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

敦煌:窟中天地,画里春秋----从莫高窟漫谈敦煌的兴衰沉浮和沧桑历史

原标题:敦煌:窟中天地,画里春秋 ----从莫高窟漫谈敦煌的兴衰沉浮和沧桑历史

(卫星图上的敦煌鸣沙山,仿佛是浊浪排空的滚滚洪流)

敦煌的旅游开发无疑是西北最成功的!甘肃省的统计数据,2016年敦煌人均GDP5.6万元,接近甘肃全省平均水平的2倍,显然是属于甘肃首先富裕起来的地区。敦煌2016年的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14:25:61,第三产业在敦煌的经济贡献中占的比重达到61%,而所谓第三产业其实就是旅游业所拉动的相关服务行业。

我曾经去过敦煌两次,第一次是2002年,第二次是2014年,尽管相隔十二年,个人阅历也丰富了许多,但敦煌给我的感觉始终是很好的,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敦煌肯定是我在国内看过的旅游开发最好的小城市之一。我一个朋友去敦煌,回来开玩笑说,看着鸣沙山上连绵不绝的骆驼队,恍惚间觉得是不是匈奴骑兵来犯。他和当地卖防沙胶靴套的商户聊天,商户告诉他,国庆节那几天,平均每天能卖出1.5万双胶靴套,17元钱一双,一天的收入25.5万元。虽然对这个数字我是存疑的。我总觉得就鸣沙山那点空间,应该很难容纳每天1.5万个客人在上面骑骆驼。但即使有所夸张,实际数字也应该不会小。因为敦煌实在太有名了,有名到你都不好意思说自己喜欢旅游却没到过敦煌。

敦煌能有今天,固然是因为古人绵延千年的石窟开凿给后人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文化遗产。而真正让这个遗产大放异彩的人却是英国的考古学家斯坦因。如果没有斯坦因从敦煌连蒙带骗地买走那么多敦煌文物,就没有后来的“敦煌学”的诞生。尽管今天的中国人普遍都喜欢谴责莫高窟藏经洞的发现者王圆箓的愚蠢、谴责把大量敦煌遗书运到英国的斯坦因的狡诈。可是如果没有这两个人,就不会有名震西方世界的“敦煌学”,不会有后来国民政府的重视,更别说后来发生在中国的文化浩劫可能对敦煌文物的毁灭,当然,如此也就不会有今天敦煌旅游业的滚滚财源。

尽管今天的敦煌知名度极高,仿佛它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经济繁荣、文化鼎盛的风水宝地。其实,自古以来,敦煌所在的绿洲面积并不大。即使今天敦煌知名度如此之高,敦煌市的全部人口也不过18万人。因为这块靠发源于祁连山的党河河水养育的绿洲人口承载能力实在有限。

敦煌第一次纳入中原政权的管理是在汉武帝收取河西走廊之后,于公元前111年设立敦煌郡,并大量从中原移民来这里屯垦定居。在此之前,先后定居在敦煌的是三苗人、月氏人、乌孙人和匈奴人等游牧民族。西汉凿通西域之后,敦煌成为了西域进入总院的第一站。大汉朝廷在这里设阳关和玉门关,所有欲进入中原的国际商旅和中亚使节,都必须在敦煌通关。而敦煌的这种地位,应该一直延续到公元658年大唐在西州(今吐鲁番)、伊州(今哈密)和庭州(今乌鲁木齐、昌吉、吉木萨尔和巴里坤一带)全面实行郡县制,把中原帝国的行政管理向西推进了近1000公里,玉门关和阳关的作用才被替代。所以,可以想象,在“海上丝绸之路”还没有替代“陆上丝绸之路”的汉唐时代,敦煌作为“丝绸之路”的要冲,的确应该是一个商贾云集的繁华城市。不然也不可能在这块小小的绿洲上,诞生出莫高窟和榆林窟这样规模宏大、艺术精湛的佛教石窟群。要知道,开凿这样的石窟群不仅需要巨额的资金支持,还需要有足够多技艺高超的工匠、画师,才有可能完成这样规模的杰作。

