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棋的来源 张良在崂山与黄石公攻习兵法而成象棋的来源 张良在崂山与黄石公攻习兵法而成。隐圣黄石公(兵家四圣)
汉朝的张良自古以来就是智慧的化身,汉高祖刘邦曾评价他“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这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仿佛谈笑之间,就能葬送敌方的百万大军。其实看过史书的人都知道,张良起先不过是个韩国的落魄公子,只因为和一位神秘老人学了几年兵法,才有了后来的长进。而据传,张良的兵法就是在崂山的黄石洞中学到的,他的老师更是跟这山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崂山洞穴千千万,怎么张良偏偏选中了黄石洞?这山洞中除了兵法外,还留下了什么奇特的东西?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充满神秘气息的黄石洞。
张良黄石公典故叫什么
据说崂山共有名洞四十三,其中,最让人称颂的就是黄石洞。
据《崂山志》记载,黄石洞在华楼山之北,位于华阴北山的山半,北倚王乔崮,南临崂山水库。黄石洞包括四处洞穴,皆天然石洞,分上、中、下三处,各有特色:下洞由巨石叠压而成,分两室,东洞口刻“黄石洞”三字;下洞也是三洞中最古老的一个洞,洞壁刻字甚多。中洞在下洞北100米处,洞穴在石壁之下 ,洞口亦镌有“黄石洞”三字,洞高1.1米,宽0.9米,深约3米,原供有汉白玉老子像。上洞名“留侯洞”,又名“张良洞”,这个洞内原存有张良在此修行的一个证据,那是一尊石造张良像,可惜的是后来被砸毁了。
黄石洞周围现在是树木丛生,其实,此前洞前还有一个建筑物——黄石宫。现在在下黄石洞前有一处平台,就是当年的黄石宫故址。据青岛文史专家姜茂森考证,早在隋朝初年,崂山道士就曾在黄石洞前建道庙“黄石宫”,有正殿、配殿。元代的黄石宫,分为“三院”,宫内祀三清,明代崔道人成道于此。到了清代光绪年间,黄石宫消失了,唯一留下的遗迹就是三尊巨石赑屃。三尊巨石赑屃中,有一尊保存得较好,另一尊头部严重缺失,保存最差的那尊只剩下背甲。神话传说中的赑屃为江海负重神物(其身上多负石碑),与俗称中的石龟不同,在这三尊赑屃背甲上,均有长方形嵌槽,说明原先嵌有石碑。
除了黄石宫的遗迹外,黄石洞南约200米的一座海拔120米的山顶上,还有一座神秘古代石城堡。据《城阳风物》记载,这处城堡依山顶顺山势用石头砌成,周长约400米,有城门3处(无东门),南门、北门破坏严重,只有西门保存较为完好。城门洞高3米,宽1.3米,原有木门。城墙用石筑成,墙厚2米,保存也较为完整,墙上还筑有防御通道及城垛,石料风化严重。这处古堡新中国成立前被农民开垦种田,已遍植青松,十分繁茂。城堡究竟是何人所建,又有什么用途,建筑年代是什么时候,至今都是一个谜。
黄石洞石刻之谜
黄石洞不仅自然风貌优秀,还有不少人文遗迹。黄石洞遗迹中保存最为完好的当属摩崖石刻。这些摩崖石刻以隋、唐、宋等朝代所题为多,最长者可达千字。其中有隶书、楷书等多种字体,最晚的约刻于明朝万历六年,有些石刻因风雨剥蚀已难辨识。这些石刻数量之多,在崂山都是数一数二的。
綦胜保在《崂山黄石洞之谜》一文中,曾对这些石刻做过考证,他认为黄石洞较早有年号的刻石有两处:一是黄石洞上方“……同夫人胡氏上石至元年立”;一是黄石洞内石壁上的元代大德年间的石刻。到底是至元哪一年“上石”呢?因为元朝两任皇帝即元世祖忽必烈和元惠宗妥帖睦尔都用过“至元”这一年号,因此石刻中所说的“至元”到底是哪个,可能是一个永远的秘密了。
尽管黄石洞的摩崖石刻因剥蚀严重,漫漶不清,但是透过其中的只言片语,我们仍能考证出尘封于历史中的一些往事。
