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是着名的革命老区, 福建省第一个农村党支部诞生地。
“我永远忘不了金丰大山, 忘不了永定人民, 忘不了闽西老区呀”
毛泽东在永定茫茫金丰大山指导革命斗争, 几经磨难, 留下了光辉的足迹……
红四军在坎市裕源店写下的“三条纪律八项注意”
八项注意明铁纪
1929年5月23日, 毛泽东、朱德、陈毅等率领红四军攻克永定坎市后, 宣传队立即在街头巷尾大量张贴《红四军司令部布告》, 广泛宣传红四军的宗旨和纪律, 还在裕源店三楼厅上写下了“三条纪律八项注意”。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是人民解放军的优良传统和行动準则, 它从初步形成到最终确立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 1927年10月24日, 毛泽东率队上井冈山时, 首次向大家宣布了“三条纪律”。 1928年4月初, 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来到湖南省桂东县沙田圩, 正式颁布了“三大纪律六项注意”。
红四军攻克坎市后, 又在“六项注意”的基础上, 增加了两条, 即“大便找厕所, 洗澡避女人”。 至此,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铁的纪律就初步成形了, 这也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最早的原始文字见证。
分田经验广传播
1929年5月25日, 红四军在张鼎丞率领的红军游击队配合下, 一举解放了军阀张贞总兵站盘踞的永定县城。
当晚, 毛泽东在赖家祠主持召开红四军前委和中共永定县委联席会议, 听取张鼎丞有关永定暴动等情况彙报, 对溪南土改分田运动的成功经验大为讚赏。
此后几天, 红四军分兵湖雷、金丰等地游击, 扫清军阀残余和民团势力。 27日, 毛泽东在县城南门坝召开万人大会, 号召群众当场烧毁田契借约, 镇压地主恶霸, 拆毁城墙, 破除反动统治藩篱。 在红四军的大力支持下, 永定城乡的土改分田斗争又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
1929年7月20日, 毛泽东在上杭蛟洋召开的中共闽西第一次代表大会上, 再次充分肯定溪南土改分田运动, 指出这一经验“解决办法最好, 值得推广, 最值得各地效法”。 1928年8月制定的《溪南里土地法》的土地分配原则, 与后来毛泽东1928年12月和1929年4月制定的《井冈山土地法》及《兴国土地法》的正确部分融为一炉, 成为毛泽东土地革命路线的一部分, 为党最终确立正确的土地革命路线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湖雷会议起纷争
1929年5月28日, 红四军回师湖雷。 为了消除队伍内部日益滋长的极端民主化、重军事轻政治、流寇思想和军阀主义等非无产阶级思想, 毛泽东在湖雷庆兴寺主持召开前委扩大会议, 讨论党的工作範围、支部工作等问题。 会上, 大家进行了激烈的争论, 而争论的焦点是红四军到底要不要设立军委。 毛泽东坚持真理, 否定重新成立军委的意见, 认为成立军委是与前委“分权”的形式主义, 下级伸手跟党争夺对军队的领导权, 会给军队带来毁灭性的破坏。 双方争执不下, 甚至一度达到白热化的程度。 由于军情紧急, 会议无果而终, 湖雷会议成为红四军内部矛盾的总爆发点。
分田分地真忙(油画, 永定区博物馆收藏)
