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纪錾
再有十几天,2018年就结束了,时间过得可真快。
这一年,不管您是从事哪行哪业,可能都听说过一个词儿,叫做比特币。
最红火的时候,这个圈子有两个口号:“币圈一天,人间一年”,“未来一年,连睡觉都是在浪费时间”。
各种行业都缺风的2018年,币圈一度被认为是今年最大的风口。
直到7月份,“中国比特币首富”李笑来被曝光一段录音,称“成功就是能忽悠傻*”,大谈币圈如何收割韭菜,大家这才发现:*,原来又双叒被骗了。
随着监管部门抡下来的大棒,还没挺到年底说一句明年会更好,币圈就彻底消停了。
这事儿新鲜吗?说新鲜也新鲜,毕竟是2018年的一大新闻。但回头看看,也不新鲜。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有些事情却兜兜转转,一次又一次重回原点。
其实,类似币圈的“神话”早在世纪初就上演过了,只不过那时它有个更神气的名字,叫做“东方神犬”,也就是藏獒。
一
1969年,美国探险队员巴利毕索普从喜马拉雅山麓带回去一头纯黑色藏獒。
玩探险的圈子,大多是些精力旺盛,好奇心重的硬核男子。马可波罗笔下“体大如驴,奔驰如虎,吼声如狮,仪表堂堂”的藏獒,他们以前只听过没见过,这回终于亲眼看到了,纷纷为之怦然心动。
由于这一批人的推动,美国人民觉得藏獒这种狗可真是牛*坏了,给起了个“来自世界屋脊的神犬”的名号。
但70年代美国人民的日子也不好过,两次石油危机重创经济,并没有余粮拿出来投机炒作藏獒。
直到80年代,随着经济复苏,投机客们终于有钱把藏獒贩卖进美国,各种协会和比赛也出现了藏獒的身影。
把藏獒从西藏搞到美国是件苦差事,也很费钱。加上藏獒来到美国后,自带世界屋脊的神秘感,价格很快就被炒起来。
本来炒起来就炒起来,跟中国大陆没什么关系,可坏就坏在一名台湾演员身上。
1983年,台湾当红小鲜肉,《昨夜星辰》男主角张佩华从美国买了一只藏獒并带回台湾,这只叫乔克的藏獒花了他120万台币,相当于一部戏的片酬,能在台湾买一幢楼房。
图/阴郁派小帅哥张佩华
图/妥妥的爱狗人士
在藏獒一步步迈向巅峰的历史进程里,这是张姓小鲜肉个人的一小步,却是藏獒“西学东渐”的一大步。
可以想象,假如吴亦凡抱着一条天价狗出现在媒体面前,这条狗还是大家从没见过的品种,广告效果会是如何的skr。
当红明星做背书,加上惊人的价格,藏獒迅速在台湾走红。
一时间,凡是有藏獒出现的狗展,场场爆满,台湾中南部爱犬人士集体包车北上看藏獒。
由于藏獒当时还只能从美国引进,相当于有两个中间商赚差价,到台湾后就更贵更稀缺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80年代末台湾一犬风行,一只藏獒幼犬能卖到20万到30万台币,种犬的配种费也高达20万台币。
20万台币相当于一个什么概念?纵使80年代末台湾经济起飞,成为“亚洲四小龙”,也是一个高级白领不吃不喝一年的总收入;换算成人民币,当时约为4.35万元,而那会大陆的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还不到1300块,农民年均收入只有600块,34个城镇职工或者73个农民一年不吃不喝,才能买起一只品相一般的藏獒幼犬,哭了。
敏锐的投机客,很快就想到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大陆。而此时,大陆还对这条“致富弯道”一无所知。
二
1985年,当福建商人拿着几张藏獒的照片找上门时,河南农民王占奎只觉得一头雾水。
王占奎并不知道,多年以后自己会成为“中国藏獒之父”。
图/藏獒之父王占奎,河南巩义市涉村镇人
王占奎算是懂狗的内行。1983年,他开办了国内第三家个体养狗场,因为养德国牧羊犬而小有名气。
福建商人希望王占奎能找到藏獒这种狗,再转卖到台湾去。
但王占奎却不认识这种狗,留了个联系地址就让对方先回去了。
后来,当地供销社主任告诉他:“巩义有个劳改犯刚从西北回来,带的那条狗也许是藏獒。”
王占奎闻讯去找,看到一只从未见过的大狗,正拖着个磨盘在院子里疯跑,力气极大。