一个落款“达鲁花赤”的刻石就能揭示刻石主人的身份。“达鲁花赤”为蒙古语镇压者、裁夺者的音译,也是元朝官名,有总辖官之意。元朝实行民族压迫政策,汉人不能任正官,多数行政机关及各路府州县均设置“达鲁花赤”,一般由蒙古人充任。由此得知这一刻石的主人为蒙古人。当时的黄石洞(宫)似乎得到了众多蒙古等军事贵族的青睐,黄石洞石刻中大量的“宣授千户”、“管军千户”甚至“万户”(正三品)就是很好的例证。奇怪的是这些人的姓名又都是纯汉族式的“刘昌”、“杨玉”、“邹斌”……这是降元的汉人封了“千户”?还是蒙古人为成为“全真弟子”而取了汉名?这又是一个历史之谜了。
在这些石刻中,最有名的当属丘处机的《青天歌》,为大明乙未张德昌上石。这首诗歌为道家北七真丘处机所创作作品,全文为七言律诗形式,阐述了道家的养生哲学。可惜因为年代原因,字迹有些斑驳。
当然,在众多的时刻当中也不乏一些“另类”石刻 ,比如棋盘石,研究者从山下通往黄石洞的石路上,就发现三处棋盘石,在黄石洞中的一处平台上,也发现了棋盘石的痕迹,这些纵横交错的纹路透露的信息实在太少,因此无法考证其何时形成。
传说张良在洞中学兵法
说了这么半天,黄石洞到底怎么形成的,又为何取了这么个名字呢?这就跟一个著名人物联系起来了,那就是黄石公。据说,是黄石公开凿的黄石洞,当年张良曾经在此学艺,随后辅佐刘邦建立了大汉王朝。
常桦、岳卫平在《历史的玄机》一书中介绍:张良,字子房,出生于战国末期,是韩国贵族后裔。在战国七雄中,韩国的国力较弱,一直在夹缝中生存。而就在这个时候,秦国加快了对东方六国的军事行动。秦王政十七年(前230年),秦军大举攻韩。韩军当然不是这支虎狼之师的对手。一番交战之后,韩军大败。秦军攻占了韩国都城,俘虏了韩王安,随后尽取韩国领土,将其纳入秦国版图,置为颍川郡。韩国宣告灭亡。作为亡国后裔,张良恨透了秦始皇,一心想要恢复故国,于是在博浪沙,张良上演了用铁锥刺杀秦始皇的惊险戏,可惜没有成功,只得亡命到下邳城。
在下邳城的亡命生涯中,张良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他意识到,对付秦朝这么一个强大的王朝,光靠零星的恐怖行动是无法动摇它的根基的,也没有办法达到光复韩国的目的,必须想想其他办法。张良开始变得稳重起来,那个血气方刚的“愤青”渐渐消失了,他想找到一条切实可行的报仇复国之路。
一天,张良闲来无事在下邳桥上漫步,他在桥上踱来踱去,若有所思。这时,一位穿着粗布短衣、举止有些异常的老翁来到张良旁边。他仔细打量了一下张良,然后在桥边坐下 。刚坐下一会儿,老翁就故意把鞋脱下来扔到桥下 ,然后回过头来对张良说:“小伙子,你赶快下去把鞋给我捡上来!”
张良到桥下把鞋捡上来,又长跪为老人穿上。接着,老人约张良五天以后的拂晓来这里见他 。张良天不亮就去了,但比老人迟了,老人很生气,说:“五天以后早点儿来,还是这个地方。”第二次,张良又晚了。第三次,张良憋了一肚子气,发誓这次一定要比老人先到。还没有到半夜,他就起身来到了桥边。这一次,他终于比老人先到,心里暗自高兴,心想看你这次还怎么说我。
过了一会儿,老人也来了,他很高兴地说:“年轻人,做事就应该这样。”民间传说,张良遇到的这位老者就是黄石公。此后,张良随老人穿山涉水来到崂山,居住石洞中修习兵书战法数年,而后方下山辅佐刘邦建功立业。后人在其居留之处建道观黄石宫奉祀他们,而那个山洞也就得名黄石洞了。特约撰稿 田野
黄石公传给张良的是《素书》 他还曾点化过崂山道士
象棋的来源 张良在崂山与黄石公攻习兵法而成象棋的来源 张良在崂山与黄石公攻习兵法而成
后人说起黄石洞,一则追忆的是张良,二则好奇的是黄石公。作为秦末汉初的五大隐士之一,黄石公虽然在《史记》上只露了一小面,但他过人的本事还是让人过目不忘。崂山本就多有神话传说,因此在后来关于黄石洞的描述中,我们常常可以看见黄石公的身影。如邹善(明山东提学佥事)有诗云:“黄石仙人去不逢,独留黄石映青池。山人知我故来意,为取山怪石供。”《即墨县志》言,其处有洞“幽然阻,邃泉喷激,水流绕其下,人传圯上老人曾至”。可惜的是,《史记》中对黄石公的记载实在太少,我们不得不借助其它资料来了解这位神奇老人。
