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

此人首创一成语,想要忽悠董卓,董卓的应对令人意外

(灿烂海滩原创作品, 严禁转载)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志•董卓传》注引《汉书》, 时间实在献帝初平元年(西元190年), 主人公是董卓和杨彪。 原文如下:

卓欲迁长安, 召公卿以下大议。 司徒杨彪曰:“昔盘庚五迁, 殷民胥怨, 故作三篇以晓天下之民。 今海内安稳, 无故移都, 恐百姓惊动, 麋沸蚁聚为乱。 ”卓曰:“关中肥饶, 故秦得併吞六国。 今徙西京, 设令关东豪强敢有动者, 以我强兵踧之, 可使诣沧海。 ”彪曰:“海内动之甚易, 安之甚难。 又长安宫室坏败, 不可卒複。 ”

卓曰:“武帝时居杜陵南山下, 有成瓦窑数千处, 引凉州材木东下以作宫室, 为功不难。 ”卓意不得, 便作色曰:“公欲沮我计邪?边章、韩约有书来, 欲令朝廷必徙都。 若大兵东下, 我不能複相救, 公便可与袁氏西行。 ”彪曰:“西方自彪道径也, 顾未知天下何如耳!”

这段记载的大意是:董卓打算迁都长安, 召集大臣一起商议。 司徒杨彪表示:“过去盘庚五次迁都, 商朝的百姓都有怨言, 所以写了三篇文章向百姓解释原因。 如今国内一片安宁, 无缘无故迁都恐怕会惊扰百姓, 百姓们必将像麋鹿一样混乱不安, 像蚂蚁一样聚在一起, 天下将陷入混乱。 ”董卓回答:“关中富饶, 秦国因此吞併六国。 如今迁都长安, 关东豪强们若发动暴乱, 我们可以用强大的军队将他们逼到沧海里去。 ”

杨彪又说:“使国家出现动荡很容易, 想要安定却非常困难。 再加上长安的宫殿已经残败不堪, 不可能很快修复。 ”董卓又说:“当年汉武帝居住在杜陵南山下, 有现成的瓦窑几千处, 把凉州的木材运到东边, 建造宫殿, 修建起来并不是很难。 ”随后, 杨彪又提出了反对意见。 董卓的想法遭到阻挠, 便沉下脸对杨彪说:“你们是想否定我的想法吗?边章和韩遂写信给我, 希望朝廷迁都。 如果你们不走, 我就不管你们了。 假如袁绍的军队东下而来, 你们乾脆就归顺他吧。 ”

本文要说的成语, 便是杨彪口中的“麋沸蚁聚”, 意为像麋鹿一样混乱不安, 像蚂蚁一样聚在一起, 比喻局势将出现混乱。 这也是由杨彪所首创的一句成语。

董卓主张迁都长安, 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避开以袁绍为首的关东联军日益猛烈的攻势, 回到自己在西北的老巢。 而这个意见之所以遭到以杨彪为首的朝臣反对, 其关键原因在于这些朝臣背地里都支持袁绍而反对董卓。 故此, 杨彪引经据典予以反对, 却只字不提董卓在战场上遭受的沉重压力, 反而说“今海内安稳”, 这显然是不安好心。

对杨彪等人的真实想法, 董卓一清二楚。 作为一介武夫, 董卓难得地与杨彪进行了一场辩论, 同样引经据典进行反击。 从董卓的话中可以看出, 儘管董卓为人残暴, 但还是有一定头脑的, 既说清楚了迁都带来的好处, 同时也揭露出杨彪等人的真实想法。

参考书籍:《三国志》

历史解密
火烧赤壁是谁的计谋?火烧赤壁的主人公究竟是谁?

火烧赤壁是谁的计谋?火烧赤壁的主

如果你是看的是《三国演义》那你一定会认为火烧赤壁是诸葛亮的计谋,而整个赤壁之战的主人公也是诸葛亮,不过事 ...

历史趣闻
古代的镖师,走镖的时候为什么不洗脸?

古代的镖师,走镖的时候为什么不洗

镖局这种机构,经常在很多电视剧当中出现,甚至还有以镖局的生存兴亡为主要线索的影视作品,对我们了解古代的镖局 ...

@ 2015-2025 www.youbianjiang.com 游边疆
本站资料部分为网友互联网收集分享,不代表本站观点和立场。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runsly@qq.com处理。粤ICP备1808850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