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口述西湖历史】“深”一度的美
你知道吗?改革开放以来,西湖其实在“悄悄”变深,从0.55米到1.8米再到2.27米保持至今。
你知道吗?江洋畈生态公园与西湖也有着深厚的渊源,可以说没有西湖疏浚就没有现在的江洋畈。
你知道吗?碧波盈盈的西湖之所以走出杭州、迈向全国、被世界所瞩目,离不开一代又一代西湖人的努力与付出。
下面,让我们来听一听,丁水根为我们讲述那段关于西湖疏浚的往事:
“开展第三次大规模疏浚,是势在必行。”
新中国成立以来,其实已经开展过两次疏浚。
第一次疏浚(1951-1958年)
共清挖720万方西湖淤泥,西湖平均水深从0.55米增加到1.8米。
第二次疏浚(1976-1982年)
西湖共清挖淤泥18万方。
为什么还要开展第三次疏浚?
丁主任告诉我们原因有两个:一是西湖上游长桥溪、赤山溪、龙泓涧、金沙涧四条溪流带下来大量淤积;二是西湖底泥的污染,当时西湖湖底有50公分左右浮泥层和软泥层,俗称“香灰泥”。风浪或者船舶一搅动就会浮上来,其中的氮、磷等营养盐在水中释放,对西湖水质的影响很大。
所以第三次西湖疏浚可以说是势在必行。
1998年11月19日,省发改委正式立项,把西湖底泥疏浚工程列为国家2000亿城市基础建设的基本项目之一,并作为浙江省的九五重点工程。
“项目立了,困难也来了。”
——这么多的泥,该堆哪儿去呢?
西湖疏浚最头痛的难题不是工程的实施,而是大量淤泥的去处——这些淤积多年影响湖水水质的底泥,堆放到哪儿去呢?
1999年1月1日,对于包括丁水根在内的杭州西湖水域的保护者、管理者来说,注定是个难忘的日子。当天,时任杭州市常务副市长亲自带领考察队,从下沙开始,先后跑了四堡、滨江、钱江三桥、鸡笼山、莲花峰、江洋畈等十几个地方,最远到萧山闻堰。经过一个点又一个点的实地勘察、比较和评议,大家一致认为:还是江洋畈最合适!
丁主任告诉我们,其实前期跟着各位领导、专家不知道跑了多少地方、多少趟,从40多度戴草帽一直跑到大冬天穿棉衣。终于在20世纪最后一个元旦,解决了西湖疏浚最大的难题。
时任杭州市常务副市长马时雍(右三)听取时任西湖水域管理处主任丁水根(右二)对江洋畈泥库建设情况的汇报
1999年1月27日,确定:淤泥堆放采用“先近后远、集中堆放、多点排放”相结合的方法,一期工程淤泥堆放场确定在江洋畈山谷,保证蓄泥100万立方米以上;二期工程淤泥堆放场地,选择在滨江二号区块和四堡污水处理厂。
随着困难解决也孕育了杭州第二个湿地公园——江洋畈生态公园。
第一期疏浚清挖出的100万方淤泥被输送堆积在这里,而在这些淤泥里,沉睡了数百年的水生、陆生植物种子也渐渐苏醒孕育发芽。随着时间推移和大自然施予“魔法”,逐步形成了现在生机勃勃充满野趣的次生湿地。
“规模大、搅动少、影响景观小、几乎无污染。”
在西湖疏浚要考虑两个要点:
不能产生污染
不能影响景观
所以,第三次疏浚扬长避短,不仅参考吸收了前两次疏浚的优点,还汲取和借鉴了国内外众多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和教训。领导、专家们作了大量调查研究,提出设想方案多达十几套,最终确定了吸式疏浚为主、铲斗式疏浚为辅,底泥用明敷管道送至堆泥场自然干化的方式进行。
“海狸”系列挖泥船
挖泥船的绞刀
于是,曾在太湖治理、东苕溪疏浚“从业”的“海狸750”和荷兰引进的环保型挖泥船“海狸1200”相继进入西湖大显身手。相较原先的铲斗式,这种绞吸式“大家伙”,搅动少、吸力大,几乎没有污染。
为了不影响景观、不阻碍船舶航行,淤泥输送采用“一船、二泵、全封闭、长距离接力”的方法,当时在国内属首创。丁主任向我们描述,船只后跟一段浮管,接着衔接一段段沉管,一直排到长桥边,沿玉皇山前路通过人防隧道输送至江洋畈的泥库里。高度净落差为28米,湖中浮管最长不超过400米,水下沉管最长达2000米。