震惊之余,他拍下照片寄到福建,对方回信:这就是藏獒。
1986年春,带着跟福建人签好的合同,王占奎第一次进了藏区。
上世纪80年代交通不便,王占奎走了整整两天,当地海拔接近4000米,晚上几个人头疼得睡不着觉,当时连这是高原反应都不知道。
十几年后,你随便走进一家獒园,每个老板都能给你说上一段去藏区找獒的艰苦过程和奇闻秘事。
很多真真假假的故事,正是从王占奎这批先行者的叙述中衍生出来。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藏民非常淳朴,王占奎来到当地才发现原来藏民不卖狗。
你要是去藏民家,说很喜欢他的狗,那很好,藏民很高兴。但你要说买狗,就是俩字,不行。
因为藏民全员佛教徒,他们觉得花卖狗的钱,就跟吃老祖宗的肉一样,缺了八辈子德。
没办法,王占奎只好四处打听,终于找到一个以物易物的辙。
他在县城买了收音机、电灯泡等,花了45天时间,跟牧民换来23只藏獒。
23只藏獒被拉回河南巩义,王占奎留下了3只母狗、2只公狗,这5只狗成了王占奎藏獒养殖场第一批种犬。
余下18只藏獒,交付给福建商人,它们被运到福建,再偷渡去了台湾。
把那些收音机、电灯泡换算成人民币,一只藏獒付出的成本从50元到200元不等,转手卖出去则高达7000元一只。
这意味着,在万元户可以成为致富典型、可以上报纸的80年代,王占奎成了十万元户。
第一次把藏獒带到内地,王占奎就制造了一个财富神话。
三
1994年,摇滚歌手、大帅逼郑钧发行了一张名为《赤裸裸》的专辑,其中有首歌叫做《回到拉萨》:
回到拉萨回到了布达拉宫在雅鲁藏布江把我的心洗清在雪山之颠把我的魂唤醒爬过了唐古拉山遇见了雪莲花
这首歌写的不错,也挺好听,但此时郑钧却从未去过拉萨,只凭对西藏生活的美好想象和向往写出了这首歌。
图/大帅*郑钧
这其实反映了当时的一种社会思潮,八九十年代涌现出了一大批关于西藏的小说、诗歌。
究其原因,一个是因为当年前往西藏,远不如现在这么方便,使西藏的宗教和人文保有极强的神秘感,神秘感意味着有逼格;
另一个,是改革春风吹满地,把一部分敏感脆弱的文艺青年率先吹颓了,面对商品经济这个难以把握的大时代,他们感到迷茫,于是转身从犄角旮旯里挖掘出各种“感悟”,这些感悟更令西藏成为一个时髦话题。
而藏獒,非常符合这一流行文化趋势。
1998年,王占奎主动找到媒体,讲述了以西藏、东方神犬、惊险坎坷的为关键词的寻獒故事。
1998年9月4日,大河报发表《千里寻藏獒,中原听咆哮》,把王占奎塑造成一名不畏艰险入高原,发掘推广藏獒让更多人认识的义士。
本来只是为了赚钱而走进西藏的王占奎,就此摇身一变,成为中国抢救保护藏獒第一人。
图/听说藏獒濒临灭绝,王占奎坐立不安
图/倒贴钱也要拯救藏獒
图/“保护神”的传奇故事
图/中原藏獒第一研究人
中国人从来不缺讲故事的能力,以及对各种神秘未知事物的夸大想象。
世界屋脊、台湾富商、一只藏獒能抵挡两只金钱豹、濒临灭绝的珍贵犬种……与藏獒相关的大量文章,充斥这些吸引眼球的关键词。
最牛逼的,要数上面这张图右上角小字,说藏獒的综合价值不亚于国宝大熊猫。
更具煽动性的是,藏獒被冠以“中国独有”这个称号,有了民族主义这个超级大Buff,这些故事立刻散发出不可抵挡的魔力,文章很快被其他都市报转载。
包括《西宁晚报》《拉萨晚报》《海峡都市报》《春城晚报》《北京青年报》等十几家省级报刊,都刊登了王占奎的故事。
借助舆论攻势,藏獒也从这年开始走向全国,实现了内陆价格攀升的1.0阶段。
1999 年,一条2个月大的幼年藏獒,在国内价格最高达 5 万元,成年藏獒最高已经可以卖到20万元。
这是什么概念呢?那一年北京天通苑的房价,1平米只要1000多块钱。
同年,美国犬舍俱乐部的存栏服务中列入了藏獒,被投资者认为是个重大利好消息。
一贯开在中国快车道的上海,在九十年代末有句流行语:
买栋房子、找个老婆、生个儿子、买辆车子、养条藏獒
这话正代表了这一时期,人人想从藏獒身上捞笔金的财富梦想。
四
上世纪末投机者大发藏獒财,靠的还只是信息差来牟取暴利。
直到2003年,事情开始起变化。
2003年,对于中国来说是悲喜交加的一年。这年,第四代领导人正式交接,之后非典疫情爆发,此外还有一件会被载入历史的大事,就是中国首次发射的载人航天飞行器“神舟五号”成功升空。
