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

81年历史的京剧团传承创新并举演绎另类国粹

原标题:81年历史的京剧团传承创新并举 演绎另类国粹

  来源标题:传承创新并举 演绎另类国粹

千龙-法晚联合报道(记者 李洁)一个有着81年历史的京剧团,如果去做话剧靠谱吗?松岩带领的北京风雷京剧团用实际行动告诉了观众:奇迹是存在的。

2015年10月,《网子》在新落成的天桥艺术中心首演,得到了业内专家特别是年轻观众的一致好评。自首演以来,已经在京内外多个剧场演出多场,几乎场场爆满。被称作“京话剧”的《网子》完美地借助话剧的壳儿展现了京剧的魂。

《网子》的创作者就是松岩,今年也是他担任风雷京剧团团长的第17个年头。

中国京剧

找到越来越多海外知音

站在珠市口丰泽园饭庄门口向北看,可以看到对面楼上树立着红色的招牌——北京风雷京剧团。如果从剧团1937年在天桥成立时算起,到今年已经81年了。风雷京剧团是北京南城一家历史悠久的京剧团,剧团前身“民乐社”成立于1937年。

现任团长松岩出身京剧世家,父亲是京剧行当里的“箱官”,是戏曲班社后台服务人员的一种,专门负责整理盔头箱,修缮盔头是拿手好戏。松岩从小耳濡目染,光勒头的“网子”该怎么勒、盔头怎么戴,他就能讲上三天三夜。

6岁起,父亲常常带他看京剧。回到家,松岩就情不自禁地模仿起人物的动作、唱腔。慢慢地他对京剧如痴如醉。8岁开始练功,13岁时他进了风雷京剧团,拜武生名家“茹派”传人茹元俊为师,专攻武生。

松岩常说:“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京剧演员,需要忍受常人所不能忍受的身体上的痛苦和精神上的枯燥孤独。”每天早晨5点,他就跑到陶然亭公园吊嗓子,寒暑不辍。在练功棚里,他扎起比舞台上重好几斤的大靠挥舞刀枪,汗流浃背也不停歇。为了练好高台旋子720度,他被摔得大胯红肿步履艰难,还是一边忍痛一边不停训练。

天道酬勤放在松岩身上再合适不过。20岁时,他主演的《界牌关》获得全国京剧大奖赛荧幕奖。特别擅长猴戏的他,还凭借《闹龙宫》一剧获1992年北京市中青年戏曲调演集体奖和个人表演奖,一举成了北京京剧界小有名气的“美猴王”。

1992年,松岩随团第一次到日本演出。很多日本观众不了解京剧,甚至分不清京剧和杂技之别;而松岩的一场猴戏《闹龙宫》,令日本观众大长了学问。演出结束,热情的观众围住美猴王久久不散,当场成立了一个“松岩戏迷协会”。随着国外演出增多,松岩为中国京剧找到了越来越多的海外知音,他的名字在戏迷中也越叫越响。

“拼命三郎”

上任一年演出793场

1996年,32岁的松岩被提升为风雷京剧团副团长,此时恰逢剧团濒临衰败,演出不景气,生存面临危机。180多人的剧团因经费短缺,每年只能开出60%的工资。排练、服装、演出、道具等费用都没有着落,许多演员不得不转行谋生。

一直埋头练功的松岩开始从“艺术经济学”的角度思考这一问题。他坚信社会需要京剧,但京剧自身也必须顺应形势,走向市场以求得新生。于是他主动请缨,从团里挑出30多人,承包了恭王府的京剧演出,一年演出200多场,在为剧团争取了经济效益的同时,他也成为了首都京剧界第一个拥有固定演出场地的“承包户”。

尝到“第一桶金”的甜头,松岩凭借“后路早已断,前行见大勇”的劲头,带领剧团努力开拓市场,演出足迹遍及京城,演出的场次也逐年提升:由200场到300场到500场!在2001年至2002年间,剧团演出竟达到793场,创造了当年北京市所有演出团体的演出数量之最。

和京城各大国字头剧团相比,风雷只能算是“弱小”。但是“弱小”的风雷京剧团能创出如此佳绩,令不少业内人士侧目。

其实,业界、客户以及团里都知道,这位新上任的团长是个“拼命三郎”。2008年,武生出身的松岩在《金翅大鹏》演出中,从高空翻身落地时,导致跟腱断裂。松岩不露声色,坚持把戏演完。2012年,带团到张家港市演出的松岩,重感冒仍咬牙坚持,边喝药边演出。上任一年,演出了793场!创造了京城同类剧团一年演出最高纪录。

敢于创作

京腔京韵融合电声器乐

由于续写了京剧辉煌的战绩,松岩在业内的名声越来越响。2001年,37岁的松岩成为剧团历史上最年轻的团长。作为剧团一把手,行政事务和应酬增多了,有人担心他会脱离舞台。他笑笑说:“作为演员,黄金时间有限,没戏演痛苦,工作量大了又辛苦,我宁愿辛苦也不愿意痛苦。”

