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得“天书”,“天书”是黄石公所赠。这段故事在邳县流传最广,大人、小孩都会讲,可是要问起黄石公的姓名和身份就很少有人知道了。3
黄石公的师父是谁
1、黄石公身份之迷:据传,黄石公是秦始皇父亲的重臣,姓魏名辙。始皇父亲庄襄王死后,轮到秦始皇坐朝当政,他独断专行,推行暴政,忠言逆耳,听不进忠臣元老的意见;魏辙便挂冠归隐,策马离开朝廷。秦始皇听说魏辙走了,想想一来自己还年轻,虽已登基,但立足未稳,身边需要人辅佐;二来魏辙是先皇老臣,如若走了会让天下人笑话自己无容人之量。于是就带亲信人马追魏辙到骊山脚下,用好言好语千方百计挽留,魏辙决心已定,一个劲不愿回去。后来,他就隐居在邳州西北黄山北麓的黄华洞中,因人们不知道他的真实姓名,就称他为黄石公。
书写好后,他就四处寻找合适人物,目的是委托重任,以实现他为国效力的意愿。
西汉张良的师傅是黄石公,黄石公是谁呢?那他的师傅是谁?
一日,黄石公在圯上(圯,即桥)与张良相遇,便以拾鞋(即古书上说的纳履)方式试张良,看到张良能屈人所不能屈,忍人所不能忍,知道他胸怀开阔,将来必有一番抱负,绝非是人下之小人,遂以《素书》相赠。此书共一千三百三十六言,分原始正道、求人之志、本道、宗道、遵义、安礼六篇。书中语言明贵,字字精当,张良爱不释手,秉烛细读,大悟大彻,心领神会,没多少天,便把一本《素书》从头到尾背得滚瓜烂熟。
后来,张良做了刘邦的谋士,佐高祖定天下、兴汉邦,大部分运用《素书》中的知识。久而久之,这段故事越传越神,《素书》也就被后来人说成了“天书”。
2、黄石公的传说:黄石公很小时,父母便双亡了,黄石公是跟着他的哥嫂长大的。“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黄石公少年时,便学会了各种农活。犁耕耙拉耩,黄石公无所不能,是做农活的一把好手。
一天上午,黄石公独自吆喝着牲口去山坡上耕他家的一块山地。干了一气活后,便停下牲口歇息。牲口躺在地上安静地反刍。黄石公抬头看到山顶一棵大树下有两人在下棋,一为消磨时间,二为躲避日头的暴晒,他便悠闲地走向前去。
到了跟前,原来是两个道士在下棋。可能两个道士精神太集中了吧?黄石公的到来未引起任何人的注意。黄石公也没敢出声,只默默地站到旁边看。两个道士默不作声地一步一步走着,黄石公静静地看着,只觉得头顶的树叶一青一黄地变化着,等两个道士一盘棋下完,“哈哈”笑道:“行了,行了,差不多了。”两个道士看了黄石公一眼,也没和黄石公说什么,便扬长而去了。
黄石公想回到他的地里继续干活,可发现许多地方已经变了模样。摸索到他的地边,早已不见了他的牲口,一张木犁尚在,他用手一摸就化成了灰烬。黄石公无奈地返家,路上的风景早已改变。等回到他所在的村子,看到的人,没一个他认识的了。他的家也不存在了。他很疑惑,我刚出去半天,怎么全变样了呢?他找人问他哥哥的名字,竟然没人知道。辗转找到村里最年长的一个老人,他说了他兄弟俩的大致情况。老人拈着胡须沉吟了一会,说道:“我小时候,曾经听村中的老人们说过一件奇怪的事。那些老人也是在讲古事,说一个年轻人去犁地莫名其妙地失踪了,与你说的情况差不多,可能就是你吧?那都百十年前的事了。”黄石公这才明白原来自己已经成神仙了。
黄石公成神后,利用他的法力保佑一方的平安,后人为纪念他,便在山上造了一座庙纪念黄石公。
张良的师傅是黄石公,兵家四圣黄石公的师傅至今无考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