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失去荆州之后,诸葛亮和蜀汉当时面对的局势打是找死,不打是等死,从国家实力来看,蜀汉是三国中最弱的一环,甚至可以说,蜀汉和魏无不是一个等量级的国家。
《出师表》一开始就坦诚,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从三国中后期来看天下十四中,魏国一家就有十州吴国有扬州,荆州和交州,其中荆扬两州与魏国共有,而蜀汉只有一个益州,在那个时代,从人口可能是比领土更为重要的国家实力的指标,根据当时官方资料,吴国灭亡时人口只有魏的一半,而蜀汉亡时更只有吴国的一半不到,这一差距直接反映到军事上。蜀汉的军队规模仅仅10万人左右,吴国是23万左右,而魏国可能达到40万以上,也就是说,即使是吴蜀同盟,两国的军力也不足以灭魏,指望蜀汉单挑魏国亳无可能,诸葛亮在当时实际陷入了一个无法自拔的历史悖论,蜀汉在三国中实力`最弱,和平竞赛是没有希望的,如果不在短期内通过开战扩张实力,长远来说必然死路一条,所以时间是站在曹魏这一边的,东汉三国期间的战乱,对曹魏占据的北方造成的损伤很大,但只要得到足够的时间来休养生息,其先天体量优势将来足以碾压蜀汉,蜀汉与魏国的军事实力不在一个量级上,如果打的话诸葛亮也不以临战指挥见长,数次北伐铩羽而归已经很能说明问题,更何况跟比自己强大的敌人开战,蜀汉必然走向穷兵黩武,国力将在一次次的战争中耗尽。
事实上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提出的北伐先决条件是,《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当诸葛亮真正实践这一理论时已注定先天不足,荆州已失两线出击的战略已是镜花水月,对此诸葛亮显然是陷入了痛苦的清醒当中。《后出师表》有云: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待亡孰与伐之?打是找死,不打是等死反正都是死,还不如奋力一搏以攻为守。诸葛亮并没有狂热到认为蜀汉可以单挑曹魏,他的北伐已尽量利用(天下有变)呼应东吴的军事行动,而双方也的确让魏军一度陷入(两线作战)的窘境,但很可惜这两个盟友要么是配合时走位,要么是各怀鬼胎,同床异梦,始终没能让曹魏陷入顾此失彼的绝境中。既然联合起来硬实力也无法碾压曹魏,双方配合又不默契,那么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诸葛亮的运气真的不算好,曹魏真正意义上的国家危机都发生在诸葛亮去世后,比如他去世后四年,公孙渊和曹魏撕破脸,曹魏派大军征伐辽东,如果诸葛亮还健在,如果东吴、蜀汉和公孙渊三家联盟,如果三家配合默契,可能是一次颠覆曹魏的良机,更大的(天下有变)发生在亮去世15年后,司马懿和曹魏皇室翻脸爆发了高平陵之变。之后几年曹魏内部发生了大规模内乱,也就是著名的《淮南三叛》。这些诸葛亮都没有等到,《曹魏未乱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田余兴先生在《秦汉魏晋史探微》一书中曾说过一句很令丞相粉们悲伤的话。历史决定了刘备是一个奔窜求存的角色。历史只给了诸葛亮一个小国寡民的政治台。
人物作者:youbianjiang.com 2023-02-20
人物作者:youbianjiang.com 2023-02-19
人物作者:youbianjiang.com 2023-02-19
人物作者:youbianjiang.com 2023-02-19
人物作者:youbianjiang.com 2023-02-19
@ 2015-2025 www.youbianjiang.com 游边疆
本站资料部分为网友互联网收集分享,不代表本站观点和立场。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runsly@qq.com处理。粤ICP备1808850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