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历史不会忘记为老百姓做好事的诗人
历史不会忘记为老百姓做好事的诗人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树阴里白沙堤。”(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上面两首诗分别是唐朝大诗人白居易与宋朝大诗人苏东坡在杭州为官时,观西湖随感而作。
凡去过杭州,逛过西湖的游客,不一定能记得起上面这两首诗,却一定忘不了西湖中纵横交错的白堤和苏堤。
林语堂先生在《苏东坡传》里感慨说:“我常想,倘若西湖只是空空的一片水--没有苏堤那秀美的修眉和彩虹般的仙岛,以画龙点睛增其神韵,那西湖该望之如何?”唐、宋两朝的两位大诗人白居易和苏东坡,在西湖修建的两条长堤,确实为西湖增色不少。
中国的许多亭台楼阁,湖光山色,都因文人的题咏,而留下不朽的声名。但西湖里的这两条大堤,却不仅仅只是为了点缀湖山,以增添旖旎的景色而建造的,它确实是减灾造福的水利设施。白居易和苏东坡都是大诗人,在他们为官的任期内,能想到为黎民百姓办点好事实事,实在令人敬佩。
其实,苏东坡在他的官衙里,即便什么也不干,一天到晚只是吟诗作画,也还会照样当他的官,谁也不能他责备什么。然而,来杭州任太守的苏东坡,看到唐代白居易整治过的西湖灌溉工程,因为年久失修,不但不能保证稻田用水,连市民饮水也成了问题。湖里杂草丛生己经占去了十分之二、三的水面,湖底上升,水位变浅,几乎整个西湖都被淤泥水草占据。再加上输水管道损坏,老百姓只好喝钱塘江潮涌来的有点咸味的水了。
苏东坡坐不住了。于是组织民工,先后用了二十万个工作日,也就是花了整整四个月的时间,清除了湖里的杂草淤泥,并把清理起来淤泥,堆积成了那条横贯西湖南北的堤坝,这又才使得西湖重新碧波荡漾,再见天日。据记载,当时的水草,盘根错节,纠缠蔓延,极难刈除,每一个民工,一天只能清理一方丈水面,工程相当艰难。苏东坡经常到工地巡察,鼓舞士气。这事就是放在今天,像苏东坡这样的政府要员能这样身体力行,也不是一件容易办到的事情,更何况是在一千年前的宋朝。
如今,名驰天下的“东坡肉”,传说就是在西湖施工中创造出来的。因为,苏东坡任太守期间为百姓们谋福利,百姓就在年节时分给他送来了肉和酒,以表示敬意。利为百姓谋的东坡先生,便着人把这些酒肉送到西湖工地,给修湖民工享用,并附上一字条写道:“肉、酒一起送”。哪知民工们错看字条,误以为是“肉、酒一起烧”,谁知就是这一烧,却烧出了意想不到的结果,竟然烧成了驰名天下、流传千古的一道佳肴“东坡肉”,这也成就了苏东坡流传千古的一段佳话。后来,那条用杂草淤泥堆积起来横贯西湖的堤坝,就被人们亲切的称为“苏堤”。
如今,游览西湖的人,走在春秋时节,绿柳依依,荷花飘香的白堤和苏堤上时,一定会想起白居易与苏东坡。虽然人们未必了解当时的艰难和他们所付出的代价,但人们一定会记得那些为百姓做过好事的人。况且历史也永远记住了这两位担任过杭州地方长官的大诗人。
其实,对诗人文人来说,为诗为文的同时,也是在为人。诗文做得好,固然好,人做得好,那就更好。你看,这白、苏二位,不仅留下了诸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样流传千年的佳句,在他们任地方官期间,这西湖上的两条长堤,也成了他们不朽的作品。
(本篇完)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看剧的人,烧伤,娱乐圈作者:儿童教育产品 2019-12-02
看剧坦言,不会忘记,娱乐圈作者:长虹网络电视 2019-12-02
解密第一个,他是,不会忘记作者:独立毛坯房出租 2019-12-02
文史作者:youbianjiang.com 2022-10-12
人物作者:youbianjiang.com 2022-08-15
@ 2015-2025 www.youbianjiang.com 游边疆
本站资料部分为网友互联网收集分享,不代表本站观点和立场。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runsly@qq.com处理。粤ICP备1808850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