黄石公是“摔”出来的
尽管黄石公在史书上是个近乎虚幻的人物,但这并不妨碍在现实生活中把他坐实。《济南日报》曾刊载《西汉军事家黄石公是济南人》,基本还原了黄石公的人生轨迹。
据山东平阴县博物馆副馆长马文平介绍,平阴县东阿镇魏院村魏氏家族存有家传的《魏氏族谱》和《魏氏大事记》,他在黄石公的第90代传人魏绪庚手上见到了这部《魏氏族谱》,该族谱从黄帝时期的魏昆开始,一代代均为口传,到明清两代才有手抄本,一直记录到1953年。
这部族谱中就有关于黄石公的明确记载,大意是:黄石公姓魏名黄,又名辙,生于战国末年周赧王、齐惽王年间,卒于西楚霸王三年。其父魏华、母马青。黄石公出生时,其母在门前大道上,不慎脚落空于车辙内,摔倒遂生一子。此时晚霞夕照映天地为黄色,其父便给儿子起名为“黄”,小名“辙”。后黄石公生五男,名字分别为器、水、良、金、国;三女名为花、馥、芳。黄石公生于书香世家,其父与祖上皆在教书堂教授学子,他6岁习学,18岁便精通诸子经书,尤善兵学、易学。曾撰写《三略》、《素书》等兵法。后在下邳遇到了刺杀秦始皇未遂而逃匿此地的张良,几番试探终将兵书授予他,并嘱咐张良“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西楚霸王三年,黄石公辞世,临终嘱其子将自己葬于谷城山下,立一黄石,并嘱子孙遵族规秘训。
按照上述说法,黄石公是“摔”出来的,而且家乡就在平阴县。
据说,在平阴当地,乡民一直以每年农历三月十八日为黄石公生日,并于当日在黄石山举行庙会祭祀黄石公,此民俗活动从未间断。到了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祭祀黄石公更是日趋兴盛。每年祭祀期间,都唱五天大戏,前来祭祀的乡民和游客最多时可达四五万人。在当地政府支持下,民间人士筹资修复了黄石公祠。不过,还有一种说法称黄石公是邳州人。原来,在邳州岔河镇有个黄石山,山上还有赤松洞,传说是黄石公隐居的地方,山上山下存留了不少与黄石公、张良有关的遗址、遗迹、遗物。山下村民便在山上建了黄石公庙,村名也命为黄石村。和平阴相同,邳州黄石村村民及周边地区方圆百余里的民众也不时的来此进香朝拜,逐渐形成了规模宏大的黄石公庙会祭祀活动。
黄石公本就是个隐士 ,留给后世的线索少得可怜。到底哪个是他的故乡,那就需要专家考证了。
传说他还发明了象棋
不管黄石公是何方人士,他拥有杰出的军事才能是世所公认的。这样一个军事奇才到底交给了张良什么东西,自然也引起了后世的好奇。《史记》上说当年黄石公给了张良一套兵法秘籍,张良旦日视之,是《太公兵法》。但是不少专家考证,这套秘籍乃是《素书》。
据说,黄石公虽然隐居,但内心一直忧国忧民,就把一生的知识与理想倾注在笔墨上。他笔耕不倦,著的书有《内记敌法》、《三略》三卷、《三奇法》一卷、《五垒图》一卷、《阴谋行军秘法》一卷《黄石公记》三卷、《略注》三卷、《秘经》三卷、《兵书》三卷、《阴谋乘斗魁刚行军秘》一卷、《神光辅星秘诀》、《兵法》一卷、《三监图》一卷、《兵法统要》三卷、《备气三元经》二卷,还有《地镜八宅法》、《素书》等作品。而众多著作当中,他教授张良知识的教科书就是《素书》。
现在可见的《素书》分为原始、正道、求人之志、本德宗道、遵义、安礼六章,原文共有132句,1360字,虽然文字简略,但每句话的内蕴却含意精湛。内容涉及治国安邦、修身养性、为人处世之道,几乎每一句都能作为格言,而且一针见血,切中要害。全书论点鲜明,洞察世事人情,讲述了立功立事,处世为人的道理。
张良得到此书爱不释手,秉烛细读,大悟大彻,心领神会,要不多天,便把一本《素书》从头到尾背得滚瓜烂熟。后来,张良做了刘邦的谋士,佐高祖定天下、兴汉邦,大部分运用《素书》中的知识。久而久之,这段故事越传越神,《素书》也就被后来人说成了“天书”。