2005年6月份,松岩接受了一个艰巨任务:担任北京“奥运口号发布会”上唯一的京剧节目《东方神韵》的导演。演出方有个“不近人情”的要求:既要把京剧的宏伟场面表现出来,还要把京腔京韵和西洋电声器乐融合在一起,而且演出时间要精准控制在4分零11秒。这次演出,松岩调动了北京市各院团演职人员共百余人,经过精心编排和策划,让演出从整体设计和艺术创新等方面都达到了高水准。

尝到了创作甜头,同年9月,松岩集编剧、导演、主演于一身,打造出高水平的演出剧目《武松》。此剧以新剧本、新设计、新形式的特点突破了以往京剧传统的表现形式,成功地塑造了武松形象,并被中央电视台录像,向全国多次播放,获得了专家和戏迷观众的好评。

华丽转身

京剧转型玩话剧《网子》

2015年他再次出手,来了个华丽转身,玩起了小剧场话剧,这就是京味儿话剧《网子》。

当下小剧场话剧形式多样,但以京剧为题材的还很少见。《网子》是一出悲剧,演绎了清末民初梨园行的酸甜苦辣,折射出百态人生。话剧以京剧演员勒头的重要工具网子作为故事的引线,让观众了解京剧后台勒头、扎靠等技艺,此外梨园戏班中水牌子写法、祖师爷摆牌、盔头戴法、封箱、服装等各方面创作都十分严谨。

万事开头难,就在《网子》的创作初期,剧团遭遇了资金不足的窘境。做《网子》时,只有西城区委宣传部支持剧团创新,给了风雷50万元的启动资金。但《网子》的预算大概需要100万元,松岩就只能自己想办法了。儿子松天硕的导演费免了,可以省几万元;剧团的盔头道具都是现成的也能省不少钱,其他方面只能拼面子省钱,总算紧紧巴巴地把戏立起来了。

随后,松岩带领《网子》剧组随北京市外宣办“京味儿文化之旅”赴台湾,在高雄演出两场并赴台湾艺术大学、台湾戏曲学院进行互动交流。演出当日,高雄社教馆演艺厅座无虚席,一次次响起掌声。本以为南方的观众对京味剧水土不服,没想到在台湾引起了轰动,用国粹实现了南北文化大融合。在《网子》公映的两年多时间里,已经在各个大小剧场演出65场,收益200万元,在话剧市场是个不可多见的奇迹。

传承与创新

把曲高和寡变成大俗大雅

今年话剧《缂丝箭衣》公演,这也是风雷剧团“梨园三部剧”的第二部。与《网子》相似,《缂丝箭衣》依然是从观众并不熟悉的京剧幕后工种入手。通过一段剧装租赁行业的辛酸故事,讲述工匠精神传承的艰难,让观众明白京剧艺术能以这样成熟的面目传承到今天,背后不知道有多少人做出了牺牲。

从《网子》到《缂丝箭衣》变化最大的还是观众的认可度。《网子》首轮演出时,很多人都对京剧团做话剧抱怀疑态度,剧场里经常连一半都坐不满,直到第二轮演出才火了起来。《缂丝箭衣》还没开演,天桥艺术中心可容纳1000人的中剧场,5场演出就剩两成的票了。

有人问松岩,身为一个京剧演员,为什么想要做话剧?松岩说:“京剧是个金色宝库,很多人只知道在宝库边上高谈阔论,却没有找到一个能让今人了解她喜欢她、主动踏入这个宝库的门口。”松岩认为有一条路,可以把曲高和寡变成大俗大雅:“这就是从吸引年轻人的关注开始。”

从京剧节目的导演到话剧的转型,松岩用了10年时间,创新了京剧,让更多的观众尤其是年轻人接受这项艺术,也用另一种方式诠释了坚守与热爱。

“继承好老祖宗留下来的国粹艺术,我责无旁贷。让京剧走向世界,我义不容辞。”松岩作为一名剧团的团长,尽职尽责、辛勤耕耘。他不忘初心,将实现自己的理想与国粹京剧的崛起统一起来,一路披荆斩棘,用探索和实践去实现中国传统文化再次复兴发展的梦想。

作者:李洁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历史解密
火烧赤壁是谁的计谋?火烧赤壁的主人公究竟是谁?

火烧赤壁是谁的计谋?火烧赤壁的主

如果你是看的是《三国演义》那你一定会认为火烧赤壁是诸葛亮的计谋,而整个赤壁之战的主人公也是诸葛亮,不过事 ...

历史趣闻
古代的镖师,走镖的时候为什么不洗脸?

古代的镖师,走镖的时候为什么不洗

镖局这种机构,经常在很多电视剧当中出现,甚至还有以镖局的生存兴亡为主要线索的影视作品,对我们了解古代的镖局 ...

@ 2015-2025 www.youbianjiang.com 游边疆
本站资料部分为网友互联网收集分享,不代表本站观点和立场。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runsly@qq.com处理。粤ICP备1808850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