当晚, 红四军移师堂堡, 在居易楼继续召开会议, 矛盾更加扩大。 紧接着, 争论持续到上杭白砂、连城新泉, 直至红四军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 依然未能弥合分歧。 当然, 也正是有了这场广泛而热烈的争论, 中央听取了陈毅的彙报, 才有了着名的中央“九月来信”, 也才有了后来具有划时代伟大意义的古田会议的胜利召开。 湖雷会议为我党彻底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饶丰书房拟草案
湖雷会议后, 红四军党内争论日趋複杂激烈, 以致红四军“七大”后毛泽东被迫离开前委领导岗位。 “七大”后, 毛泽东前往上杭蛟洋参加中共闽西第一次代表大会。 期间, 由于身患重病和国民党对朱毛红军和闽西苏区展开“三省会剿”, 毛泽东遂转移到群众基础较好的永定, 一边养病, 一边调查研究, 思索如何解决红四军的内部矛盾。 8月21日, 毛泽东来到金丰大山牛牯扑, 起先在华兴楼居住, 后来在青山下竹寮里(饶丰书房)居住。
1979年7月12日, 《福建日报》刊载了当时在金丰大山经常被毛泽东接见的张鼎丞和谭震林的署名文章《红旗跃过汀江》, 文中说“为了系统总结从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到1929年12月两年多时间红军中党的工作和政治工作的经验, 毛泽东同志在粟裕同志率领部队的保卫下, 深入基层, 深入群众, 在永定、金丰、湖雷进行较长时间的调查研究, 并在牛牯扑竹寮里着手起草古田会议决议草案”。
位于永定歧岭牛牯扑的毛泽东旧居———华兴楼(现为纪念馆)
连遇敌情幸脱险
毛泽东在牛牯扑期间,经常深入澎坑、白腊坑、万里石等附近村落访贫问苦。他化名“杨子任”,人们误认为是姓杨的“主任”,都亲切地叫他“杨主任”或“杨先生”。
岐岭乡土豪张克识因农民分了他的田地和房产而对革命恨之入骨,他见到气宇轩昂的“杨先生”,认定他是共产党的大人物,便向团总林蔚民告密。根据描述,林蔚民推测“杨先生”就是毛泽东,马上向国民党广东大埔县长梁若谷告发。
9月17日,反动民团头子胡道南、林蔚民、吕敬斋纠集附近各乡13个民团及从大埔县雇来的保安队六、七百人,气势汹汹向牛牯扑扑来。
粟裕率领警卫连在前沿阵地英勇阻击,但终因敌众我寡,只好且战且退。中共金丰区委书记陈兆祥马上安排忠实健壮的陈添裕等4名赤卫队队员,火速护送毛泽东转移。
枪声越来越近,情况万分紧急!毛泽东却因为身患重病无力行走!情急之下,陈添裕不由分说背起毛泽东,倒穿草鞋,狂奔十余里山路到达雨顶坪,终于使毛泽东安全脱险。
1951年国庆前夕,毛泽东亲自交办中共中央办公厅,给当年救过自己的陈添裕发出请柬,请他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观礼,并深情地说,“我永远忘不了金丰大山,忘不了永定人民,忘不了闽西老区呀”。
陈添裕弟弟陈奎裕参加1951年国庆观礼留影(马建林提供)
毛泽东在牛牯扑遇险脱身后,经雨顶坪、上石垄、水口庵、兴福庵等辗转来到堂堡竹林馆。10月5日上午,毛泽东从竹林馆前往合溪溪南村石塘里,组织上安排赖德轩、孔金梅夫妇和湖雷区委书记熊炳华、赤卫队员熊华荣等沿途护送。途中遭遇民团跟蹤追查,一行10多人躲进一涵洞,因出生不久的儿子啼哭,孔金梅急用胸部捂住儿子嘴巴,致使婴儿意外窒息而死,毛泽东等化险为夷。
红军长征后,孔金梅夫妇跟随邓子恢留在南方坚持游击战争。后来,她丈夫不幸被捕遇害,大儿子失散,她化身为尼,直到1988年90岁时在宁化县泉上镇普光寺圆寂。
身患疟疾陷困境
毛泽东8月初进入永定以后的两个多月,大多住在金丰大山密林深处的一些小村庄里。
深山老林环境虽好,但缺医少药,毛泽东的疟疾还没痊癒,又遇气候变化着了凉,上吐下泻,忽冷忽热,急得贺子珍团团转。永定县革命委员会主席张鼎丞得知毛泽东病情加重,急忙和秘书长阮山前来探视,并召开紧急会议研究如何给毛泽东治病的方案,火速派阮山请当地中医吴修山到牛牯扑诊治。毛泽东服过两剂中药后,病情大有好转,但仍然比较虚弱,常出大汗,青筋跳动。
后来,合溪区委书记赖连璋请来了老中医赖丰庆,继续给毛泽东治病。赖丰庆每天给毛泽东诊断开药方,然后由赖连璋骑着白马到一里地外的“万枝堂”去抓药。