莫高窟始凿于前秦建元二年(366年〕,此后的一千多年间,不断有人在敦煌开凿石窟,据一些古书记载,石窟数量达千馀个,至今在敦煌地区的石窟区,至少有莫高窟、西千佛洞石窟、东千佛洞石窟、榆林窟和五个庙石窟等。而其中规模最大的自然就是莫高窟。现存莫高窟的石窟就有700多个,随著日后考古工作的发掘,数字可能还将不断增加。在这些洞窟中,只是对留有壁画或塑像的洞窟安排编号,目前就已有492个。在这492个石窟中,保存着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回纥、西夏、元、清、民国等时期的壁画45,000多平方米;还保存着历代彩塑3390身,其中圆雕塑像2088身,影塑1302身。莫高窟被称为“墙壁上的图书馆”,其实也是原生态的历代雕塑展览馆,当然还有被王道士发现的藏金洞那卷帙浩繁的历代文书资料。也是因为重要的文物资料的研究成果,才有了后来的“敦煌学”。

从莫高窟和榆林窟不同朝代的石窟雕塑和壁画,我们能能清楚地梳理出敦煌历史上的政权更迭、家族沉浮,以及周边民族的变迁和民族关系的发展。还能在壁画中看到在佛教发展过程中,人的自我意识是怎么从对佛的卑微虔敬发展到自我意识不断膨(在敦煌壁画的供养人像中,早期的供养人像都在壁画的下面,相比于佛像显得卑微渺小;后期的壁画,供养人的任务形象越来越高大,甚至于几乎要和佛像比肩)。也能看到达官贵人如何借助供养佛像的壁画,显扬自己的家世声望,如:盛唐第130窟题名“朝议大夫使持节都督晋昌郡诸军事守晋昌郡太守兼墨离军使赐紫金鱼袋上柱国乐庭環”供养像。目前发现最长的供养人题名是五代第98窟“故外王父前河西一十一州节度管内观察处置押蕃落支度营田等使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图食邑口口户实口伍伯户……节授右神武将军太保河西万户侯赐紫金鱼袋上柱国南阳郡张议潮一心供养”供养人像。佛家本来宣扬的是“五蕴皆空”,何须如此显扬俗世的地位。

莫高窟的繁荣当然也就是敦煌的繁荣,如此景象一直延续到大元(公元1271年到公元1368年)。

明王朝建国之后,朱元璋将关门从敦煌内迁到酒泉,设嘉峪关。从此敦煌从关内之地,沦落为关外之地。尽管依然在敦煌设沙州卫,但其地位与原来的敦煌截然不同,敦煌从此走向衰落。公元1524年(明嘉靖三年),朝廷下令闭锁嘉峪关,将关西平民迁往关内,废弃了瓜州和沙州。此后二百年敦煌再无建制,兼以战乱频仍,百姓流离失所,敦煌渐渐衰败。公元1727年(清雍正五年),光禄少卿汪漋来到敦煌,在他的《敦煌怀古》诗里,敦煌已经是一个“风摇柽柳空千里,日照流沙别一天”的荒芜之地。

清康雍之后,渐次收复了嘉峪关外的广大地区。重新在敦煌移民屯兵,农业生产很快得到了恢复,敦煌也逐渐恢复了戈壁绿洲的勃勃生机。但是,由于这时候海上商业贸易的发展已经取代了陆上商业贸易,敦煌作为古丝绸之路的一个重镇,却再也不可能发挥其历史上的作用。其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水平都只是局限在绿洲农业的资源供给上,包括莫高窟在内的佛教石窟也就只是个历史的遗迹,不再有大的发展。也是因此,才会有逃荒的王道士能在这个佛教圣地供起了太上老君的牌位。

今天,当我们站在敦煌璀璨的夜景中,看着古色古香的街灯,人流如织、歌舞升平的繁荣景象,有时候也难免会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历史解密
火烧赤壁是谁的计谋?火烧赤壁的主人公究竟是谁?

火烧赤壁是谁的计谋?火烧赤壁的主

如果你是看的是《三国演义》那你一定会认为火烧赤壁是诸葛亮的计谋,而整个赤壁之战的主人公也是诸葛亮,不过事 ...

历史趣闻
古代的镖师,走镖的时候为什么不洗脸?

古代的镖师,走镖的时候为什么不洗

镖局这种机构,经常在很多电视剧当中出现,甚至还有以镖局的生存兴亡为主要线索的影视作品,对我们了解古代的镖局 ...

@ 2015-2025 www.youbianjiang.com 游边疆
本站资料部分为网友互联网收集分享,不代表本站观点和立场。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runsly@qq.com处理。粤ICP备1808850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