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悝在农业、政治、经济方面进行了改革,而军事上,却是另外一个人。这个人,人称战神,在魏国期间,曾经率领魏国将士大战72次,全胜64次,其余不分胜负;但是也有人说,这个人本质上是个杀人魔,因为邻居的嘲笑,他就杀了30多个人,为了将军之位,不惜杀掉自己的老婆来当投名状,他就是和孙子并称为“孙吴”,被誉为兵家四圣亚圣吴起。

吴起具有极高的治军才能和军事天分,也可以这样说,在相互攻伐的战国时代,他帮谁谁就强,他打谁谁就败,为什么叫亚圣呢?就是差一点就跟孔子孟子这样的圣人一个级别了,那么他亚是亚在哪了呢?亚在人品太差。
吴起是卫国人,卫国是战国时期很有意思的国家,他是中原文明的礼仪之邦,孔子就特别喜欢卫国,在卫国呆的时间也是最长的;卫国很小但是人才很多,像商鞅、吕不韦、张仪、李悝,他们都是卫国人,这些人出来之后,在卫国没有发挥的空间,所以基本上都外流了。
吴起一开始也是走这种路线,学了点本事之后,就四处去游仕,其实这就跟孔子一样,到各国去应聘;这事可是很花钱的,你想想,你出门起码得配个奔驰吧!走路去,人家根本就不会拿正眼瞧你,君子不可无车啊!这是标配。
吴起其实也负担得起,毕竟家里头有钱,据说他本来是千万富豪,但搞了几次旅游面试之后,不但是工资没拿到,家还被他败光了。
这一下他的邻里乡亲都跑来嘲笑,他一发火就拿剑杀了30多个人,从东门跑掉了。
这说明两个事,第一个,吴起这家伙性格冲动;第二个,这哥们会武功,而且还得是个绝世高手才行;杀了30多个人,那意思就是得罪了30多个人背后的家族,可是吴起这货竟然丢下他老娘一个人在家自己跑了,难道他就不怕别人找他老娘寻仇吗?
逃亡之后,吴起拜在了曾子门下,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所以吴起也算是儒门的第三代弟子。可是后来还没毕业,曾子就让他滚蛋了,为啥呢?不是因为吴起学得不好,是因为当时吴起的母亲去世了,曾子就说,你母亲去世了,你礼当回去看一看,吴起就说,不回!我当年说过了,混不好我就不回来了!
但是我估计,老吴主要还是怕别人寻仇,身上有背着30多条人命呢!
曾老师一听这,立马就火了,我们儒家第一条就要讲究孝啊!娘死了你都不回,不配在我的进修班学习,你退学吧!以后,漂流瓶联系。
古代学儒家,就跟现在学文科一样,找工作比较难,学到极致的孔子都找不到工作,更何况他的学生的学生呢!
战国时代需要会打仗的人,吴起不知道从哪就学到了一些兵法,三年之后,经过相国公仪休的推荐,吴起被鲁穆公任为大夫,顺利进入到了鲁国的公务员队伍,很快一个机会来了,齐国进攻鲁国。
齐国那个时候可是个大国,鲁国是个小国,两国相邻,齐国有事没事就喜欢揍一下鲁国。
眼揪着这是一个绝对可以升职加薪的绝好项目,吴起便主动跟老板申请了,可是有一个障碍,就是鲁国人不相信吴起,因为吴起娶了一个齐国的老婆,而且吴起的老丈人在齐国还是个挺有声望的一个人。
“你本人就是一个齐国的女婿,让你带兵,你不会领着兵马就一起跑到齐国去了吧!”
吴起一听,“哎呀!那是组织不信任呐!那容易!”
吴起杀妻求将的故事
他不顾道义,回家就把他老婆杀了,领着血淋淋的脑袋来当投名状。可把一票大臣和当时的老板鲁穆公吓到了!那就是著名的吴起杀妻求将事件。
很多人把这个事情归纳为吴起贪权,其实我觉得这事批判得不够彻底,吴起杀老婆不但是为了求将,也可能是为了求妹子,当时世人对吴起有一个广泛的评价是好色,好色的人非常容易审美疲劳,需要经常换老婆。
据说吴起换老婆换得是相当勤快,而且理由很多,比如说有一回他拿了一块布回家,让老婆照着织上一块,老婆织出来了,吴起一看,这跟我要求的啊一样呀!老婆就回答了,我呐是做了一些改进,这样更好看!吴起说,切,是更好看了,不过这不是我要的,我们分手吧!
没错,吴起就是这么任性,而老婆也哭着回了娘家,娘家的兄弟呀!简直也是个圣母白莲花,对她说,吴起这么做是有原因的,他呀是要树立威信呢!
我们再说回刚才那个事,话说吴起领着血淋淋的脑袋去见鲁国国君,国君一看,真下血本,得,帅位是你的了,这下没人敢跟你抢了。
随后跟齐国这一仗吴起完胜,但吴起也被起立了;你想想鲁国是个什么地方,孔子故乡,非物质文化周礼的传承国,你吴起为了当个将军就把老婆给杀了,这跟鲁国立国思想是不符合的呀!所以吴起在打完仗之后,就被炒了鱿鱼。
鲁国这事办得也不好,这事放到现在那叫什么?卸磨杀驴,过河拆桥,当然了鲁国的舞台也确实太小了,不适合吴起。被鲁君辞退之后,吴起求官心切,就离开了鲁国,投奔魏国。
当时战国评价战斗力,说叫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之武卒,魏之武卒不可敌秦之锐士,这个魏之武卒就是吴起一手练起来的,而魏之武卒也不是不敌秦之锐士,不敌这事是吴起离开魏国,跳槽到楚国后的事。以前,魏之武卒是压着秦军锐士打的,堪称那个时代的打架天团。