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令
北宋·王安石
伊吕两衰翁,历遍穷通。
一位钓叟一耕佣。
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
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
兴王只在谈笑中。
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
正文:
伊尹事迹
伊尹名阿衡。关于他的出山,《史记》中有两种说法:
一、阿衡自荐说:
阿衡一心想见成汤但是没有门路,便去给有莘氏(汤的一个妃子是有莘氏)做陪嫁男仆,然后背着饭锅砧板(负鼎俎),以烹调为主题向成汤讲述治国之道。有人据此推测伊尹之前应该是做饭的奴隶,不知道为什么想象力这么丰富,也有人说他的观念就是老子的“治大国如烹小鲜”,似乎也没什么根据。
二、五顾茅庐说:
伊尹是一个不求闻达于诸侯的隐士,但是声名卓著。成汤派人去聘他,去了五次他才觉得为苍生起。伊尹向成汤讲述了之前很多任天子的作为,成汤非常欣赏,就委他国政。
根据后面的事迹,第二种说法似乎更加符合逻辑一点,因为伊尹后来弃明投暗,去了夏朝任职,发现夏桀荒淫后又回到了成汤身边。
商武王成汤即天子位后发表了旨在为人民服务的《汤诰》,然后又修历法、改正朔、易服色等等(这也是后世每个朝代建国初期必做的),给一个新的王朝奠定了基础。
武王逝世后因太子太丁早逝便立次子外丙,外丙后立弟中壬,中壬逝世后伊尹拥立太丁之子太甲。但是太甲比较残暴,不太让人省心,于是伊尹将他放逐到武王陵地桐宫,并自行代理国政。
太甲面壁三年,深深自责,决定放下屠刀,一心向善。伊尹看着他浪子回头了,便把政权交还给他。帝别三年,便当刮目相看,诸侯们对太甲也服服帖帖的,都愿意归顺他。于是世界太平了。
伊尹直到太甲的儿子沃丁在位的时候才去世,有人说他活了一百岁,伊氏家谱则说他活了一百三十岁。
妄言:
《竹书纪年》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编年体史书,在西晋朝被一个名叫不准(音痞标)的“摸金校尉”发现,其记载的内容让史学界当时就震惊了。毛爷爷说的“尧幽囚,舜野死”在本书中也能找到根据。书中还说伊尹放逐了太甲自立为天子,太甲卧薪尝胆励精图治之后又把伊尹给干了。
不过史学界一般都不认同伊尹篡位的说法,因为在商朝的甲骨文中可以看到太甲之后的商天子都在祭祀伊尹。
也许是《竹书纪年》的作者为人性僻耽惊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吧。
吕尚事迹
兵家四圣兵祖吕尚
周幽王灭国后,他的儿子平王迁都洛阳,史称东周。从东周开始,基本上已经开始了礼乐征伐自诸侯出。但要注意的是,东周并不是战国的开始。
诸侯权力渐渐变大,开始了互相争霸的过程,其中最先崛起的是超级大国——齐国。齐国的崛起不得不从他的肇始者姜太公吕尚说起。
吕尚的先祖曾辅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封在吕地,后故以吕为姓,但到吕尚的时候早就属于贵族末属,他本人曾经非常贫困。
关于太公如何遇见西伯,并称为亲密的革命战友的,有两种说法:
其一,无可奈何说:
太公比较有能耐,曾经辅佐国商纣王,发现纣太淫荡了,就出去游说诸侯,但并没有投缘的,最终跟从了西伯。
其二,拔刀相助说:
西伯被幽囚羑里的时候,西伯的两个大臣到处想办法营救,后来听说隐士吕尚比较有名气,便去求他出手。英雄惜英雄,吕尚也听说过西伯的贤德,便和他们俩一起向纣王行贿,将西伯保外就医。
这两种说法中,通行版是说法一,而且还有一个小故事就是“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西伯想出去打猎,便开始占卜(先秦时期矩形打猎、打仗等之前都需要占卜以知吉凶),结果是“你这次出去打猎,捕获到的不是龙螭虎罴,而是霸王之辅”。西伯出猎,在渭水之北遇见了正在钓鱼的太公,便于他聊了一会,这一聊感觉非常投机。西伯说:“我爹太公曾经对我说,以后周的兴盛会依赖于一个圣人,这个圣人应该就是你吧!我已经盼望你很久了!”因此,太公被称为“太公望”。他们俩坐上同一辆马车,哒哒地回去了。太公望被尊为太师。
太公望成为帝王师,确实有很多突出贡献。比如暗中和西伯策划如何推翻纣的反动统治,如何赢得诸侯们的心以及如何用兵打仗等等,还包括很多厚黑之学。
妄言:
我们所熟知的太公钓鱼的故事在史书中并无记载,故事的最早出现是在宋元时期的《武王伐纣平话》,相当于后世的历史小说,甚至类似于现代的历史剧。它是在史籍中“以渔钓奸周西伯”的基础上发展出去的,并不可尽信。
以渔钓奸周西伯中的奸字,可不要想多了。这里的意思是求见、请求的意思。例如伊尹想见成汤的时候,史记上的记载是“阿衡欲奸汤而无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