☜ 地下涵洞敷设管线
☟ 泵站设备连夜调运
工程第二期,淤泥得输送到四堡,据丁主任回忆,整段路上管道足有18公里,通过沿途的6个泵站,它们像“接力跑”一样,接力增压,才让这些泥水“跑”了起来。
所以,这算是西湖有史以来第一场“悄悄”进行的大规模疏浚,市民、游客在任何位置都看不到管道纵横、泥浆飞溅的喧闹场面。
“能够为西湖的治理、保护奉献自己,我觉得没有虚度此生。”
改革开放40年来西湖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都离不开西湖疏浚打下的良好基石。
从1999年至2003年,第三次疏浚工程共清挖淤泥约340万方,平均水深达2.27米,远超规划的260万方。湖底的“香灰泥”被吸除后,水体营养盐浓度迅速下降,藻类密度也相应下降,西湖水质明显改善。
按丁主任的话说,原来西湖里蓝藻、绿藻比较多,疏浚以后很明显,水不绿了,到2005、2006年,随着引配水工程投入运行,西湖水变得更清澈,这为后来的生态修复治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苏东坡说过,杭之有西湖,如人之眉目。我一直在西湖边工作,有幸能够参加第三次的大规模西湖疏浚工程,深感幸运与骄傲。这一辈子能够在西湖的治理、管理当中踏踏实实、尽自己所能做一样工作,我觉得没有虚度一生。”
对丁水根来说,西湖既锤炼了他,也滋养了他。正是有了他以及像他一样默默坚守、无悔付出的西湖人,西湖的水环境保护治理才得以代代传承,才有了今天明净澄澈、碧波盈盈的杭州金名片。而他们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态度,克难攻坚、开拓创新的精神,也将激励一代又一代的西湖人薪火相传、全情投入、生生不息!
【口述主人公简介】
丁水根
丁水根,男,1951年生,杭州人。1970年5月至1978年在浙江生产建设兵团工作;1978年10月进入杭州西湖游船总公司工作。1992年11月调至杭州市西湖水域管理处任书记、副主任。1999年3月,任杭州市园林文物局西湖疏浚工程指挥部副总指挥,兼办公室主任,负责新中国以来第三次西湖疏浚。2001年3月任杭州市西湖水域管理处任书记、主任。2011年9月退休。
西湖疏浚
大事记
1951-1958年
第一次疏浚,清挖淤泥720万方。
1976-1982年
第二次疏浚,清挖淤泥18万方。
1999-2003年
第三次疏浚
1991年
着手制定第三次西湖底泥疏浚方案;
1998年11月19日
西湖疏浚工程正式立项;
1999年3月8日
成立西湖疏浚工程指挥部,专职负责第三次西湖疏浚工程的实施;
1999年12月26日
第三次大规模疏浚工程正式开吸;
2003年7月
第三次疏浚工程竣工,清挖淤泥340万方。
来源:西湖水域管理处
编辑:陈志华 范雨涵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攻略作者:youbianjiang.com 2023-02-03
攻略作者:youbianjiang.com 2023-02-03
文史作者:youbianjiang.com 2022-10-25
文史作者:youbianjiang.com 2022-10-20
文史作者:youbianjiang.com 2022-10-20
@ 2015-2025 www.youbianjiang.com 游边疆
本站资料部分为网友互联网收集分享,不代表本站观点和立场。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runsly@qq.com处理。粤ICP备1808850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