毛泽东在永定隐居养病时,永定县革命委员会採取了一系列的安全保密措施,外界突然没有了他的消息。国民党的报纸甚至还发了一个号外,称“匪首”毛泽东被“击毙”于“养屙山中”。远在莫斯科的共产国际信以为真,郑重其事地发了一个千字《讣告》:“中国共产党的奠基者、中国游击队的创立者和中国红军的缔造者之一毛泽东同志,因长期患肺结核,在福建前线逝世……作为共产国际的一名布尔什维克,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坚强战士,毛泽东同志完成了他的使命。”
担架接力赴上杭
根据当年负责安全保卫及护送毛泽东前往上杭合溪区委书记赖连璋回忆:“九月节(重阳节)的前一天我接到通知,说快点把毛主席送到上杭城。群众要求过了九月节才去上杭,家里团圆迟一天走。我答应,告诉毛主席,毛主席同意了。重阳节后一天,金丰赤卫队一百人,合溪赤卫队一百人,还有其他政工人员,派了两副担架,天还没亮就出发。”
“到达上杭交界的黎袍山时,由于前来接应的上杭方面的人还没有到,我叫大家休息,想办法泡点茶给主席喝。主席不知道情况,有点生气地说:‘你们还走不走?’我招呼大家赶快走,走的路线是黎袍山———寨头———兰家渡———黄潭———庐丰———安乡———上杭城。”
1980年《访问赖连璋记录》有关毛泽东离开合溪前往上杭时间的记载
赖连璋又名赖複生,是永定暴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曾参加古田会议,历任合溪区委书记、第四纵队十支队党代表、红四军第四纵队政委、闽粤赣边军事委员会谍报科科长等职。1931年,因“肃社党”事件蒙冤入狱,后寻机逃脱,前往缅甸避难。1967年回国后,在漳州市龙海县双弟华侨农场五四作业区当工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落实党的政策,被安排到福建省侨办工作,享受老红军待遇。古田会议纪念馆1970年、1971年,永定县革命历史纪念馆1977年、1980年等曾多次前往漳州採访当年他负责保卫、护送毛泽东等情况,这些原始记录或转摘手稿现在永定区博物馆收藏,具有较高可信度和参考研究价值。(卢加万)
位于永定歧岭牛牯扑的毛泽东旧居———华兴楼(现为纪念馆)
连遇敌情幸脱险
毛泽东在牛牯扑期间,经常深入澎坑、白腊坑、万里石等附近村落访贫问苦。他化名“杨子任”,人们误认为是姓杨的“主任”,都亲切地叫他“杨主任”或“杨先生”。
岐岭乡土豪张克识因农民分了他的田地和房产而对革命恨之入骨,他见到气宇轩昂的“杨先生”,认定他是共产党的大人物,便向团总林蔚民告密。根据描述,林蔚民推测“杨先生”就是毛泽东,马上向国民党广东大埔县长梁若谷告发。
9月17日,反动民团头子胡道南、林蔚民、吕敬斋纠集附近各乡13个民团及从大埔县雇来的保安队六、七百人,气势汹汹向牛牯扑扑来。
粟裕率领警卫连在前沿阵地英勇阻击,但终因敌众我寡,只好且战且退。中共金丰区委书记陈兆祥马上安排忠实健壮的陈添裕等4名赤卫队队员,火速护送毛泽东转移。
枪声越来越近,情况万分紧急!毛泽东却因为身患重病无力行走!情急之下,陈添裕不由分说背起毛泽东,倒穿草鞋,狂奔十余里山路到达雨顶坪,终于使毛泽东安全脱险。
1951年国庆前夕,毛泽东亲自交办中共中央办公厅,给当年救过自己的陈添裕发出请柬,请他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观礼,并深情地说,“我永远忘不了金丰大山,忘不了永定人民,忘不了闽西老区呀”。
陈添裕弟弟陈奎裕参加1951年国庆观礼留影(马建林提供)
毛泽东在牛牯扑遇险脱身后,经雨顶坪、上石垄、水口庵、兴福庵等辗转来到堂堡竹林馆。10月5日上午,毛泽东从竹林馆前往合溪溪南村石塘里,组织上安排赖德轩、孔金梅夫妇和湖雷区委书记熊炳华、赤卫队员熊华荣等沿途护送。途中遭遇民团跟蹤追查,一行10多人躲进一涵洞,因出生不久的儿子啼哭,孔金梅急用胸部捂住儿子嘴巴,致使婴儿意外窒息而死,毛泽东等化险为夷。
