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历史趣闻:古代人都吃些什么蔬果?《西游记》第一百回,唐僧师徒取经归来,唐太宗以各种奇珍异果款待众人:“核桃柿饼,龙眼荔枝”,“榛松莲肉葡萄大,榧子瓜仁菱米齐
《西游记》第一百回,唐僧师徒取经归来,唐太宗以各种奇珍异果款待众人:“核桃柿饼,龙眼荔枝”,“榛松莲肉葡萄大,榧子瓜仁菱米齐”,每每读到此处,便觉奇妙,真是当年的奇稀珍果,而今“飞入寻常百姓家”。这些而今的平常蔬果,或是域外而来、或是本土有之,我们今人受益于这样的恩泽。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四季更是物产丰盛,单单夏去秋来,便已经历一场舌尖上的好时节。
夏秋两季,都能看到葡萄的身影,因为品种丰富,一方唱罢一方又登场。《史记大宛列传》记述了葡萄最早的登场,来自大宛的葡萄既可以食用又可以酿酒,被汉朝使臣带了回来,汉武帝推广栽种。时至魏晋葡萄仍是稀罕物,朱夏涉秋之季,魏文帝曹丕每每醉酒宿醒,食用葡萄。“甘而不蘖,脆而不酸,冷而不寒,味长汁多,除烦解渴。”这样一番形容体验,真乃葡萄的知音人。
曹丕对大臣们说:“南方有龙眼、荔枝,宁比西国蒲陶、石蜜乎?今以荔枝赐将吏,啖之,则知其味薄矣。”这场葡萄和荔枝的较量,在他心中已经有了评判。但若是将问题抛给苏轼,“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答案就再清楚不过。
岭南路途迢迢,流放并没让苏轼流露哀怨,荔枝的味美慰藉到他,但豁达与大气却生而有之。文人赋予荔枝以浪漫,历史赋予荔枝以想象。无论是明皇为博美人笑,还是雍正为表对年羹尧的恩宠,他们都选择千里送荔枝这样的方式。
当我们还在为葡萄、荔枝高低争论不休时,隋炀帝赞不绝口的“昆仑紫瓜”也走进餐桌。茄子,原产于印度,软糯绵密,吸油入味,有其独特的风味。北魏末年,高阳太守贾思勰《齐民要术》记载焖烧的烹饪方法,贾思勰是个真正的老饕,所以他细心地提醒大家用竹刀破之而非用铁刀,更要“汤蝶去腥气”。只是他若要得知《红楼梦》中“茄鲞[xiǎng]”的做法,就是小巫见大巫了。“茄鲞”其实可以理解为茄子干,鸡油炸了的茄丁加上鸡汤、菌菇、时鲜,吸收精华收干后封存备用,这满是“鸡精”的茄子怎能不味美?只是此番之后,茄子本身之味已无存。或许乾隆早膳中记载的的那道苏油茄子,更能展现茄子原本风味。
茄子料理可繁可简,再加一道清爽的麻油丝瓜岂不更好?《本草纲目》记载:丝瓜,唐宋以前无闻,今南北皆有之,以为常蔬。这一个颇为亲民的蔬果与茄子比起来似乎没那么风光,可长老后变成丝瓜筋又是另一番用途。虽能清洁锅碗、擦背搓泥,南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写道“丝瓜涤砚磨洗,余渍皆尽而不损砚。” 以丝瓜筋来洗涤砚台,你可曾想到这种用法?
终于夏秋交替,可迟迟不见柿子身影,莫要心急,霜降过后,即是时候。作为秋季压轴水果,“黄皮肤”的柿子可是中国土生土长的。《礼记内则》中便提到,柿子作为国君的日常膳食的菜谱。古代皇帝喜欢,公主也喜欢,唐代房龄大长公主(李渊第六女)墓壁画中一个侍女手拿一托盘,定睛一看,托盘左边那个红彤彤的不正是柿子吗。
东南西北,各地柿子性格各异。北京盆柿厚实、脆柿独特、冰糖柿软糯......或者最喜欢的还是家中院子里的那棵柿子树?柿子难分高低,但说到柿饼,若选富平吊柿,那就一定是行家。柿饼软糯甜蜜,食完嘴角白霜未拭,口齿留香,柿饼把属于柿子的喜悦得以延续,“柿柿”如意!有柿子的季节好幸福。
趣闻作者:youbianjiang.com 2021-10-27
趣闻作者:youbianjiang.com 2021-05-21
趣闻历史趣闻作者:游边疆 2020-02-21
人物不以为耻,用了,奇葩作者:百里挑一曹俊 2019-12-02
人物你是否,你不知道,趣闻作者:快乐探宝 2019-12-02
@ 2015-2025 www.youbianjiang.com 游边疆
本站资料部分为网友互联网收集分享,不代表本站观点和立场。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runsly@qq.com处理。粤ICP备1808850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