然而,对于那些奔波于大时代中挣命的小人物来说,面对这些大事时,除了看看新闻,为之欢欣或者为之揪心之外,能决定的东西少之又少。能直接改变他们命运的,是另外一些事情。
比如在藏獒投机者们眼里,这一年最好的消息就跟上面毫无关系,而是“金牌教练”马俊仁做了中国藏獒俱乐部主席。
图/跨入藏獒圈的老马
虽然,这个俱乐部不过是个民间组织。
选举藏獒俱乐部主席那天,王占奎当时也在现场:“当时开会的有20多人,大家想着老马是名人,他能把藏獒的热度炒上去。”
后来的事情证明,老马不仅能把热度炒上去,还能把自家一只藏獒,喊到连他们自己都想不到的4000万天价。
马俊仁是中国田径队的前主教练,靠着明补王八汤、暗扎兴奋剂的双面手,在那个梦幻时代,带出了一支长着喉结的女子田径梦之队,屡获金牌,挣足了“面子”。
现在分析马俊仁,这个人能在特殊年代“大放异彩”,其实主要靠两点,一是利用民族主义,二是鼓吹个人英雄主义。
而且,只要让马俊仁找到靠这两点支撑起来的项目,这人还真他妈是个运营奇才。
马俊仁跨进藏獒圈之后,第一步就是给藏獒引入了民族主义的概念,经常挂在嘴边的几句话:
我养藏獒,不是因为缺钱,是因为世界犬业中中国没地位,而藏獒数来数去该是最好的犬。只要下功夫弄,咱们一定能拿世界冠军。我们国家方方面面都不能让人看不起。我这些藏獒,以后要出去参加世界比赛,论个头儿,论品相,论颜色,论方方面面犬性,肯定都非常突出——拿金牌夺银牌。以后出口藏獒,我还要为国家赚外汇。
马俊仁生生把养藏獒也说成了为国争光。
而事实是,藏獒并不是中国独有,印度和尼泊尔也有。1958年,尼泊尔就给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送过2只。
图/尼泊尔送给艾森豪威尔的2只藏獒
第二步,就是鼓吹“纯种”,间接吹自家獒园的藏獒最好:
全国纯种藏獒剩下不超过100只,几乎有一半都在我手上。
在老马面前,“狗”是需要屏蔽的敏感词。一听到“狗”字,他会大怒:“我马俊仁培育的是藏獒!不是藏犬、藏狗!”
当然,马俊仁突然以百米冲刺的速度抢占业内制高点的这些话,也激起了其他养犬人不满。北京一位从90年代就养藏獒的资深獒友,就告诉记者:
“马老师在田径界是大腕,但是在獒圈连小学生也算不上!”
但不管怎么说,利用自己的名人效应,马俊仁确实把藏獒价格给炒起来了。
2005年,中国首届藏獒展览会在河北廊坊开幕,马俊仁一口气带去30只藏獒,其中有一只叫“小王子”,并给它喊出了4000万天价,妥妥的头条大新闻!
与此同时,好消息再次传来,藏獒正式在美国犬舍俱乐部比赛中亮相。
于是,大量资本受虚假繁荣吸引,盲目跟进市场,藏獒迎来了第二波价格攀升。
这一年,一般成年藏獒均价已经突破10万元大关,之后迅速迈入大跃进时代。
2009年,杭州新精品中国藏獒展会上,最贵的藏獒标价3000万元。
2011年12月,北京一场獒展,某青岛藏獒号称身价3000万元。
2012年2月,石家庄第二届北方藏獒精品博览会上,某藏獒号称育种一次就要 120万元,曾有人出价3000万元买,但被主人婉拒。
在其他五花八门的藏獒展上,基本都有开价五六百万元的“纯种”藏獒撑场面。
五
2009年9月9日,30辆清一色的黑色奔驰车,列队驶入西安咸阳机场停车场,引起路人驻足观看。
制造这一幕盛景的事件,不是哪位土豪老板儿子娶媳妇,只是为了迎接一只名为“长江二号”的藏獒,而这只藏獒身价达到400万。
而这,不过是当年藏獒炒作的冰山一角。
图/迎接人员为藏獒系上大红花
各个藏獒养殖场,通过互相倒手,对外号称成交价格几百万元、上千万元,媒体“老老实实”地按开价报道,而养殖场私下可能连个转账都没有,空手套白狼,白借媒体之嘴,塑造起市场繁荣的景象。
还有一些炒作手法和今年币圈如出一辙,比如名人站台这招。今年李笑来敢给“空气币”站台,当年王占奎也跑到西安给这只“长江二号”站了台。
马俊仁就更厉害了,比如,你办个獒展把马俊仁请来,他说句:老乡,你这只狗低于500万可不能卖啊。
那你这只狗就值500万了。简单,粗暴。
真掏钱买狗的都是些外行,听说什么藏獒俱乐部主席、藏獒之父都看好这条狗,能不信吗?