《济南日报》的文章一样认为黄石公传授给张良的是《素书》。“张良仅用其中十之一二,便灭项兴刘、明哲保身。”张良死后500年,有盗发张良墓者,于玉枕中获此书,上有秘戒:不许传于不道、不神、不圣、不贤之人。若非其人,必受天殃。在1997年9月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全译本《素书》的推荐语中也明确写道:“黄石公演天理而成《素书》,于圯桥密授张良”。
由此可见,后来黄石公和张良如果真的来到崂山,那么他们在黄石洞中晓夜攻习的就是《素书》。崂山民间传说,黄石公曾在石洞里传授张良兵法。二人以石为台,划线为界,摆兵布阵,演练战法。十年后,张良谙熟兵法,深通谋略,离开崂山。山洞里留下的石台、石子和石阵,慢慢流传到民间,演变为中国象棋的棋盘、棋子和棋术。
有崂山道士曾受他点化
事实上,黄石公后来已经成了一个神话人物,这从众多的传说中就可以看出来。如果抛开历史不谈,单从民间传说来讲,黄石公其实一共现身了三次,直到明朝还曾在崂山出现。
张晖写有《崂山之深远三题遗址》一文,讲述了黄石公的现身经历。据说,黄石公最早的身份是“赤松子”,古代神话里的“雨师”。雨师善呼风唤雨,风雨之时,随风逐雨,漫天飞舞。这等本事令人惊叹,神农氏的女儿十分羡慕。小女子拜他为师,修炼仙术。日久生情,两人相恋。然而,这触犯了人间大忌,人们坚决反对。万般无奈,二人一跃腾空,遁入云海,成了一对神仙夫妻。
战国末年,黄石公再次出现。当时,他是秦始皇父亲庄襄王的重臣,名叫魏辙。秦始皇扫平六国,独断专行,施行暴政,人民无比痛苦。魏公多次相劝,根本没用。一气之下,他玩了一手绝活,挂起官印,脱下官袍,走了。他隐居东海边,当地人不知神秘老人的来历,见他住在黄石洞里,就称他为“黄石公”。
秦末汉初,黄石公第三次出现。此时,他摇身一变,成为“圯上老父”。老父在石桥上,故意把草鞋丢下河让张良去捡。而后三次相约,三次扬长而去。最后授帛书一本,言之:“读懂此书,可做帝王师。”
按照《史记》记载,和张良离别之际黄石公留下句话:“十三年后,你到济北郡谷城山下可看到一块黄石头,那就是我。”十三年后张良路过济北郡,果真在谷城山下见到一块黄色石头。张良大为惊异,把那块黄石抱回家。死前将其放入棺内,与石并葬。
这是个天大的谜团,从古至今无人破解。如此说来,黄石公真似“见首不见尾”的神龙,又如“犹抱琵琶半遮面”的仙人,着实不得了。
有趣的是,崂山也流传着类似的传说。据说,明末,一位道士喜欢黄石宫的幽静,住了下来。月夜里,道士灯下读书,听得一阵窸窸窣窣之声。回头一看,石像居然动了。黄石公甩甩长袖,摸摸长须,笑眯眯走下供台。几天后,道士不见了。传说道士得黄石公点化,得道成仙,飞升上天了。
世人只知“倾家为主合壮士,博浪沙中击秦帝”的张良,却不知那博浪沙。你也许听说过河南原阳县,也听说过博浪沙,但你可能不知道原阳县在古时候就被称为博浪沙,因张良刺秦于此而闻名于世。
张良,字子房,原韩国贵族。祖父张开地为韩昭侯,韩宣惠王、襄哀王时期的丞相。父亲张平是相厘王,悼惠王的丞相。到了张良的时候,韩国灭亡了,所以张良就想为韩国报仇,杀了秦始皇。张良在沧海君那里找到了一个大力士,而且得到了一个120斤的大铁锤,就是现在的31公斤。当张良得知秦始皇要出行时,便开始寻找埋伏的地点,最终他选择了博浪沙。
秦始皇的马车是用六匹马拉的“天子六驾”,秦始皇为了保证自己的安全,准备了多辆副车,每辆都是由六匹马拉的,就容易混淆刺客。当秦始皇的马车临近博浪沙,张良与大力士就做好了袭击的准备。可是当马队出现的时候,张良却不知要砸哪辆马车,只好指着其中的一辆让大力士砸去。马车被大力士砸得粉碎,车上的人也死了。
张良见状,就赶紧逃跑。因他身材矮小,速度很快,而大力士体格庞大,就跑得慢了些,被秦军追到,在与秦军的对峙中,被击毙。张良全身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