红军长征后,孔金梅夫妇跟随邓子恢留在南方坚持游击战争。后来,她丈夫不幸被捕遇害,大儿子失散,她化身为尼,直到1988年90岁时在宁化县泉上镇普光寺圆寂。
身患疟疾陷困境
毛泽东8月初进入永定以后的两个多月,大多住在金丰大山密林深处的一些小村庄里。
深山老林环境虽好,但缺医少药,毛泽东的疟疾还没痊癒,又遇气候变化着了凉,上吐下泻,忽冷忽热,急得贺子珍团团转。永定县革命委员会主席张鼎丞得知毛泽东病情加重,急忙和秘书长阮山前来探视,并召开紧急会议研究如何给毛泽东治病的方案,火速派阮山请当地中医吴修山到牛牯扑诊治。毛泽东服过两剂中药后,病情大有好转,但仍然比较虚弱,常出大汗,青筋跳动。
后来,合溪区委书记赖连璋请来了老中医赖丰庆,继续给毛泽东治病。赖丰庆每天给毛泽东诊断开药方,然后由赖连璋骑着白马到一里地外的“万枝堂”去抓药。
毛泽东在永定隐居养病时,永定县革命委员会採取了一系列的安全保密措施,外界突然没有了他的消息。国民党的报纸甚至还发了一个号外,称“匪首”毛泽东被“击毙”于“养屙山中”。远在莫斯科的共产国际信以为真,郑重其事地发了一个千字《讣告》:“中国共产党的奠基者、中国游击队的创立者和中国红军的缔造者之一毛泽东同志,因长期患肺结核,在福建前线逝世……作为共产国际的一名布尔什维克,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坚强战士,毛泽东同志完成了他的使命。”
担架接力赴上杭
根据当年负责安全保卫及护送毛泽东前往上杭合溪区委书记赖连璋回忆:“九月节(重阳节)的前一天我接到通知,说快点把毛主席送到上杭城。群众要求过了九月节才去上杭,家里团圆迟一天走。我答应,告诉毛主席,毛主席同意了。重阳节后一天,金丰赤卫队一百人,合溪赤卫队一百人,还有其他政工人员,派了两副担架,天还没亮就出发。”
“到达上杭交界的黎袍山时,由于前来接应的上杭方面的人还没有到,我叫大家休息,想办法泡点茶给主席喝。主席不知道情况,有点生气地说:‘你们还走不走?’我招呼大家赶快走,走的路线是黎袍山———寨头———兰家渡———黄潭———庐丰———安乡———上杭城。”
1980年《访问赖连璋记录》有关毛泽东离开合溪前往上杭时间的记载
赖连璋又名赖複生,是永定暴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曾参加古田会议,历任合溪区委书记、第四纵队十支队党代表、红四军第四纵队政委、闽粤赣边军事委员会谍报科科长等职。1931年,因“肃社党”事件蒙冤入狱,后寻机逃脱,前往缅甸避难。1967年回国后,在漳州市龙海县双弟华侨农场五四作业区当工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落实党的政策,被安排到福建省侨办工作,享受老红军待遇。古田会议纪念馆1970年、1971年,永定县革命历史纪念馆1977年、1980年等曾多次前往漳州採访当年他负责保卫、护送毛泽东等情况,这些原始记录或转摘手稿现在永定区博物馆收藏,具有较高可信度和参考研究价值。(卢加万)
文史作者:youbianjiang.com 2022-10-25
文史作者:youbianjiang.com 2022-10-12
战争永定,毛主席,红色作者:c4站长论坛 2019-12-05
人物作者:youbianjiang.com 2023-02-15
人物作者:youbianjiang.com 2023-02-15
@ 2015-2025 www.youbianjiang.com 游边疆
本站资料部分为网友互联网收集分享,不代表本站观点和立场。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runsly@qq.com处理。粤ICP备1808850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