷、1000多亩,分为东湖核心区和王家塘片区两个部分分期建设。

  
“以新区开发为主线,加大城市建设投入,增强城市集聚和辐射功能,促进兴仁市城市化进程。”王健感慨地说,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魄力和远见,兴仁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持之以恒重点开发东湖,以“兴旺之地,仁义之乡”的铮铮誓言,把党的十九大精神切实体现到城乡开发总体规划中。

  
河东流去,有容乃大!

  
40年,兴仁城市版图向东伸展。在东湖的见证下,从满地荒芜到一城繁华,兴仁已经嬗变——老城优化提档升级,新城靓丽仪态万方,一湖两岸风光优美,高楼迭起繁华现代,公园广场景致怡人,美丽乡村风景如画……

  展望一座城成就美好生活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

  
于城乡建设而言,这一思路的指导意义亦然。

  
过去五年,是兴仁城建历史上任务最繁重、覆盖面最广、工作最艰辛、成果最丰硕的五年。五年间,这座城市面貌变化彰显了惊人的“兴仁速度”,传递着民生至上的温度,体现着品质优先的态度。

  

  兴仁夜景

  
首先,棚户区改造为一座新城的崛起提供了空间保障。兴仁市以民生为导向,积极推动城中村、棚户区和旧居民小区的拆迁改造,为市民构筑和谐温馨的新家园。截至目前已完成棚改拆迁12426户,征收面积110万平方米,惠及群众约3.8万人。

  
其次,不局限于仅把“旧房”变“新房”,更为重要的是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同时提升城市品位。兴仁市按照城市“双修”要求,对老城区市政设施功能进行修补,对黑臭水体施以重拳整治,通过拆除违章建筑、新建截污管网等举措,让老城区居住环境得以提升。

  
作为公共基础设施的提供者,除了高大上的“大项目”,兴仁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还将更多的关注点放在了贴近群众的“小细节”,致力于把靠近群众50米、100米的小事情办好。随着兴仁城市建设不断升级,越来越多的市民分享着城市逐渐变大、变新、变绿、变畅、变美的发展成果。“最近几年兴仁新建了不少公园、游园,亭子、健身器材、座椅、各种花草树木,让市民在散步锻炼时可以呼吸新鲜空气远离喧嚣。”市民葛大胜高兴地说。

  
2018年还是贯彻落实中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意见的开局之年。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让兴仁市村镇建设进入了特色发展、步伐加快、大有可为的黄金发展期。

  

  屯脚镇鲤鱼村 陈民华 摄

  
初冬时节,走进屯脚镇鲤鱼村,富有民族特色牛角造型的寨门,身穿少数民族服饰的刺绣手艺人,三三两两坐在廊道上,一针一线织绣着美好新生活。

  
近年来,鲤鱼村大力实施“旅游+”发展模式,投入3000余万元,建成通组路17千米,串户路6千米,安装太阳能路灯480多盏,农村污水处理设施150户,便民服务中心1座,健身广场3个,治理河道2.5千米,特色小康房建设40户。

  
镇村联动,凝聚合力。

  
作为100个省定州级示范小城镇,屯脚镇打造“田园屯脚、康养苗乡”示范小城镇,把产业支撑作为城镇化的灵魂培育,整合全镇10余个较大的薏仁米加工企业和200余户小微加工企业,联合发展,年加工薏仁米6万吨以上,实现直接经济收入1亿元以上。

  
屯脚镇的发展,鲤鱼村的逆袭,只是兴仁实现乡村振兴的一个生动缩影。放眼全市,类似场景比比皆是。

  

  兴仁市巴铃镇

  
以特色小(城)镇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农村危房改造为载体,兴仁市村镇建设工作在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的领导支持下,按照兴仁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实现了有质量、有效益、有特色的发展。

  
作为全省第一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带示范县,兴仁市按照“10+N”内容要求,已完成6.9亿元投资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017年9月县域村庄规划编制全覆盖,村容村貌得到提升,农民群众生活条件不断改善。

  
在推进小城镇建设过程中,兴仁市巴铃、屯脚、雨樟(现辖义龙试验区)入选全省100个示范小城镇之列。同时,全面启动潘家庄镇、下山镇、鲁础营乡等小城镇建设工作。截至2017年10月县域内12个乡镇累计建成“8+X”达标项目共计15类,累计完成投资17.18亿元。

  
农房作为农村的基本单元,既是农民赖以生存的生活资料,又是农民保值增值的生产载体。为让农村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兴仁市启动了“温心苑”项目,整治老旧住房透风漏雨问题10554户,成为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生动实践。

  

  兴仁市鲤鱼坝风情田园

  机遇,贵在把握。

  
兴仁的城市发展虽然还青春年少,但其绽放的芳华,已然让黔中大地更加璀璨夺目!

  
正如黔西南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兴仁市委书记方俊所说,“兴仁将牢牢抓住撤县设市这一重大历史机遇,牢牢守住山青、天蓝、水清、地洁四条生态底线,努力建设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协调进步、民族文化繁荣、生态优势突出、民主法治健全、人民幸福安康的多彩兴仁市。”

  
窥一斑而知全豹。

  
我们有理由相信兴仁的发展,借力产业、区位和城建等优势,还未有穷期。(张正勇 孙勤 彭银)

  

  来源:贵州日报

  责任编辑:江江 舒舒 漫漫

  本期审稿:然然

  值班总编:邓伯祥

  

  黔西南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出品

  微博:@中国黔西南

  邮箱:[email protected]

  

声明 凡“中国黔西南微信公众号”刊发的原创内容,均保留版权,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黔西南微信公众号(微信号:zgqxnw)”。

  

  

相关阅读
历史解密
火烧赤壁是谁的计谋?火烧赤壁的主人公究竟是谁?

火烧赤壁是谁的计谋?火烧赤壁的主

如果你是看的是《三国演义》那你一定会认为火烧赤壁是诸葛亮的计谋,而整个赤壁之战的主人公也是诸葛亮,不过事 ...

历史趣闻
古代的镖师,走镖的时候为什么不洗脸?

古代的镖师,走镖的时候为什么不洗

镖局这种机构,经常在很多电视剧当中出现,甚至还有以镖局的生存兴亡为主要线索的影视作品,对我们了解古代的镖局 ...

@ 2015-2025 www.youbianjiang.com 游边疆
本站资料部分为网友互联网收集分享,不代表本站观点和立场。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runsly@qq.com处理。粤ICP备1808850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