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

此人的计策足以打垮曹操,可惜不被採纳,最终以死明志

(灿烂海滩原创作品, 严禁转载)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志·袁绍传》注引《献帝传》, 时间是在献帝建安五年(西元200年), 主人公是沮授。 原文如下:

绍将南师, 沮授、田丰谏曰:“师出历年, 百姓疲弊, 仓庾无积, 赋役方殷, 此国之深忧也。 宜先遣使献捷天子, 务农逸民;若不得通, 乃表曹氏隔我王路, 然后进屯黎阳, 渐营河南, 益作舟船, 缮治器械, 分遣精骑, 钞其边鄙, 令彼不得安, 我取其逸。 三年之中, 事可坐定也。 ”

审配、郭图曰:“兵书之法, 十围五攻, 敌则能战。 今以明公之神武, 跨河朔之强众, 以伐曹氏。 譬若覆手, 今不时取, 后难图也。 ”

授曰:“盖救乱诛暴, 谓之义兵;恃众凭强, 谓之骄兵。 兵义无敌, 骄者先灭。 曹氏迎天子安宫许都, 今举兵南向, 于义则违。 且庙胜之策, 不在强弱。 曹氏法令既行, 士卒精练, 非公孙瓒坐受围者也。 今弃万安之术, 而兴无名之兵, 窃为公惧之!”

这段记载的大意是:袁绍兴兵向曹操发动进攻, 田丰和沮授劝谏说:“连年征战, 百姓苦不堪言, 仓库中连剩余的粮食都吃完了, 赋税又很重, 这种现象令人担忧。 应该首先派遣使者向天子进献卢府和战利品, 发展农业生产, 减轻百姓负担;如果见不到皇帝, 再向天下表明是曹操故意不让我们侍奉天子, 然后进军驻扎黎阳, 慢慢经营黄河以南, 建造船只, 修整器械, 分别派遣精锐骑兵去包抄、骚扰曹操的边境, 使他们不得安宁。 我军则以逸待劳, 三年之内必将战胜曹操。 ”

审配和郭图则反对说:“兵法上讲究十围五攻, 就可大获全胜。 如今以主公的英明神武, 拥有河朔一带的强大军队, 征讨曹操易如反掌。 现在不乘机进攻, 以后就很难打败他了, ”

沮授回答:“拯救危难, 诛灭残暴, 这才叫做义兵;仰仗人多, 凭藉兵强, 这叫做骄兵。 正义之师是无敌的, 骄傲的军队最先覆灭。 曹操迎奉天子, 定都许昌, 现在率兵进攻他, 就与道义相违背。 况且克敌制胜的策略并不在乎强大或者弱小。 曹操的法令已经推行, 军队得到了很好的训练, 不想公孙瓒那样坐以待毙。 如今放弃最佳的方案, 却要发动一场师出无名的战争, 我对此感到非常担忧。 ”

本文要说的成语, 便是沮授口中的“庙胜之策”, 意为克敌制胜的策略。 这句成语的最早出处是《汉书·赵充国传》中的“诚恐它夷卒有不遇之变, 相因并起, 为主明忧, 诚非素定庙胜之策。 ”

说完了成语, 再来说说这个故事的历史背景。 当时, 袁绍举十万之众发动官渡之战, 此举遭到田丰和沮授的一致反对。 两人都认为袁绍此举存在两个致命缺陷, 一是师出无名, 二是行动过于仓猝, 因此才有了沮授口中的“且庙胜之策, 不在强弱”之语。只可惜袁绍听信了审配和郭图,拒绝了沮授的意见,贸然发动官渡之战,最终遭遇惨败,沮授也在战斗中被俘,坚决不降,向曹操请死,最终被杀。

参考书籍:《三国志》

不在强弱”之语。只可惜袁绍听信了审配和郭图,拒绝了沮授的意见,贸然发动官渡之战,最终遭遇惨败,沮授也在战斗中被俘,坚决不降,向曹操请死,最终被杀。

参考书籍:《三国志》

相关阅读
历史解密
火烧赤壁是谁的计谋?火烧赤壁的主人公究竟是谁?

火烧赤壁是谁的计谋?火烧赤壁的主

如果你是看的是《三国演义》那你一定会认为火烧赤壁是诸葛亮的计谋,而整个赤壁之战的主人公也是诸葛亮,不过事 ...

历史趣闻
古代的镖师,走镖的时候为什么不洗脸?

古代的镖师,走镖的时候为什么不洗

镖局这种机构,经常在很多电视剧当中出现,甚至还有以镖局的生存兴亡为主要线索的影视作品,对我们了解古代的镖局 ...

@ 2015-2025 www.youbianjiang.com 游边疆
本站资料部分为网友互联网收集分享,不代表本站观点和立场。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runsly@qq.com处理。粤ICP备1808850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