不仅群众信了,就连见多识广的名嘴老梁都信了。
2011年,梁宏达专门讲过一期藏獒,标题叫做《藏獒,炒不出来的传说》,歌颂了藏獒忠诚、勇敢的美德,还肯定了马俊仁这些名人对养藏獒行业的推动。
2013年,藏獒市场颓了,大家都知道是泡沫以后,老梁幡然醒悟,又做了一期《藏獒没那么神》。在节目里一顿辟谣,从智商来说,藏獒IQ很低根本算不上好狗;从战斗力来说,甭跟什么狼啊、豹啊比,就连牛头梗也打不过;说藏獒能打过狼的那都是炒作。
这说明啥,当局者迷啊。泡沫破之前,老梁都没看出那是泡沫,何况是买狗群众。
除此之外,炒作还衍生出一些特别残忍、残酷的事情,比如2005、2006年频频出现给藏獒灌食的事件。
那些看起来有成长潜力的幼犬,会被戴上婴儿的围嘴儿,直接用漏斗灌流质的奶渣,成年后体重能直接从100多斤灌成200多斤,看起来更高大威猛。
很多藏獒从小就是这么被灌食养大,自己都不怎么会吃饭。为了多吃,有些还要上跑步机锻炼。
图/跑步机上的藏獒
为了看起来粗壮,一些獒园直接在藏獒的腿上、脸上打硅胶,注水。或者给狗喂安眠药,整日痴睡,方便长肥。
还有给藏獒喂激素,强迫肌肉与皮分离。然后做手术,把额头上的皮拉到鼻子上,做成“起毛点靠前”的样子。
发现没,藏獒圈才是搞网红脸的“鼻祖”。
可以说,与被定义为狗的藏獒相比,这群獒园老板才更像是一群活畜生。
六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支撑起藏獒市场的真正消费者都是些有钱人,那么问题来了,谁有钱?
首先就是改革开放先富起来的那部分人,各种老板和企业家们。
在藏獒造神的过程中,有两个特点使得他们非常愿意买单。
一是藏獒“一生只认一个主人”,非常勇猛,特别忠诚。
那些在弄潮时被大浪拍疼过的大哥们,一方面把藏獒的勇猛顽强作为自身象征;另一方面在成功后,特别渴望在江湖中再也难以得到的东西——忠诚。
二是“纯种”的概念。
这个非常简单,先富起来后,他们急于把手中的新钱捂成老钱,提升自己的身份,以便跨入更高级的圈子,拥有一条“纯种”藏獒,最能彰显他“优越”的身份。
除了老板和企业家之外,还有哪些消费者?我们可以从一则新闻里管中窥豹。
2009年,湖南一位贪官被抓,新闻标题非常新鲜:《老总栽在狗身上》。
这位叫陈欣的“爱狗人士”,屡次利用权力向求他办事的人索贿名犬,其中的好狗就有藏獒,这也戳破了藏獒行业的一层窗户纸:
往上面送钱,名贵的礼品往往被拒绝,可是藏獒就可以;搞工程 ,走关系,送藏獒 ,往往一路绿灯......
“新钱们” 的消费观念和审美取向,一向看齐于“老钱”,所以,微妙的变化开始于2012年。
这年,中央抡下名为“八项规定”的共和国之锤,大家最先发现的是茅台不行了,高档烟酒和餐饮业开始步入萧条。
被称为“活着的奢侈品”的藏獒,也开始悄无声息步入寒冬。
因为当藏獒失去送礼功能后, 所有购买者都无法让藏獒创造出太多价值,除了一小撮真正爱狗的有钱人,藏獒注定只是资金游戏中的一个代名词。
最先感受到寒冷的是资本,因为藏獒卖不出去,而且不是一家两家獒园卖不出去,是都卖不出去。
就好比你是个投资者,判断接下来比特币会涨到10万一个,于是在5万一个的时候,你屯了100万块钱的币,准备高位抛出去,但是比特币却连跌了三个月,你会怎么办?
稳妥的投资者大多会选择在彻底触底之前先抛出去,及时止损。
于是,市场上逐渐出现了便宜藏獒。
2013年,很多人在市场上看到了一两万块钱甚至几千块钱的藏獒。
可以想象,很多被藏獒神话“教育”过的,但一直买不起藏獒的人,现在终于有机会跻身“贵族”、“巨富”的行列了。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群人接住了藏獒行业的最后一丝泡沫,但区别在于,有钱人养藏獒是在别墅、狗舍,这些人直接就在小区开养了。
但藏獒这种脾气大的凶猛狗,特别不适合在小区养,于是2013年集中爆发了一批藏獒咬人的新闻。
图/养在小区也太不拿藏獒“当干部”了
2015年,一条“百万身价藏獒成火锅食材”的扎眼新闻,刺破了藏獒神话的最后一丝泡沫。
在这一年,王占奎的獒园,从春节到6月份一共只卖出去过3只幼犬,总价还不足4万块钱。
而与王占奎相比,其他没名气的散户就更惨了,原价百万的“纯种”藏獒,现在1万块都卖不出去了。
有些投资人为了及早脱手,幼犬几百块甚至免费送的情况比比皆是。
还有一些品相差的藏獒,直接就被4块5一斤拉到火锅店吃狗肉去了。
潮水退去,都在裸泳。
人们这才发现,一切的套路都如此眼熟。
跟历年的兰花、普洱茶、玉石,甚至30年前的君子兰热一模一样……。
青海省藏獒协会秘书长周艺说,仅自己所知,投资上千万血本无归的商人,就有近百位。
一场资本市场击鼓传花的游戏就此结束,但对藏獒来说,悲惨的故事却仍在继续。
七
2017年,北京青年报发表《藏獒经济崩盘,高原上万流浪狗“成灾”》一文。一个人口只有17万的青海果洛州,却有1.4万多条流浪狗,大部分都是藏獒。
曾经的天之骄子“东方神犬”,现如今沦落到连饭都吃不上。
被资本抛弃,无家可归的藏狗游荡在寺庙、街道和村庄。它们袭击路人,传染疫病,猎杀家畜,与雪豹抢食,甚至上演狗吃狗的惨剧。
曾经以忠勇著称的藏狗,已然成为高原灾害。
当地曾想过将流浪狗杀掉或卖至外地,却遭到当地信奉不杀生的群众反对。
最终,只好寺庙和政府出面,一起出钱,为这些流浪狗建了收容所。
在青海省囊谦县毛庄乡流浪狗收容所中,记者拍下了这样一幕:
一位藏民,站在台上,用手里的铁锨敲出声响。
台下,数百只藏狗四面蜂拥而来,争先恐后地涌向场内的7条食槽。
几分钟后,食槽再无食物流出,众犬开始直勾勾地望着藏民。半晌,仍无一离去。
曾经喊着抢救保护藏獒第一人的王占奎们,藏獒俱乐部的主席马俊仁们,此时已悄然离场。
有泡沫并不可怕,怕的是泡沫破灭之后,只能留下一地鸡毛。
当然了,谁又曾真的关心过藏獒呢?
从在青藏高原为牧民守护羊群,到被30辆奔驰车接驾入驻豪门,藏獒什么都没做。
从被金牌教练高喊4000万都不卖,再到沦落为遭人嫌弃的流浪狗,藏獒其实也什么都没做。
“东方神犬”的故事讲完了,看到这您可能恍然大悟,这其实并不是藏獒的事儿,而是关于人的事儿。
就像今年的比特币也不是比特币的事,是人的事儿一样。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只要人类对于暴富的欲望还存在一天,马俊仁和李笑来的故事就仍会继续。
当下一个故事开始时,身为普通人的你,还相信自己能成为那根聪明的韭菜吗?
伯南克在总结2008年金融危机教训时曾引用了马克吐温的一句名言:
历史不会重复自己,但会押着同样的韵脚。
阳光底下,没有新鲜事。
——END——
本文获授权转自公号 / 蹦迪班长;为文艺复兴而蹦迪。
原标题 / 藏獒神话消亡史:冒险、暴富与泡沫
文史作者:youbianjiang.com 2023-02-24
文史作者:youbianjiang.com 2022-10-25
文史作者:youbianjiang.com 2022-10-25
文史作者:youbianjiang.com 2022-10-17
文史作者:youbianjiang.com 2022-10-17
@ 2015-2025 www.youbianjiang.com 游边疆
本站资料部分为网友互联网收集分享,不代表本站观点和立场。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runsly@qq.com处理。粤ICP备1808850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